主持人:羅曉芳
嘉 賓:劉二飛 美林集團中國區董事長
王學峰 宏源證券北京營業部副總經理
主持人:關注股市冷暖,探求投資之道。觀眾朋友你好!歡迎收看《今日證券》。從5月1日起浮動佣金制將正式實施,近日,有關各券商推出低佣金優惠措施,甚至零佣金的消息不絕於耳。那麼,實行零佣金或低佣金以後,營業部靠什麼來生存?國外的佣金制度情況如何?今天的《特別關注》,我們請美林集團中國區董事長劉二飛和宏源證券北京營業部副總經理王學峰就此問題展開對話。
主持人:王學峰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劉二飛先生今天是第一次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我這裡有兩張今天的報紙,一份是北京晨報,登的是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個廣告,佣金的廣告"不賺錢,不收費";還有一份是華泰證券的宣傳廣告,它這裡沒有提到佣金,它寫到"一流的服務,領先的技術,客戶的認同,知名的品牌,"。我們今天談到佣金對話這個話題,首先我想問一下王學峰先生,我們看到你們營業部打出的口號是"不賺錢,不收費",那麼,一個營業部到底靠什麼來維持呢?
王學峰:一個營業部的營業收入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經營業績的佣金收入,這一部分是原來券商的主要收入;另一部分股民的保證金的餘額放到銀行之後有一個金融機構的存款利息,有個利息差,也就是平常大家知道的息差,所以這是構成營業部的兩塊主要利潤。這次佣金下調之後,可能在一段時間內這個息差對於維持一個證券營業部來講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我看到你們這個廣告裏面有一個條件,不收費有一條件就是資金要超過100萬元?
王學峰:對,我們提出這個不收費也是想嘗試一種新的對客戶服務模式,我們想建立一個投資俱樂部這樣的一個形式,先吸收一定的會員,然後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知識,力爭使它在一個階段內這種操作是盈利的,如果它盈利的話,我按全佣金來收取,這樣算起來可能我並不賠錢。
主持人:可能很多投資者都非常關心剛才説到的息差,那麼營業部怎麼靠息差來賺錢呢?這可能是很多投資人非常好奇的一個問題?
王學峰:我們知道一般銀行是0.72活期存款一年,但是這個錢金融機構存之後利息是1.89,中間有個1.17的這個息差,也就是1個億的資金如果放到我們營業部,一年會産生117萬的息差收入,如果營業部的規模、市值、盈額如果達到50個億,我們測算了一下,如果按照保證金來算,一年産生10個億以證券保證金的形式存在,一年就可以産生1000多萬的息差收入,1000多萬足以維持營業部日常開支和一些成本的支出。
主持人:怪不得現在券商首要是先要搶佔客戶的份額?
王學峰:先要擴大規模。
主持人:擴大規模其實就有相應的利潤産生。
王學峰:對。
主持人:劉二飛先生,我知道你是從事多年海外的券商工作。所以對海外成熟的資本市場的佣金制度,帶來資本市場的變革非常清楚。我們國內有這麼多的營業部,在海外營業部設置有沒有象中國這麼多呢?
劉二飛:沒有這麼多。但是象美林這種大的證券公司在美國各大主要城市都有它的網點,它的辦公室網點跟國內這些證券營業部的功能不完全一樣,因為國內的證券營業部往往是功能比較健全的,一個獨立的實體。包括前臺的營業和後臺的結算都在這個營業部裏進行,美林這些網點往往只是向社會吸納資金這麼一個點。就是客戶通過經紀人在這些網點裏開戶,把資金存到美林以後,通過美林的總部,通過證券交易所,統一進行。
主持人:大多是通過電話或者説是網上交易來完成的,有沒有客戶到你們營業部大戶室、中戶室去做股票,這種現象有嗎?
劉二飛:這種現象沒有。在美國和歐洲發達市場沒有大戶室這個概念,交易都是通過電話或者網上,一般美林都是通過經紀人,經紀人打到我們的交易員,這樣來進行交易的。
主持人:除了美林,象高盛這些公司是不是也都是這種情況呢?
劉二飛:我想美國大的證券公司都是類似的。唯一不同的是美林的散戶網點比較多。象高盛這種公司往往是以機構業務為主,所以它的網點相對少,美林在美國有幾百個辦事處,高盛這種公司也就幾十個。
主持人:其實我們談營業部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談佣金的問題,你説過每一次的佣金改革對證券市場來説就象一個大爆炸一樣,而對於美國這樣的成熟市場,經歷過多少次的爆炸,它帶來的變革是什麼樣的?
劉二飛:美國的佣金制度改革是全世界最早的,是1975施行的,所謂的爆炸,它是75年5月,美國叫5月日,75年是在證券市場的人都記憶猶新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日子,這個佣金改革之後,對證券市場衝擊相當大。一年之後美國的佣金面對機構的佣金大概下降60%左右,以後美國佣金制是按照每股不論股大股小來計算,74、75年的時候,每股的交易佣金大概是26美分左右,到77年的時候大概只有0.11左右。最近這幾十年佣金又在持續的下降,到今天為止跟機構的交易平均每股佣金大概只有0.05分左右。
主持人:對海外的券商來説每股的收益是下降了很多,到底給券商帶來了什麼呢?我們再把眼光回到國內來,問問王先生,我們知道宏源證券也推出了很多的措施,是非常出風頭的一個券商,你們的措施有沒有見到效果呢?
