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講述《講述》的故事     欄目介紹     主創人員     訪問人檔案         



搶救大京九 (7月17日)


  2003年2月27日晚8時許,湖北軍區某舟橋旅,突然接到南昌鐵路局的求援電話:由北京直通香港九龍的京九鐵路湖北黃岡段的巴河大橋被洪水衝擊,23號橋墩樁基大面積外露,大橋受到嚴重威脅,若一旦倒塌,京九鐵路即會中斷。情況緊急,請求舟橋部隊給予救援。

  一、情況緊急,鋼架正在搖搖晃晃

  舟橋旅接到求援電話後,47歲的旅政委賀小林想:現在又不是洪水季節,情況不會那麼嚴重吧?即僅只派出100多人的小分隊趕赴現場。

  可現場的情形令人觸目驚心:河道的河面高度和下游的高度,落差約8米。當時河裏的水全往旁邊的支流涌去,巨大的落差使洶湧的河水嘩嘩的像瀑布一樣,迅猛的流速約達每秒15米。急流捲起2米多高的巨浪不斷撞擊着橋墩,沖刷着樁基下的泥土,一旦樁基下的泥土被掏空,大橋就有倒塌的危險。23號橋墩下的8根樁基,總共是16米深,小分隊到達時已被急流掏空了6米。原來火車正常通過巴河大橋的時速為160公里,此時不得不減速60公里。

  保護橋墩、減輕洪水對樁基沖刷的唯一辦法就是堵截支流,讓水流從主河道通過。因此,舟橋部隊的官兵到達現場後,採用了最基本的堆沙袋方式進行堵截,迫使急流改道。

  部隊一上去,連長、指導員帶領100多名官兵迅速投入搶險戰鬥,以排山倒海之勢,用沙袋築起一道堵截急流的堤壩。有個叫崔偉的戰士,患闌尾炎住院剛痊癒出院才兩天,硬是不顧大家勸阻,堅決要求參加搶險,連裏的幹部們拉都拉不住,27號晚一到搶險地就連夜幹了一宿,導致第二天早晨7點多鐘,闌尾炎復發疼痛難忍,而且還出蕁麻疹,身上一摸就起疙瘩。

  當時現場的一個南昌鐵路局宣傳部的同志深有感觸,立即為崔偉寫了一篇題為《同是18歲》的稿子,文中説崔偉18歲,他兒子也是18歲。兒子每天早晨七、八點鐘,才睡完懶覺剛起床,怨媽媽牛奶沒熱好,麵包沒果醬,又發脾氣又撒嬌;而18歲的崔偉,卻參加搶險獻力量,奮戰通宵沒睡覺……用了很多排比句,在搶險現場廣播朗誦時,很多人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舟橋旅的官兵們開始低估了險情。雖是堵截一條僅70米寬的主河道支流,但官兵們投下的沙袋,大都被急流沖走了,築壩堵截一時難以奏效。到第二天傍晚,16米的樁基已被掏空7米,舟橋部隊的官兵人數也不斷增加,但他們面對的最大困難,就是現代化的設備用不上,只能靠人力。

  根據現場情況,要想不讓水流把沙袋沖走,就必須先往河裏打樁,然後再投入沙袋。當三排鋼管被官兵們艱難地打入水中組成鋼架後,又出現了新問題:儘管水流可以從鋼管的縫隙中通過,但在鋼管阻隔下卻更加提高了的水位,形成了急流更猛烈地向下衝的態勢。沒多久,三排鋼管最外邊的那一排底部的泥土就被掏空了,鋼管一根根被水衝得漂了起來,鋼架在急流的衝擊下搖搖晃晃,若繼續照此下去,鋼架很快就會倒塌於急流之中。

  二、23號橋墩就要被淘空了

  見此情形,部隊領導只得放棄鋼管架,在離此15米遠的上游繼續用沙袋築壩。但這個放棄的鋼架,後來卻嚴重威脅着搶險戰士的生命。由於洶湧急流的不斷沖刷,23號橋墩樁基此時已露出了8米多。落差越來越大,河水經過此處的衝力也越來越猛,對橋墩樁基下泥土的掏挖就越來越深,搶險的戰鬥越來越緊張。若築壩的戰士不慎失足落水,眨眼間就會被迅猛的急流衝出15米而扎到鋼架上,輕則受傷,重則“光榮”!

