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白水縣器休村,曾是一個明星村。然而近幾年,它卻變成了一個問題村。為了解決器休村的問題,白水縣委組織部長馬銀祿帶領工作組進駐器休村。沒想到,工作組的到來,不但沒有受到歡迎,甚至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一、進村遇尷尬
馬銀祿,1974年入伍,1998年從部隊轉業,時任陜西省白水縣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長。
對去器休村,馬銀祿作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去之前,他就擔心群眾不歡迎工作組。當工作組一行自帶被褥坐公交車到達時,剛一下車,就聽到有人説:"這夥人幹啥來了?"另一人説:"誰知道?不外乎是吃喝隊、糊弄隊、專政隊……"
馬銀祿聽了心裏很不是滋味,儘管群眾意見大,他還是率領工作組駐下了。可群眾為啥這麼恨我們呢?他覺得不可思議。
工作組進駐器休村後,發現器休村兩委班子一直癱瘓,財務混亂,幹群之間矛盾突出。在馬銀祿率工作組去之前,縣裏也曾多次派工作組該村,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村裏的問題一直沒能得到妥善處理。
這次馬銀祿率工作進村後,一行12人聯絡了6家農戶,一戶住兩個同志,在房東家搭夥,每人每天交房東5元錢伙食費。工作組是下午2點去的,當地村民4點鐘吃飯。可有2位工作組成員在一戶村民家,一直等到6點半,那家村民也沒做飯。為了不讓工作組的人吃飯,他們寧肯自己也不做飯,不吃飯。而且顯示出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姿態:對工作組的二人不理不睬,男的只顧埋頭打麻將,女的溜得不見人影。在他家住宿的二工作組的人愣是那天沒吃上飯。這個村的老百姓不僅僅是不信任工作組,而且對他們充滿着敵意。工作組剛去就挨罵,罵的言詞也很難聽。
組織部長馬銀祿以及工作組裏大大小小的幹部,還從沒受過這種冷遇。過去無論到哪,不但不交錢,還會吃好的。
進村之前就考慮到了工作的難度,但馬銀祿認為:最多十天半月,就能把器休村的問題解決,根本沒想到竟然掏錢都買不到飯吃。工作組去了解情況,也沒人敢反映。有的群眾直接地説:我們反映了問題,若你們不能解決,那豈不把我們自己害了;我們得罪了人,以後穿小鞋不説,在村裏過日子都難……過去就發生過這種現象:村民向幹部反映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有問題的一方得知後,與反映問題方還結下冤家對頭。工作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面對群眾對工作組的不信任,工作組決定用實際行動來打動群眾,用事實説話:主人家不給做飯吃,就自己買方便麵吃。大家想方設法貼近村民,主動交伙食費,主動打掃衞生,幫主人家幹活……
如此一來,群眾好奇了:這次的工作組好像跟過去不一樣。對工作的看法有了些轉變,有點相信工作組了。但對他們能否徹底解決村裏的問題仍持懷疑態度。
二、真情動人心
工作組進村伊始制訂的工作方法是:先走訪黨員和貧困戶;再走訪"能人"、特長戶;盡可能每家都走到。
在走訪村民董自懷家時,馬銀祿和工作組成員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董自懷家住在村邊的一幢破敗不堪的土墻屋裏,大門上連門板都沒有,只是用3根粗細不一的爛木樁拴着銹鐵絲的柵欄,屋裏的床是用磚頭支着的,家裏沒一樣值錢的東西。走進屋裏,就讓人不由得生出一種悲憫之心。
讓馬銀祿和工作組的同志沒想到的是,董自懷的老婆拿出一件血衣向他們傾訴説:有一次,農稅幹部來收稅,她家的蘋果收成不好,沒賣到錢一時沒錢交稅。農稅幹部説她是抗稅分子,把她叫到村部,鄉鎮幹部和村幹部一起,把她的鼻子、臉和身上都打得流血……馬銀祿感到難以置信:這不可能吧?可分明實物就在眼前擺着。馬銀祿當時不知該説什麼好。更讓人氣憤的是,把她打了後,還把她家的門也封了,不讓她們家人進屋,兩個孩子上學回來沒有飯吃……
聽了她的遭遇,工作組的同志心情非常沉重,也對她們家抱以同情。馬銀祿個人掏出300元錢給她,讓她暫時緩解一下眼前的困難。可她哭着不肯要:您能來看我們,聽聽我們家的情況,我就很感激了!馬銀祿説是借給她,以後要還的,她才收下。
為儘快開展工作,馬銀祿提出召開一次群眾大會,打消群眾顧慮,更廣泛地徵求意見。可馬上就有人勸阻説:這個會不能開。馬銀祿問為什麼?那人説:這村裏有"砸"會的歷史。有一次開會,村民們向主席臺上扔磚,砸坐在上面的鄉鎮幹部;還跑上臺把4張桌子、8把椅子全砸爛了。馬銀祿説:我和村民們前世無冤,後世無仇,過去也沒什麼疙疙瘩瘩,他們至於這樣對我嗎?
