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13日凌晨,重慶市南桐礦務局的魚田堡煤礦一帶突降暴雨,10小時內降水量達130毫米,位於魚田堡煤礦附近處的劉家河河水猛漲。10:49,劉家河河床突然塌陷,洶湧的河水從塌陷處直涌礦井下……此時,幾百名礦工正在井下作業,情況萬分危急……
一、大水沖毀了交通工具,礦工如何掙脫險境?
這天早晨,魚田堡煤礦掘進103隊隊長、中共黨員張前東,把工作面的安全和生産情況檢查完後,走到井下500米西四石門處時,發現巷道裏有很深的水,越往外走水越深,甚至嘩嘩地像河一樣地流。他感到不對:平時這裡是沒有水的。
果然,10:49,魚田堡煤礦發生穿水,井下有礦工297人受到穿水險情的嚴重危脅。地面調度室接到來自井底下的緊急報告後,立即派遣救護隊下井查看情況。魚田堡煤礦救護隊隊長黎小華等三個隊員下去後,先到距地面250米深處的第一個水平的第一個巷道時,就見情況不妙:這個兩、三米寬、3米多高的巷道,基本上被水淹了一半,而且水流湍急。此時水深達胸,人已難行走。僅半小時後,井下250米巷道水位即達1.5米。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勘察,他們發現:洪水來自煤礦魚塘角西抽風口,每小時涌水量達1萬立方米,相當於煤礦最大排水能力的10倍。經初步推算:四、五個小時後,井下主要作業區將全部被淹。而此時採煤區多在井下500米到800米處,大多數工人都在那些地方,那裏暫時還沒進水,所以絕大多數礦工對此還一無所知。
魚田堡煤礦垂直高度800米,工人們平時上下班進出礦井都是乘罐鬥車上下。水大了後,把罐井下惟一的交通工具罐鬥車沖毀了。這就意味着分散在井下的礦工,只能通過一個抽風口,徒步攀行數百米才能到達地面。而這時隨着洪水的迅猛上漲,留給礦工的撤離時間越來越少了。礦領導聽了三名隊員的彙報後,馬上成立了緊急救援指揮部,開通了井下所有電話。為了安全,切斷了礦井下的所有電源,下面的礦工只能靠戴着的礦燈照明。
井下的電一斷,電煤鑽、皮帶運輸機等都不能運轉了,工人們無法工作,紛紛打電話問調度室怎麼回事?調度室即通知他們:井下穿水,全體人員馬上撤離。
二、萬一齣不來,就讓我與礦友們同生同死吧
就在地面指揮部作出緊急救援決定的同時,已發現井下穿水的張前東,放棄就近撤出的機會,掉頭向井下跑去。此時,巷道裏的水已深達1.2、1.3米了,張前東非常着急,因為在他下面的第一個作業區作業的是4個剛經過培訓,才上班不久的新工人,他們根本不知道礦井的佈置,在數百米深的地下巷道裏不辯方向,連怎麼出來都不知道,如果不及時地通知他們撤離,那就後果不測。張前東心急如焚,平時要走半個小時的路,他10分鐘就跑下去了,氣喘吁吁地通知他們説:“淹水了,大家都把手裏的東西扔掉,趕快跟我走!”張前東帶着他們跑到井下616米處,遇到另一個隊的7個工人。張前東説:“井下穿水,趕快下班!”誰知那幾人根本不信:這怎麼可能!張前東急得冒火了:人命關天,誰還敢開玩笑!這樣大家才緊張地撤離着。
50分鐘後的11:40,井下616米巷道水位已達0.6米。由於洪水持續下泄,兩礦排水系統相繼被沖毀。湍急的洪水,沿着縱橫交錯的巷道涌向井下500米水平以下的礦區。短短十幾分鐘,水已淹到了張前東的小腿。張前東一方面急着想把他身邊的這群礦工帶出礦井。可另一方面還有一件事更讓他擔心:42區巷道是他所在的隊正開拓延伸的一條新巷道,沒有其它出口,只能怎麼進就怎麼出。此時最危險的就是42區。萬一他們沒有出來,第一個被淹的就是那個位置,因為那是巷道裏最低的一個位置,它離地面有800米,而且是一個斜坡下去,還要走一段距離。張前東對他隊裏的班長朱紹明説:“你把我身邊的這些工人帶着往東面走。”並指給他東面怎麼出去的方向。朱紹明帶着工人走了。
此時,張前東獨自一人冒着危險去42區通知工人撤離。因為巷道兩邊都進水了,如果水將桿子、木料衝下來把巷道堵死的話,他就無法出來。想到此,張前東不禁心裏緊張起來:萬一巷道被堵死,我就完了,這完全可能!如此危險,我若不去,現在掉頭往回走還來得及。又一想:我是隊長,我有責任去通知他們撤離。我一個人下去,情況順利的話,可以救出他們這麼多人;萬一齣不來,就讓我和下面的礦友們同生共死吧!
