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電視指南 |  體育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國家地理 |  生活頻道 |  視聽在線

首頁     欄目空間     編創人員     最佳推薦         



我心飛翔  


  黑頸鶴在飛、在舞、在鳴,天上、水裏、沙地中,是它們美麗的身影。

    每年過了農曆10月,海拔3000多米的這片高原海子就會出現一群美麗的大鳥,寒來暑往,春去冬回,千百年來,不曾改變,當地的百姓稱它們是神鳥,是仙鶴。

  主持人: 各位觀眾您好。歡迎收看《綠色家園》(綠色空間)。屏幕上的這種鳥您認識嗎?它和我們熟悉的丹頂鶴有點像,卻比丹頂鶴少了頭頂的紅冠。它夏天在青藏高原繁殖,冬天在雲貴高原越冬,是我國獨有的、終生生活在高原地區的神秘大鳥,直到1876年才由俄國科學家在我國的青海第一次發現,並將它命名為--黑頸鶴。

   資料:圖片或影像,字幕打出名稱、棲息地。

  解説詞: 據科學家考古發現,鶴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比人類還要早6000萬年,最早出現在非洲叢林中的鶴,頭上都戴著美麗的冠羽。後來,氣候變冷,冰川出現,許多動物都滅絕了。鶴卻頑強地存活了下來。為了適應環境,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它們逐漸地走出叢林,分散到世界各地,並長出了適於長途遷徙的翅膀和羽毛,成為遷徙候鳥。冠羽也消失了。

  然而今天,鶴類的生存卻遇到了巨大的威脅,如今中國現有的8種鶴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還被列為《國際動植物貿易保護公約》中亟需挽救的珍惜物種。全世界現存黑頸鶴不足7000隻。我國的雲南省是黑頸鶴越冬的主要地區,大約有2000隻。

  [回到演播室]

  主持人: 是什麼原因使黑頸鶴的種群數越來越少,瀕於滅絕呢?我們請來了北京師範大學的副教授、鳥類學家趙欣如老師。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見解。

  趙欣如: 1、黑頸鶴繁殖能力差,成活率低。

  2、高原地區氣候惡劣,生存條件差。

  3、人為的捕殺。

  還有重要的一條,就是人的生存發展對黑頸鶴的影響。我們可以到雲南昭通地區大山包鄉去看一看,那裏是黑頸鶴的主要越冬地之一。情況就很典型。

  畫 面: 雲南昭通大山包地貌。鶴在高原的生活情態。

  解説詞: 雲南省昭通地區大山包鄉地處雲貴高原西部,平均海拔3000多米,地勢平緩開闊,是黑頸鶴的主要越冬地。每年大約有近1000隻黑頸鶴來這裡越冬,是全世界黑頸鶴總數的1/6。

  眼前這片水面叫大海子,是大山包黑頸鶴相對集中的地方,據這裡的老人講,就在40多年前,黑頸鶴不僅在這裡越冬,也在這裡繁殖。那時候,大海子的水草有一人多高,出沒海子裏的狐狸會來偷黑頸鶴的蛋。50年代,大海子修了水庫,沼澤幹了,海子周圍就逐漸成了荒漠。從此黑頸鶴再也不在這裡下蛋了。40年間,海子周圍由原來的13戶人家增到了100多戶,其它的許多小沼澤,也被當地人排幹了水,改作了農田。

  黑頸鶴主要吃沼澤地裏的水藻、草根和塊莖等植物。偶爾也吃田螺、昆蟲或蜥蜴這樣的小動物來補充營養。沼澤沒了,黑頸鶴的食物來源也沒了。找不到食物的黑頸鶴常常飛到農民的地裏吃洋芋或蔓菁。

