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長在大連市,從小就有一個願望,想當演員,因為大連出了個王心剛。等到中學畢業,身為軍人的父母希望我去當兵,我就去考了南海艦隊話劇團,而且考得不錯。但幾個月後,我接到了一份公函,説百萬大裁軍中有些單位要被裁掉……
好在我沒灰心,報考大連市文化宮業餘話劇團,進入大連市話劇團,出演電影《川島芳子》,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在電影和電視劇中扮演了許多軍人。可是演來演去,有一天我突然覺得,除了硬漢角色我很少演別的,如此下去,創作的路就會越走越窄。於是,我試着演了電影《國魂》中的農民,又演了電視劇《盛世青天》中的法官、《牽手》中的大款,及至眼下《走過斑馬線》中最後成為市長的賀家聲。
應該説,賀家聲是我所創作的所有人物中最有特點的一個。他先從商,後成為政府要員,既不是工作狂,也不是腐敗分子,而是一個事業上很有作為,情感也很豐富的現代人,經歷本身就有意思,又常常置身在被人“指指戳戳”的非議中,這就造成了他理智與情感、個性與環境的矛盾衝突。這樣的人物創作起來很難,於是我就去表現他人性的多側面。像有一場戲,他和律師因為一樁事情爭吵,爭吵中,律師對賀家聲説:“我覺得你變了,以前你很懂法,當市長以後你不懂法了,怪不得肖楠不理你了。”這時我把人物處理成賀家聲微微一愣,眼前似乎幻化出他曾深戀的女人肖楠,律師説的什麼已全然不知,還下意識地問肖楠在哪兒?氣得律師摔門而去。導演喊“停”後問我:“你這裡是不是表演得不太清楚?”我就把自己對這一段處理的心理和行為依據説了一遍。導演聽完後説:“好,就按你的意思。”
要説拍這部戲,出大力流大汗的事沒有,有的只是要面對同期聲的大段臺詞。我的臺詞量很大,又不喜歡提前很早背詞,那種滾瓜爛熟式的背誦我覺得太“油”。我喜歡提前一天半天地背,覺得這樣人物感覺會好,再經過口語化處理,能出彩兒。但麻煩也就來了,因為時間緊,滿腦子全是臺詞,説着説着就亂了,哎呀,滿嘴跑舌頭,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我怕了那麼多戲,大腦有缺氧的感覺這是第一次,腦子是真累。但提高也大,同期聲對演員真是一種考驗。
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在創作中是屬於演員個人的,一旦和廣大觀眾見面,就屬於社會了,我期待着熱心觀眾對賀家聲的評判。觀眾的指教對演員,永遠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源自中國電視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