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電視指南 |  體育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國家地理 |  生活頻道 |  視聽在線

首頁     神奇北極     接近北極     圖片新聞     科考歷程     記者簡介         



科考不過如此?——手腳並用爬雪山


  達到斯瓦爾巴群島以後,由於受到暴風雪的襲擊,中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隊只是在昨天驅車參觀了設在朗伊爾城的一個高空大氣物理雷達觀測站,並考察了一處計劃建站地址,雖然大雪紛飛,道路結冰,但總體來説還是比較舒服的,隨行的記者們感到“科考不過如此”,但今天的一次遠足讓我們真正體驗到北極的厲害和科學家工作的艱苦。

  上午起床後不久,考察隊隊長、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登義就通知隊員們,今天要步行去附近一處冰川進行考察。我聽了非常興奮,來北極一趟不容易,咱不就是為了看冰川、北極熊來的嗎!穿上羽絨服,帶上手套和帽子,套上新買的皮靴,我就興衝衝地和大家一起出發了。

  一開始走的都是平路,我們有説有笑,邊走邊拍照,不亦樂乎。走了一個多小時後,出現了第一座雪山,連續兩天的暴風雪把山體覆蓋得嚴嚴實實,根本沒有路,一腳踩下去,雪沒到大腿,大家馬上緊張起來,也沒人説話了,悶頭踩著老高踏出的腳印前進,到了半山腰,坡度接近50度,我只好手足並用,費了半天勁才爬上去。走了好長一段時間山路,還算平坦,只是雪積的實在太厚,踩下去心裏沒底。我們想,就這麼走下去,也沒啥了不起。

  可惜,我們想錯了。下了這座山走進谷地,這時大部分記者已經是氣喘吁吁,尤其是扛著攝影、攝像器材的記者,新華社攝影記者袁滿背了一大包鏡頭,估計有40斤,我背著一個小攝影包和一部小攝像機,輕鬆一點,但也是雙腿沉重,全身已被汗水濕透。實在走不動了,好幾個人一屁股坐在地上喘氣。這時候,老天爺也來湊熱鬧,一陣陣怪風從山上吹下,天色突然變得非常灰暗,雪又開始下了起來。説實話,我心裏都打退堂鼓了,但看到老高和我們的帶隊記者張繼民都50多歲的人了,爬山如履平地,還一路高唱《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我只得硬著頭皮向前走。

  又是一座雪山,這個坡度更陡,幾乎是直上直下,而且高多了。我們幾個年輕記者走到山腳下,心裏直犯嘀咕: “這玩意,上去嗎?不就是看冰川嗎?”老高看出了我們的心思,就激我們:“70多歲的地質學家劉東升5年前就爬過這座山,小夥子們上吧!”我們只得爬(是真正的爬行)了一陣,這個累啊,幾乎沒有很實在的落腳處,山坡上有一些裸露的石頭,但是踩上去就往下滑,讓人心驚膽戰。張繼民依然爬在最前面,而且速度很快。中央電視臺的一個記者豎起大拇指:“你們的老張,牛,佩服!”

  其實我很難用語言形容爬雪山的困難,爬了快一個小時,吃了無數口雪(太渴了),終於是狼狽不堪地爬到了山頭,這時高登義和地質學家已經開始到處找化石了。原來我們來到了一處一億多年前的冰川末端堆積區,一般來説,這兒可能找到化石。結果是,這裡的化石密度相當高,稱得上一腳就能踩出一段遠古史。我們在碎石堆裏翻找著,暫時忘記了爬山的疲憊。最後大家都滿載而歸。

  回途我們選擇了一條深谷,雖然雪很深,有的地方沒到了我的大腿根,但稍微好走一點。

  “探險專家”張繼民跟我説,他曾經闖南極,走南沙,橫穿塔克拉瑪乾大沙漠,走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相比而言,今天這點路實在不算啥。“像那些科學家和我這樣長期跑科考的記者,看到山就想爬,管它什麼樣的、有多少危險,我覺得我們都有點不正常了”,這位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為世界第一大峽谷發現者之一不無得意地搖搖頭。(記者裴劍容)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