  奮戰了一天一夜,官兵們的汗水白流了——滔滔急流依舊,對23號橋墩樁基造成的威脅分毫未減,反而繼續加重,大家的情緒非常低落。此時23號橋墩樁基已被掏空10米,僅剩下6米。險情一再告急,搶險官兵不得不重新調整方案。

  新方案是重新利用放棄的鋼架,再加打三排鋼管構成鋼架,形成一主一副兩道圍堰,同時堵截。但圍堰每前進一米,對岸就坍塌半米,而且坍塌性的崩岸速度越來越快,隨時都會危及其它橋墩。此時,眼前即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減緩對岸的崩塌速度。但人又上不去,怎麼辦?

  關鍵時刻,八連長譚光裕請纓帶了30個突擊隊員,從40多米高的橋上用繩子吊下去,用蓋火車廂的帆布攔住迅猛的急流,不讓它直接衝到泥土上。但突擊隊員們站在岸邊操作的危險性很大,若再次發生崩岸,人就隨着崩塌的泥土一起卷走。這邊岸上的人看到如此危險的情景,都急得一個勁地大喊:注意,注意!快往後退!快往後退……

  可流水聲太響,對岸的突擊隊員們根本聽不見。這邊的人急得沒法,只好通過對講機命令譚光裕連長:讓前面的戰士往後退。

  就這樣,突擊隊的官兵們不能靠前,只能用繩子慢慢地拉着帆布,把豁口處的泥土攔住了3、4米。可還沒來得及把樁打下去,奔涌的急流就把帆布又衝下去了一段距離。大夥趕緊在前面扎了十幾根樁,這才減緩了對岸崩塌的速度,為大部隊搶攻主龍口爭取了時間。

  隨着合攏口的縮小,水流的速度逐漸加大。23號橋墩的樁基已被掏空11米,還剩5米,過往的列車不得不再次減速為每小時45公里,由最初的一分鐘就可以通過大橋,減緩為三分鐘才能通過。搶險指揮部還專門派人,負責監視23號橋墩樁基不斷加大裸露面積的速度,兩邊岸上也有人盯着。

  可這急流到底還要沖刷橋墩樁基多長時間呢?負責監視樁基者不斷告急:現在露出8米……現在露出10米……現露出11米……已露出了12米啦!此時,若再不合攏或採取其它方法分流,23號橋墩樁基下的泥土就要被掏空了,後果不堪設想。

  三、急流突涌 前功盡棄

  搶險部隊領導下決心:一定要在24小時內把合攏的任務拿下來。

  就在搶險官兵確定合攏時間時,23號橋墩樁基被急流衝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到3月1日,已經被掏空13米,還剩下3米,這是搶險成功與否的最後限度了,如果繼續被急流掏空下去,橋墩易位……前面所有為搶險作出的努力、付出的代價都將付諸東流。而此時每次火車通過時,橋身抖動異常,好像隨時都有散架倒塌的可能。兩岸的人們為橋擔心、為列車擔心,更為橋下戰士的生命擔心。

  最關鍵的合攏決戰已拉開激烈的帷幕。已連續艱苦奮戰了兩個晝夜,異常疲乏的官兵們,很多戰士都受了傷,仍堅持不下火線。在現場指揮的賀小林政委,眼見有個戰士扛着沙袋走得慢慢騰騰、晃晃悠悠,一會兒功夫就先後被十幾個人超過甩在後面,賀小林覺得不對勁,叫他們連長去看看怎麼回事?連長過了會兒來報告説:這戰士在扛沙袋奔跑時,不小心踢到了沙袋沒蓋住的鋼管頭上,把腳趾甲蓋踢掉了,滿腳都是血……。

  有個配合打樁的戰士,扶着鋼管就困得閉上眼睛睡着了。有的受了傷,就自己捆紮一下。很多戰士因為捆紮鋼架、沙袋,挖泥土搬材料,手都受傷流血。現場採訪的記者想把一雙雙皮開肉綻血淋淋的手展示給電視觀眾,可戰士們不讓拍。記者們只好在戰士們換班休息時疲勞地睡着後,才把這些傷情鏡頭偷拍下來。

  儘管戰士們很疲勞,但在決戰的最後時刻,大家不再輪流休息,全部投入了戰鬥。當圍堰將要合攏時,隨着缺口逐漸減小,水流越發湍急,4米的鋼管一插下去就被水衝得漂起來而到不了河底,非得三個人同時緊攥着慢慢地插下去觸到河底後,再一二三地使勁穩住打入河底。可打下去10來分鐘後,就被急流衝得漂起來前功盡棄。大家心急如焚,就用6米長的鋼管像這樣插下去往河底打。管子長樁頭就高,打錘的人夠不着,就騎在下面戰士的肩上,左右兩人撐扶着他打。