雖然器休村近些年來沒能成功地召開過一次群眾大會,但馬銀祿仍堅持提前兩天在村裏廣播了開會的消息。開會這天,男人們説要幹活,不來。會場上稀稀拉拉的全是些婦女、老人、孩子。臺上,工作組在講話;台下,婦女們做針線活,老人們打瞌睡,孩子們你打我鬧地滿場子跑。
馬銀祿對到會者説:我們開個群眾會,大家來也行,不來也行;願聽就聽,不願聽可以走。他先作了自我介紹,公佈了自己電話號碼和在村裏的居住地點;接着向村民們談了這次工作組的職責和任務,打算和目的,並要求村民們予以配合與監督;最後,馬銀祿談了自己在村里耳聞目睹的一些感受,特別着重説了使他感受最深的董自懷家的事。
説到動情處,馬銀祿一邊講着一邊掉着眼淚,會場上聽着的也有人掉淚。馬銀祿説:打董自懷老婆的,有幹部、黨員,也有群眾。這些打人的,不但沒黨性,連人性都沒有……馬銀祿講這此事時,完全沒顧及村民是否會對幹部的情緒更加不滿,只想到群眾既然反映了問題,我們就要實事求是地解決它。
馬銀祿的父母也是農村的,他本人也在農村長大。他在會上説:我們都有父母,都有兄弟姐妹,如果有誰打了我們的家人,肯定我們也不答應……馬銀祿樸實、貼心的講話,通過廣播喇叭,在村裏村外回蕩,撥動了器休村群眾的心弦。沒到會的村民們紛紛放下各自手中的活兒,走進會場聽馬銀祿講話。
馬銀祿的話反映了群眾的心聲。連看戲都不鼓掌的器休村群眾,以5次掌聲回應馬銀祿的講話。工作組和群眾的關係,一下子貼近了許多。
三、舉措順民意
見村民們不但沒砸會場,反而給自己鼓掌,馬銀祿非常吃驚。更讓馬銀祿感動的是:當他講完後説散會,下面坐著的群眾都不願走,一邊熱烈鼓掌一邊喊着:我們還沒聽夠,你接着講。
這次會議後,工作組終於取得了群眾的信任。前幾天沒人管飯的工作組成員,成了群眾爭相邀請的對象。群眾也向工作組提出了他們最關心的幹部作風、基層組織建設、財務混亂等問題,要求工作組予以徹底解決。
首先是村兩委班子建設問題。村民們反映説:過去上面隨意撤換村幹部,從1991年到2001年,村裏10年換了六任村主任、五任村支書,而且每次都是村民們後來笑話説的那種沒經過村民和黨員的選舉,而是由某些鄉鎮幹部的喜好,隨意讓人用張紅紙寫上自己滿意的人的名字,往村裏人多處一貼,或連紅紙都懶得寫了,就在廣播裏一喊,免掉原來的村支書和村主任,任命誰誰誰、誰誰誰是現在的村主任、村支書的那種紅紙幹部、廣播幹部。而頻繁換幹部的原因,就是被換下來的幹部不聽鄉鎮領導的話。
如此頻繁地"走馬換將",導致了村裏10年帳目不清的財務問題。群眾反映説:不論是紅紙幹部,還是廣播幹部,就是上任就撈錢,下臺不交帳。即使交帳也都是欠下的債務,讓下任還帳。有一屆村幹部下臺後欠別人的帳沒法還,債權人就把村裏的一個集體果園強佔了;還有的把集體的財産拿走了。更可笑的是:有一屆村支書和村主任被免下臺後,心裏不服氣,攥着村委會、村支部的公章都不交,下任的村支書和村主任就重新再刻一套。這就形成了一個村子兩套公章,怎麼能辦正經事?