他一路奔跑着趕往42區。新開闢的巷道路面陡峭,加之進水後又濕又滑,奔跑中他不斷跌跤,後來乾脆順着陡坡滑下去……
三、在無望的汪洋中,看到了懸空管道
12:50,井下750米深處的巷道水位已達0.5米。就在張前東冒險進入42區時,750米深處巷道中的水位又上漲了30厘米,並開始往42區下泄。
張前東一身污黑跌跌撞撞地滑下42區一看:已沒人了,滿巷道都是水。他趕快爬起來往東邊跑,可東邊已經走不通了:一些桿子、雜物、井下亂七八糟的東西堵滿了井道。他又從原路跑到西四石門那兒往上爬。施工的巷道特別不好行動,裏面又漆黑一團,爬了約200來米遠,張前東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汗水把全身的衣服都濕透了,只覺得口乾舌燥,他想:現在要是有一杯水喝就好了。
當張前東強忍乾渴,竭力爬到另一巷道時,發現有50個人被困在那裏!
13:50,水仍在上漲!井下500米深處巷道裏的水位已達1.6米。在張前東重新回到井下500米時,井下616米以下已經全部被淹,惟一的逃生通道就是井下500米這條主巷道。此時,洪水也已經淹到了張前東的胸口。而在井下500米處發現的那50多名礦工,是機電隊、運輸隊等單位的,不是張前東隊裏的人。因為人多單位雜,又群龍無首沒人指揮,所以局面很混亂,大家都不知道往哪走。
14:00多,水勢越來越大,水位在不斷升高。工人們不安地騷動起來,場面有些混亂。張前東看到安檢員吳建華也在其中,於是他和吳建華把那些工人組織起來,説:大家不要急,只要我們能出去,你們絕對能出去。身體好一點的,膽子大一點的,跟我走前面開路,你們走後面。不管哪個掉了隊,都必須叫上一起走。開始趟着水還可以走,水還沒淹到腦袋,但走了1000多米遠後,坡勢向下傾斜,水已淹過頭了,大家都不敢往前走了,也走不動了。在黑暗陡峭、崎嶇不平的巷道裏走了這麼遠,都已很累了;再加上心裏的恐懼,有些人只覺得渾身無力,不願再走了……
下午3時許,已是井下穿水四小時後了,井下500米深處的巷道水位已達2米。張前東帶着50個工人到了東西巷道交叉口處,那是最嚇人的位置,也是水淹得最深的位置。湍急的水流使人根本不能下腳,要想通過這裡,只有攀着巷道頂上的一根管子,人懸空吊着過去。這對每個人既是體力的考驗,更是勇氣的考驗:一旦松手掉了下去,就會被急流沖走,後果不堪設想……有些身體差的工人望而卻步。
大夥兒都眼睜睜地看著張前東。從早晨8:00下井檢查工作到現在,張前東在井下500米和800米之間,已往返了4個來回,他爬了、走了那麼遠的路程,又累又渴,極度的疲勞使得他也支持不住了,他幾乎是癱軟地靠在濕漉漉的巷道壁上。巷道中,水仍不斷上漲……
