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民勤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從中國地圖上看,民勤凸出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之間,也是中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裏沙漠之間的一片綠洲,正是由於它的存在阻擋了中國第三、第四兩大沙漠的合攏。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國西北地區沙塵暴頻繁發生,1995年至2000年共出現強沙塵暴13次。2000年春季,甘肅連續6次遭到沙塵暴的襲擊,有的地區出現10級大風和強沙暴天氣,在這種生態安全十分嚴峻的形勢下,做為三面環沙的甘肅民勤綠洲,能否繼續存在下去,就成了人們深切關注的焦點。
發源於祁連山的石羊河是民勤綠洲生存的根本,而今石羊河水流量越來越少。據甘肅省水文局水文資料、石羊河水系水徑流1956年到1999年平均徑流量為16億立方米,40年內基本沒有變化。
而據民勤縣水利局統計資料,50年代流入民勤的石羊河流量為每年5.7億立方米,石羊河以每10年近1億立方米的速度減少,2000年已減少到每年1.1億立方米,除去滲漏,實際使用的水量只有8000每年萬立方米。
造成民勤水量減少的原因,主要是上遊無限制的開荒拓地、建庫蓄水,導致下游流量減少,泉水乾涸。據統計,50年代至2000年的50年內,上遊共修建大小水庫21座,僅武威境內就達15座。
水源的急劇減少,造成民勤綠洲向沙漠化發展。僅60年代以來,民勤的撂荒面積已超過40萬畝。尤其柳林湖區情況更為嚴重。近十年間,已有多個生産合作社會體遷徙外地,僅中渠一鄉就有3000多人流落他鄉。
由於地面徑流的減少,民勤為了生産,生活的需要開始採挖地下水,1970年──2000年,共打機井11000余眼,民勤地下水每年超採4.8億立方米,使地下水位下降10──30米。
缺少水源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原來封育良好的500萬畝柴灣退縮枯萎,喪失固沙作用;80萬畝沙棗林枯死,500萬畝濕生草甸變成鹽漬荒灘。
國家支持的“引黃濟民”工程客觀上為民勤增加了8000萬立方米的水量,但是由於水費太高(縣政府補助後,每立方米0.36元),農民無力承擔,每畝澆水400立方米,一畝地就要100多元,許多農民寧可棄耕,也不願借貸澆水,甚至有些村社集體拒澆,造成生産上的惡性循環。每年民勤縣政府要搭上一百多萬的水費,由於農民用不起,所以,引到水庫裏的水有一部份被蒸發掉了。
由於水源的緊張,造成土地棄耕,土地棄耕造成荒漠化,現在巴丹吉林沙漠東沿,每年以20米的速度向民勤推進,有個叫制産村的地方就因一場沙塵暴刮過去,全部被埋掉了,民勤的生態環境處在一個非常脆弱的狀態當中。
民勤不保,與其相連的金昌、武威將會只接面對風沙的挑戰,兩大沙漠將會合攏,從而截斷河西走廊,同時,對大氣環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