王學峰:效果來説,應該説關注的人是很多的,諮詢是非常多,但是付出真正行動的佔的比例可能比較小,我想這可能跟5月1日之後才開始真正施行這種佣金制有關係。眾多的投資者還在觀望,看現在他們所開戶的營業部將來採用什麼樣的政策。
主持人:我想中小券商在爭的是什麼樣的客戶?
王學峰:中小券商在爭的主要是場外客戶,我是這樣認為。
主持人:什麼叫場外客戶呢?
王學峰:場外客戶就是指採用網上交易、電話委託、以及遠程委託這種方式,也就是説所佔有的資源是比較少的,採用這種電子化的交易方式,成本比較低廉。所以一般來講券商先抓這部分的客戶。通過這種降低佣金或者是採用其它形式的辦法來吸引他們到自己的營業部來開戶。
主持人:都説這次佣金下調給券商帶來了壓力,你有沒有感受到這種壓力,在壓力之下,你們會採取更進一步的舉動嗎?
王學峰:壓力是實實在在,以我們營業部為例,如果我們營業部一年的盈利是1500萬的話,按照3.5‰的佣金算,我做20億的交易規模就夠了,現在如果做20億不但不能盈利還要虧損,在這種壓力下,我想券商應該採取一些新的方式,當然前期可能表現為這種佣金價格戰的方式。但是最重的表現,應該是經濟業務模式的變化。
主持人:説到經濟業務模式發生變化,我們再把問題回到劉先生這邊,佣金價格調整之後美國的券商是怎麼生存的?
劉二飛:當時他們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因為在佣金改革調整之前,他們都對這個佣金制度改革表示堅決反對,一旦實現了,他都採取了積極應變的措施。首先就是加大規模,因為為了彌補每股佣金下調的損失要靠規模來彌補,這樣就要求推動證券公司要去吞併比較小的證券公司,吞併其它證券公司往往需要增加資本,這樣好多原來美國一些合夥人制的證券公司都改成公司化。公司化之後到80年代初開始有一些公司上市,通過上市來打通另一條融資渠道,這樣為他擴大規模提供資金,這是第一大的方面。第二個應變措施是,從單一的靠佣金的交易模式向多元化經營模式進行轉變,所以他們都加大投資銀行的業務,包括公司兼併、股票上市和債券上市,同時又向代客服務、自營交易、大宗股票買賣進行過渡。同時證券公司開始進入基金管理和直接投資等等一系列的業務。在1975開始施行浮動佣金制的時候,大概60%以上的收入來源是靠股票交易佣金,到了今天大概只有15-20%左右的收入是來自佣金,所以多元化經營是它的第二個應變措施。第三個它是靠品牌和服務,來彌補佣金下調的壓力,象美林這種全方位的公司往往不願意打價格戰,所以它現在的佣金比一些打折扣的證券公司的佣金要高2-3倍,有時高4倍,客戶為什麼願意付這個佣金呢?這就靠它的品牌和服務,服務要個性化的服務,包括理財、諮詢等一些功能,今天由於時間原因不能詳細談。最後一點,因為投資銀行的成本,很大的一塊都是後臺清算和後臺處理這塊,那麼通過採用最新的高科技,他就可以有一個全國統一的高效率、或是全球統一的高效率的結算IT平臺,這樣可以降低整個經營成本,創造不僅僅是品牌和服務的優勢,還有成本上的優勢。
主持人:我們感受到佣金制度的調整,確實産生了很多新的東西,也打造了航母級的證券公司,但是會不會使得大家感覺證券市場的兼併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毛蝦,小券商、中小券商真的就無所作為了嗎?
劉二飛:我想中小券商會有中小券商的生存空間。
主持人:在美國有沒有這種例子?
劉二飛:有這種例子。今天還有很多中小券商的存在,這些數量比佣金制度改革之前是下降了很多。但是如果在下調之後,中小券商找不到自己的生存空間的時候,它或者是消亡,或者是出售給別人,出售的過程中這些中小業主也是賺了不少錢,因為出售、被別人兼併的時候,往往是這些大的券商為了擴大規模出高價收購這些中小券商。比如説有些區域性公司,比如美國南方或者西部一些客戶就喜歡當地人替他服務,這些公司實際上在當地提供一些個性化服務還比較符合當地的情況。
主持人:或者他乾脆就是給客戶提供一個非常好的折扣。那麼客戶自己覺得自己的判斷比較好,不需要券商替券商提供服務,那麼他的折扣就非常高。
劉二飛:美國的這些券商不見得是很小,美國佣金制度改革以後,專門涌現出一批新型的券商,他們這個名字就叫打折券商,這些券商沒有品牌,也不提供任何服務,品牌就是我打折,我最便宜。
主持人:王先生我想最後問問你,中國的中小券商有沒有可能演變成一個打折現象的趨勢?
王學峰:雖然有這種可能。但是我認為本身來講,國內券商規模並不差,老券商有老券商的品牌和服務優勢,但是新券商也有機制比較靈活的優勢,如果新券商能夠利用佣金下調這個機遇,把自己的品牌和服務打起來,我想是有可能超過這些老券商。
主持人:看來中國的券商在機會平等的情況下,排名應該不分先後,也不論規模大小,都有機會。非常感謝兩位嘉賓,也感謝觀眾朋友收看我們的節目,明晚的播出時間是22:05,我們明晚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