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省鐵力市,有個有着16197公頃土地的林場,這裡曾是林業老工人馬永順幾十年來採伐樹木和植樹造林的地方。為了紀念這位為林場獻出畢生精力的老人,1998年6月,鐵力林業局將原有的二股林場正式命名為馬永順林場。如今馬老已經故去,在林場接替他工作的是他的兒子馬春青。人們也許不知道,起初馬春青並不願意去林場工作,這裡還有一段父子之間鮮為人知的故事。
一、當年罰木能手 如今要兒子接班造林
林場即將命名時,父親馬永順第一次找馬春青,把林場要命名為馬永順林場的事對他説了,並説組織上要派一個馬家裏的人到那兒去當副場長,父親的意思是讓馬春青去當這個副場長。馬春青聽後感到很詫異,當時他表示不願去。
馬春青不願意去林場工作的理由很多。一是工作環境:他當時是鐵力林業局物資供應科經理,局機關的工作環境比林場露天作業風吹日曬的工作環境肯定要優越得多;二是經濟收入,他在物資供應科主管配件工作,年收入近萬元,是林場收入的幾倍;三是行業有別,馬春青幹物資供應工作多年,在業務上得心應手,而對林場的工作完全是門外漢,到那裏去多半是吃力不討好,人辛苦了可能還幹不出成績來。
一方面是老父親誠摯的心願,另一方面是自己優越而舒適的工作,這種情況對任何人來説都是一次艱難的抉擇。馬春青拒絕説:我不能去。他説:雖説我到那兒去能體現出您的精神,但您想一想,我幹現在這個工作幹了這麼些年,再幹您那個工作,我能幹好嗎?如果幹不好,就給您老人家丟了臉。他很清醒:如果去做了這個副場長,將要面臨新的挑戰和肩負新的重任。見兒子不同意去林場工作,父親不太高興地看著他,那眼光裏流露出一種失望,也蘊含着一種深深的期待。儘管父親用這種眼光看著他,馬春青仍沒答應父親的要求。
在林區工作了大半生的馬永順,深知林場勞動的艱辛。解放前他受盡了苦難,解放了,共産黨把林區的工人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林業工人才翻身得解放,他成了新中國第一代林業工人,覺得特別高興,為了報答共産黨的恩情和為建設社會主義貢獻力量,他幹勁沖天,拼命工作。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建設急需大量的木材,作為伐木工人的馬永順,心裏只有一個想法,就是為國家多生産木材,伐木越多越好。他憑着一股子革命熱情和忘我的勞動精神,一個人完成六個人的伐木工作量,創造了當時全國手工伐木的生産之最。
那時候的工作條件非常艱苦,馬春青聽母親説:有一次,馬永順正用手工作業砍伐樹木時,突然一個樹杈子掉下來,砸在他的腦袋上,幸虧他當時戴着柳條安全帽,但還是被砸昏過去,工友們不知他到底傷得如何,忙送他到醫院搶救。經大夫診斷,屬於比較嚴重的腦震蕩,應休養一、兩個月。可馬永順醒來後,搖了搖頭,扭了扭腰,活動了下手腳,都能動!他又蹦噠了一下,説了句他常説的口頭禪:不礙事!趁醫院大夫不注意,偷偷地跑了,一頭又扎進山上林子裏去上班伐木頭去了。
二、周總理的接見,改變了他的人生
那次他從醫院偷偷溜出跑上山後,就一心撲在工作上,早出晚歸地上班伐木頭。馬春青記得小時候,早晨父親上班去了,他還睡着沒起來;晚上父親下班回來時,他已經在炕上睡着了。馬永順就是這樣幹勁十足,把整個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
就是這樣,馬永順由於採伐成績突出,連年被評為鐵力林業局的勞動模範、多次榮獲鐵力市勞動模範、黑龍江省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並受到了當時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59年是馬永順終生難忘的一年。那年,他又一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組織上通知他到北京開全國群英盛會。會議中,大會領導把他領到人民大會堂的會客大廳説,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一會兒周恩來總理要親自接見你。馬永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麼,周、周、周總理接見我……激動得語無倫次,太出乎他意料了,就像在做夢一樣。過了一會兒,左邊的一扇門開了,周恩來總理神采奕奕、步履穩健地向馬永順走來,在他面前停下了腳步,握着他的手説:你辛苦了,東北的林業工人辛苦了!毛主席非常關心你們林業工人,並向全國發出了綠化祖國的號召。你們現在不僅要為支援社會主義建設多采樹採好樹,還要植樹造林,力爭越採越好越採越多,青山常在永續作業……馬永順激動地説:請總理放心,我一定照總理的話去做。
周總理的一番話,改變了馬永順日後的生活。從北京歸來,馬永順登上高山巔,舉目四顧,眼看著小興安嶺由於過多的採伐就要成為荒山禿嶺,馬永順動情地説:小興安嶺今天成了這樣,我有很大的責任,因為過去我伐木比誰都多。他始終把周總理對他説的“不僅要為支援社會主義建設多采樹採好樹,還要植樹造林,力爭越採越好越採越多,青山常在永續作業”的話銘記在心,當作他行動的座右銘,他工作得更起勁,幹得更歡了。每當同志們説:馬老師傅,你現在都當全國勞模了,該歇一歇、休息休息了,別幹那麼多了。馬永順説:不行,周總理的話,我們一定要實現,青山常在永續作業;不但要採伐,還要植樹造林。
三、植樹能手的手,與朱總理的手緊緊相握
山上的樹越伐越少,山越來越禿,採伐木材的生産任務也越來越少了。馬永順算了一筆賬:過去,我一個人頂6個人的工作量,現在山的樹採禿了,樹不像人的頭髮,可以一茬一茬地接着長,山禿了要慢慢植樹造林給它補上。那時我砍得最多,我都要給它補上;過去砍多少,現在我就種多少。他大概估了個數:手工作業時,我大概砍了36500棵樹。這是我欠大山一筆債,我必須給它還上;只有把這些樹我還上,我才能心安理得。不然,晚上我連覺都睡不着呵!