  雖然險情現場岸邊的水深僅有1米多,水溫2度左右,但浪大湍急達每秒15米,人一旦掉入水中,轉眼間就會被衝得無蹤無影。始終堅持在現場的南昌鐵路局局長,眼見在這艱險的情況下,攔截大壩即將合龍、勝利在望。突然,意外又發生了,局長的心倏地一下又提到了嗓子眼。

  四、緊急營救滕營長

  因浪大湍急,單一道壩難以立足,只能縱橫交錯而築,相互支撐。隨着合攏口的慢慢收小,通過合攏口處的水流量越來越大,合攏口處圍堰所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以致突然出現裂縫,其中一條壩已經傾斜,連鋼管的根部都歪倒了,隨時可能坍塌,一旦坍塌,所有的工作都將前功盡棄,形勢非常嚴峻!

  見此,旅部劉政委身先士卒地衝了上去,對在前面繼續作業填沙袋的戰士們高喊:同志們,大家加快速度,一定要把合攏搶下來!隨着劉政委的喊聲,李參謀長、徐副參謀長、旅長、副旅長都衝上去了,鐵路局局長也衝了上去,在前面組成幾條運送沙袋的傳遞隊伍。一時間,人人都是一身泥水,分不清哪個是將軍、幹部,哪個是戰士、群眾。

  賀小林也衝了上去,哪知被劉政委看見,指着他的鼻子氣勢洶洶地大喊道:你來幹什麼?趕快回到你的位子上去,把沙袋給我運上來!儘管形勢如此急迫,負責指揮的首長們,都很清楚各自的職責。

  決戰時刻,氣氛異常緊張。只聽到前面不斷地喊:指揮所指揮所,4米管上50根,6米管上30根,8米管上10根……一個勁兒地催要材料。一會兒這裡網子沒有了,趕緊上;一會兒那裏鐵籠子用完了,趕緊送……賀小林要求他負責運送材料的那一攤:迅速、準確地把材料送到需要的地方,一定保證供應,不能中斷一處。就在他編順口溜喊着“同志們快快走,勝利就在合攏口;同志們加油幹,保衛京九當好漢……”時,兩個小戰士過來遞給他一瓶礦泉水説:首長您喝點水,潤潤嗓子。賀小林説:我不渴我不渴,你們趕緊走,別在這擋道。倆戰士一把拉住賀小林説:你不喝,我們就不走!其他首長我們都送了。他心裏一陣激動:我們的戰士多麼可愛呵,在這關鍵的時刻,他們自己累得夠嗆,還想著我們當幹部的。

  3月2日上午六點多,離預定的合攏時間還有1個多小時,全體官兵經過三天三夜的奮戰,合攏處還有兩米多需要堵截。成功與否在此一舉!

  就在這緊急加緊急的關頭,意外再次發生:主壩北岸這邊的沙袋填底沒填緊出現管涌,壩這面水嘩嘩地直流,時間長了,就會把壩體掏空,搞不好主壩就要毀掉。部隊急調善於堵管涌的滕增貴營長前來。壩邊的水很急,加上3、4米的水深,水面跡象不是很明顯,只有個小小的漩渦,現場的滕營長想下去摸摸管涌的位置。位置確定後,堵的成功率就比較高了。哪知滕營長一隻手剛探下去,身體還沒站穩,漩渦一下就把他吸下水去,剩下另一隻手在水面揮動着想抓住點什麼……旁邊幾個戰士見勢不妙,一邊大喊:快來人啊,營長被吸住了,營長被吸住了,一邊冒着被急流漩渦捲入的危險衝進水中,拉手的拉手,抓衣服的抓衣服,甚至還有的抱着他的腦袋,一個勁兒地往上拖。可漩渦的吸引力太大,一時沒拖上來。後面的人趕緊一個抱一個地抱成一長串把他往岸上拉,終於把他拉起來了。在戰友們的幫助下,滕營長堵住了管涌。

  經過三天三夜的奮戰,2003年3月2日上午10時許,堤壩終於合攏,堵截急流成功,23號橋墩樁基得到了加固。第二天,火車就正常地通過巴河大橋了。這次搶險,舟橋部隊共出動1187名官兵,打植鋼管23000多根,搬運沙袋230000多個,填土石方35000多立方米,構築截流壩、圍堰400多米,為抗洪搶險寫下了新的一頁。

  有關詳情請看今日央視10套21:00和1套次日凌晨1:40《講述》

  



  您對本期節目有什麼看法、建議,請點擊——
留言“有話要説”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