張前東想:如果自己趴下了,他們肯定都不敢走了,身為一隊之長,我一定要帶領他們闖過面前的困境險關!張前東咬了咬牙,振作精神站起身來,吊着管子爬了過去。張前東吊過去之前,有個叫李有生的礦工,體質較差,他説他不敢吊着管子攀過去。張前東説:“你不過去怎麼辦?難道等死?我第一個過去,你們跟在後面來;看我怎麼過,你們就怎麼過。”李有生聽後,想:退也是死,等也是死,往前去也許還有生的希望。他下決心跟着大家一起吊過去。後面的人見張前東過去了,都跟着一個個地效仿他吊着管子過去了。李有生也鼓起勇氣吊着管子過去了。
經過近4個小時的艱難跋涉,6月13日下午5:00,張前東終於把這50名礦工帶出了礦井。
四、在深水覆蓋的井下,還有五名礦友
就在井下礦工積極自救、互救的同時,地面救護隊也不斷下到井下進行救援。
下午7:00多,東三石門有個受傷的礦工上不來了,他往上面爬了三次,三次都被強勁的水流衝得重重地摔了下去,把盆骨摔斷了,肋骨也摔斷了三根,動不了了。幸好有二、三十個人和他一起,輪流把他背到了井下250米深處,給調度室打電話,請礦裏安排人進行救援。當時那個巷道沒有階梯,不便行走,擔架無法使用,只能靠人背。救援隊下去後輪流換着背他。巷道太陡,背的人基本上是跪在地下,手腳步並用地爬着走,旁邊人還得扶着背着的傷員,怕他掉下來。救援人員下去時只用了10幾分鐘,背他上來卻用了4個多小時。
6月14日凌晨4:30,即礦井穿水後的第19個小時,井下500米以下已經全部被淹。可魚田堡煤礦井下,還有5名礦工下落不明,搜救工作仍在繼續。
上午,張礦長對救護隊隊長黎小華説:“你帶人到副井下看看,不管是死是活把那5個人救出來。”可當時又不知道這5位礦友在井下的具體位置,於是在副井往上20米左右的地方,打了一個平時維修鋪設管道用的管子井。估計如果他們在這個地方,尚還有生還的希望;否則就難説了——因為下面已經被水全部淹沒了。救護隊人員從副井吊下去時,聽見井底有人敲管子和大聲求救的聲音,黎小華心裏一喜:他們還活着!他對裏面喊道:“你們不要慌,我們來了;一定能把你們救上來!”救護隊下去時,那水已淹到離被困者只有五、六十公分了,如果繼續上漲,要不了一會兒就淹到他們那去了。
見救援人員下來,他們個個欣喜若狂:“我們得救了!我們能活下去了!”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救援人員把跳板一搭好,被困的幾人好像慌了神,一下跨了過來。黎小華見狀趕緊上前把他們一個個扶着接了過來,送上罐鬥車後,救援人員立即打電話向地面報告:“最後5人已全部救出,現已乘罐鬥車上來了。”井上的人聽了這消息,一片歡呼。
一些礦工的家屬、子女都圍在井口,一見被救上來的最後5位被困的礦工,他們全體熱烈鼓掌。不知是誰的孩子喜得大喊:“我爸爸出來了!我爸爸出來了!”一句情真意切的童言,撩起井上井下的人擁在一起,熱淚橫流……很多人都哽咽着哭出來了……
經過近20個小時的艱苦奮戰,地底下800米深處的穿水險情大救援,至此勝利結束。近20個小時礦井下生死與共的救援經歷,礦井上人們欣喜若狂、難以形容的感人場面,將永遠鐫刻在魚田堡礦所有礦工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