針對馬永順這種還賬的説法,有些同志説:馬老啊,你過去採伐樹木是為了社會主義建設,你採得多,才成為了勞動模範;現在你又植樹造林,這是保護大山、保護生態環境,是你的新奉獻,談不上還賬。馬永順聽了這些解釋後,固執地説:不管怎麼説,在我的思想中,我就是向大山還賬,我要不把這些賬還上,死不瞑目。
從此,馬永順老人抱着向大山還賬的想法開始植樹。在他眼裏,自己栽的每一棵樹苗都是在償還對大自然的虧欠。然而這36500多棵樹,畢竟不是短期內就能栽種完的,也就在馬永順努力、拼命地造林向大山還賬的時候,他發現他的歲數大了,身體也逐漸衰弱了,非常擔心還不上這筆賬。那天,他把兒女們召集在一起説:我這一輩子砍了不少樹,估摸有36500棵,我要再栽這麼多把它補上。我栽了這幾年,還差得很遠。現在我歲數大了,身體也不好,我怕還不上。所以,你們給我幫忙還這筆賬。他指着兒女們要求説。
子女們聽了都挺驚訝。馬春青尋思道:我們怎麼還呢?馬永順接着説:咱們每年春天上山植樹造林。
馬永順當時説這話的表情非常堅決、肯定。大家聽了紛紛表示:父親這麼大歲數了,身體也不好,他欠大山36500棵樹要還債,怕還不上,要求我們做子女的幫他還,我們一定要幫助父親把這筆賬還清,實現父親的心願,要不然他心裏老牽掛着。
子女們抱着幫父親還賬的想法,跟馬永順一起上山植樹造林。每年的春秋兩季的植樹時節,馬老就會帶着全家浩浩蕩蕩地上山去植樹造林。
1994年,已經81歲高齡的馬永順老人,在兒女們的幫助下,終於種完了36500棵樹,完成了多年來還賬的心願。
當年周恩來總理的一番話,對老人産生了如此大的觸動;然而,更令老人沒有想到的是,1998年,朱鎔基總理又在哈爾濱接見了他,朱總理緊緊地握住了他的手。朱鎔基總理的接見,給了馬永順新的鼓勵,馬永順也有了新的想法:青山如果要實現永續利用,不光要植樹造成林,還要管好樹林,那麼林場就需要接班人。年事已高的馬永順再次找到兒子馬春青,動員他去林場當副場長。
四、為了接班,父子倆都哭了
這次,馬青春仍很認真地跟父親説:爸,你想沒想到,我都這麼大歲數了,讓我去那個林場當副場長,我能上那去嗎?如果我去了,得天天和林場職工一起上山採伐栽樹,我這麼大歲數幹得了嗎?再説我還有糖尿病,我現在的工作也非常好,您這事對我來説確實非常難!您再想一想,換個人去吧!馬永順堅決不同意兒子的要求,非得讓馬春青去不可。
這次父子倆的談話雖然沒有達成共識,但馬春青在父親的感染下心有所動,開始慢慢思考起與父親的兩次談話了。
正當馬春青猶豫不決時,馬永順第三次去找他。老父親凝視着兒子,半晌,才語重心長地對馬春青説:到那兒去吧,到那兒去看看,能幹多少就幹多少。説完這句話,他站起來顫顫巍巍地轉過身去。就在父親站起身的那一刻,馬春青一抬頭,看到父親滿是皺折如同枯樹皮一般的臉頰上挂着清亮的淚水,他心頭一震:父親哭了,一聲沒吱地哭了!父親是在為我的自私和固執傷心難過呵!馬春青思緒萬千:這事該怎麼辦呢?父親的心願和新的職務、多年的業務和陌生的工作、不等的收入和患病的身體……馬春青啊馬春青,都説你是個孝子,現在老父親有這種願望,你都讓他實現不了,你算個什麼孝心兒?就算是有困難,這麼點困難你都克服不了,你算個什麼男人?
想到這裡,他一咬牙説:爸,我去!我去!説第二句“我去!”時,他不由自主地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當時他想:為了實現父親的心願,為了讓父親高興,到那個林場去鍛煉鍛煉也行。
馬永順聽到兒子同意去林場了,喜出望外:是啊,應該去。到那兒工作是要辛苦一些,肯定比你原來的工作要辛苦多了,你能多幹點就多幹點,身體不好就少幹點。馬春青哽咽着答應説:嗯!聽到馬春青的這聲嗯,馬永順哭了,馬春青看到父親哭了,他的眼淚也跟着又涌了出來。父親的哭是高興的淚:他的願望實現了,他的事業後繼有人了!
父親的眼淚給了馬春青堅強的決心:我一定到那兒幹出個樣兒來!
在林場,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工作,馬春青終於理解了父親,他説他已經決定接過父親手中的造林鎬,在林區踏踏實實地幹下去。
1999年,馬永順林場正式被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游人到這裡來,舉目皆是一片鬱鬱蔥蔥,令人心曠神怡。這裡的每一棵樹木都得到了良好的保護,它們在逶迤蜿蜒的山巒上起伏成綠色的波浪,實現了馬永順老人多年來的心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