面對這些村民所反映的問題,工作組在解決、處理時,遇到不少難題。有的村民提出:過去挨了幹部的打,要求賠償醫療費、誤工費等。可這事已過了很長時間,有的幹部也換了。馬銀祿就儘量向群眾解釋:他原來把你打了,你現在也不能把其他的鄉鎮幹部找來,把他們打一頓;他以前錯了,咱們現在不能錯上加錯。我作為工作組組長,向你道歉,讓他們向你道歉。這樣,幹部、群眾互相達成諒解。
雖然群眾最後接受了馬銀祿和工作組提出的處理問題的辦法、意見,但對村、鎮幹部的意見仍然很大,心裏仍有些不服。
馬銀祿認為:造成這種幹群關繫緊張的現象,主要責任在幹部,如果幹部不轉變作風,向群眾道歉,就難以取得群眾的理解,下步的工作就難以開展。
可向村民道歉的想法剛一提出,就遭到了一些幹部的抵制。他們認為:這個村民過去和幹部也發生過矛盾,也傷害過幹部,也應該向幹部道歉;重要的是他們認為向村民道歉,有損幹部的身份和威望。馬銀祿對他們説:道歉不但不會影響我們聲譽,而且還會增加我們幹部的威信,促進以後的工作。道歉首先是個態度問題,起碼説明我們幹部的工作態度改變了。只要有這個態度,群眾就會覺得我們幹部是高姿態,相互之間就容易溝通,矛盾也容易得到化解。如果連這個態度都沒有,又談何解決問題?
四、得勝凱旋歸
經過工作組的説服教育,村、鎮幹部來到曾受到幹部傷害的村民家裏道歉,檢討了自己在以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給困難群眾送去了慰問金。幹部主動道歉,贏得了群眾的諒解。可要實際解決村裏的問題,光道歉是不行的。
這時,群眾積極性都起來了。馬銀祿又和工作組的同志們,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分成幾個小組,就群眾反映的問題最大的財務問題進行帳目審計。
隨着時間推移和實際工作量的增加,工作組改變了原來計劃十天半月的工作安排,給群眾承諾:問題不解決,工作組就不離開村子。但要解決這個問題,勢必要得罪很多人。馬銀祿想:幹工作肯定要得罪人;若不幹工作,就不會得罪人。這裡有個"官心"和民心的問題,有"官心",必然會失去民心。要贏得民心,就必須捨棄"官心"。不得罪少數人,就會得罪多數人。如果工作組怕得罪人,而不去處理、解決有關問題,肯定就會得罪群眾。而且工作組已對村民們承諾了,器休村1743口人、1743雙眼睛都在滿懷期待地盯着工作組。工作組不能辜負了村民們的希望,不能失去全村人的民心。
在少數幹部和多數群眾之間,馬銀祿選擇了群眾。他認為中國的基礎是群眾、是人民。江澤民總書記有句話説:"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説失去了民心,幹部、黨員也就不復存在了,我們的事業也就無從談起。
在工作組的主持下,村裏健全了村支部、村委會的班子,清理了積壓10年的帳目,10名幹部退出了侵佔集體的6萬元錢,4名原村幹部因違紀受到處理。
馬銀祿和工作組這樣做,得到了群眾的擁護。就連經他們處理的那些幹部,都實事求是地心服口服。馬銀祿深有感觸地説:只要是真心實意地處理問題,就是被處理的人,也不會因為他以前犯過的錯誤,群眾就抓住不放;我們的村民群眾是寬厚善良的。
通過在器休村裏三個多月的工作實踐,馬銀祿覺得要着手解決農村一些很棘手的問題,説難特別難,説不難也不難,關鍵是辦事人的立場、感情都要向着村民群眾。如果這個立場不正確,感情又不貼近,認為群眾是刁民,那問題就難解決;反之,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在感情上貼近群眾,關心群眾,尊重群眾,任何問題都好解決。
經過92天的工作,完成了任務的工作組要離開器休村了,器休村群眾依依不捨地送了一程又一程。讓馬銀祿和工作組的同志們深為感動。
有關詳情請看今日央視10套21:20《講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