  大山包由於海拔高,年平均氣溫只有6.2度。連玉米都不能生長,只能種洋芋、蕎麥和蔓菁,是昭通地區的特困鄉。普通農民的口糧通常只夠吃9個月的。有時,春播的種子被黑頸鶴吃了,農民一年的收成就落了空,也會受到挨餓的威脅。人鶴爭食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省級保護區成立後,就開始有計劃地給黑頸鶴投食。尤其是大雪覆蓋和農民春播的時候。通過投食幫助黑頸鶴度過難關,緩解人鶴爭食的矛盾。

  現在,大山包地區共有五名投食員,分佈在黑頸鶴五個相對集中的棲息地。每天上午10點和下午2點是投食的時間,給黑頸鶴投食,成了這裡獨特的景觀,由於常年投食,投食員和黑頸鶴和距離越來越近。人和鶴的感情也越來越深。

  宋正禮同期聲:我和它們搞了十幾年關係了,不怕我了。

  [回到演播室]

  主持人: 這真是一幅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感人畫面。

  趙欣如: 實際上給鶴投食也是無奈之舉,從野生動物的角度看,野生黑頸鶴過分依賴人類並不是一件好事情。況且,表面的和諧下還有著更深層的矛盾。

  主持人: 什麼矛盾呢?

  趙欣如: 我們先一起看看片子。

  畫 面: 被破壞的海垡子,爐膛裏的火焰。

  鶴在沙地上留下的腳印。

  耕地撒種的農人,鶴的各種神態。

  解説詞: 大山包地下資源貧乏,森林覆蓋率不足5%,當地政府每年補貼11萬多元向村民供應平價煤燒,可即使這樣,大多數村民仍然買不起煤燒。許多村民就挖沼澤地裏的海垡子,甚至乾脆挖草皮。僅僅一個自然村的97戶人家,每年就要挖去289萬斤海垡,好好一片沼澤地,已被挖得不成樣子了。

  黑頸鶴是以濕地為家的。照此下去,本來已不多的濕地沼澤就會徹底喪失。到那時,飛來越冬的黑頸鶴到哪去找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呢?

  好在人們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當我們來到黑頸鶴在大山包的另一個主要棲息地跳河水庫邊的合心村時,正趕上村裏的人在搬家。

  同期採訪:怎麼搬了呢?

  忙著搬遷的十戶人家是雲南省跨地區解困移民工程的第一批。他們將搬到滇南的思茅地區。如果按照貧困程度論,本來輪不到合心村第一批搬遷。但大山包鄉政府從黑頸鶴保護著眼,將環保移民和解困移民結合起來,決定率先將黑頸鶴保護核心區的人口搬遷出來。他們的規劃是要在五年時間內將100多戶人家全部遷出保護區核心區。徹底解決人與鶴爭地的矛盾。

  同期聲:會不會想念它們?肯定會的。

  [回到演播室]

  主持人:説到移民,人們可能並不陌生,著名的三峽庫區移民大概是當今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移民了。但是為了環境,為了保護一種野生動物而主動移民卻是不多見的。

  趙欣如:的確,環境移民是近些年提出的一個新概念,許多學者並不同意這種做法。他們認為那麼多野生動物需要保護,人哪移得過來呢?為了野生動物的生存而降低人自身的生存質量是不可持續發展的做法。

  不過具體到大山包,這裡依然就是特困鄉,黑頸鶴付出失去棲息地的代價並沒有使這裡的人擺脫貧困。與其如此,不如把這裡讓給黑頸鶴,豈不是人鶴兩相宜嗎?

  主持人:的確是這樣。還是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才對。近幾年來,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頸鶴越來越多,發現的黑頸鶴種群數越來越大,這不正是對這裡的政府和人民最好的回報嗎?

  主持人:從禁止打鶴、傷鶴到給鶴投食,到現在為鶴而搬遷移民,大山包為了黑頸鶴可謂"殫精竭慮"。

  趙欣如:的確是這樣。近幾年來,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頸鶴越來越多,發現的黑頸鶴種群數越來越大,這大概是對這裡的政府和人民最好的回報了。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