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一”開始,圓明園又多了一個去處,園內的含經堂挖掘現場正式對遊人開放。經文物工作者近5個月的挖掘,含經堂遺址的買賣街、淵映齋、淳化軒、大戲臺等諸多建築地基已顯露出來。登上近6米高的觀景臺,近萬平方米的遺跡現場一覽無余。這是市文物部門首次對圓明園進行考古式挖掘,邊挖掘邊開放的形式也是本市首次在文物考古中正式採用。參觀之餘,遊客們有關圓明園未來復建的建議都將被收集起來。
據史料記載,圓明園曾經是北京市最大的皇家園林,此次發掘的含經堂遺址位於圓明園東部的中內大島上,是乾隆皇帝為日後養老準備的皇家園林。據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員王策介紹,這次全面發掘含經堂,就是要對該遺址的建築格局、規模、結構及其變遷進行考察,從而為今後的保護和可能的復建提供可靠的實證依據。
據專家介紹,開放式挖掘就是考古人員在古建區內工作,而遊客能在近處參觀古跡。王策説,開放式挖掘也是一種嘗試和探索,其目的不僅是要與國際文物保護的常規做法接軌,更是要為2008年的“人文奧運”增添一個亮點。
在已能見到的近8000平方米的發掘現場,有指示牌標識著不同區域的原有功用。專家説,開掘前這裡是一片長滿了雜草的土丘,移走了1米多高的積土,原有的地基才顯現出來。遺址現場有的地方蓋著防雨布,有的支著塑料布,還有的完全裸露著。專家説,裸露的地方已有不少涂上樹脂,多種保護試驗同時進行。
王策説,含經堂的挖掘、保護及可能的復建都是一次大試驗,這都將影響到圓明園未來的命運。在對觀眾的調查表中,“1、遺址原關保存,不搞任何復建;2、部分復建,部分原址保護;3、全部復建”,三者之一可能就是對圓明園未來的選擇。
《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