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往期內容         



2002年 43期——電視劇《汽車城》


  主持人:今天向您介紹的電視劇《汽車城》就是把攝像機鏡頭對準了正在國際化進程當中的當代中國汽車企業。整部電視劇都充斥著深厚、凝重的美感。這一切是如何實現的呢?我們一起來聽聽主創人員是怎麼説的。

  導演潘霞

  主持人:您自己會開車嗎?

  潘霞:不會。

  主持人:那平時呢?

  潘霞:平常都是我兒子開車送我。

  主持人:您對汽車有沒有一些特別的喜好?比如説汽車的品牌、款型。

  潘霞:沒有拍《汽車城》之前,我對汽車並沒有怎麼注意,我只是希望有個車,以車代步,所以對汽車的型號,樣子都不在乎。可是現在由於拍了《汽車城》之後,對汽車很有感情,現在感到每一輛汽車對我都很有吸引力。

  主持人:您怎麼會來拍《汽車城》?比如美國的底特律,是一個特別典型的汽車城,由鋼鐵工業發展到汽車工業,後來慢慢變成一座城市,您為什麼給這部電視劇起名叫《汽車城》,中國有這樣的地方嗎?

  潘霞:這部電視劇是為“十六大”創作,反映當代大型汽車工業重點的電視劇。原來是本小説,就叫《汽車城》,是根據它而改編的,從拍攝過程中,一直到製作完畢,我希望它叫《汽車人》。因為這個戲是塑造了幾代汽車人對汽車非常深的感情,對國家建設代表非常先進的一個行業,但是提議沒有得到認可,最後還是叫《汽車城》。

  主持人:您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命運和人物的關係把握這麼大的題材?

  潘霞:對,因為一部電視連續劇中如果沒有幾代有勵精圖治精神和深厚感情的人物形象,那麼這個戲是站不住腳的。只有把大的歷史背景放到幕後,把這些人物推到幕前,才能真正感人。才能叫人感覺到原來汽車發展經歷了那麼多的坎坷,幾代的汽車人能夠有今天的成就,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主持人:因為有了造車人,才會有汽車工業的脊梁,所以還是圍繞人為主。我想您肯定是做了相當實際的考察工作,是不是也真有這些人物的原型?

  潘霞:原型也是有的,因為小説當中就吸收了很多真正汽車人的故事。

  主持人:這些汽車人身上特別讓你感動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呢?

  潘霞:讓我感動的是老一輩的汽車人身上那種對汽車的熱愛,幾代汽車人深厚的感情,熱愛他們自己的崗位,一輩子都獻身於夢想,就是想能夠造出咱們中國自己的轎車來。

  主持人:潘導有很多作品,大家一定都看過,像《宋慶齡和她的姊妹》、《巨人的握手》等等,都是主旋律題材,而且都是時代潮頭浪尖上的人物。

  潘樹德的扮演者——焦晃

  主持人:您演的是汽車城的總經理。您怎麼去處理劇中人物的形神和內外的關係?

  焦晃:其實神形和內外關係是一個整體,並沒有單獨劃分。本潘樹德這個人物是中國典型的知識分子。我當時把握人物的時,認為人物和汽車是充滿感情的。汽車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是它的發動機,潘樹德的形象核心就是汽車的“發動機”。這“發動機”有感覺的,好像他發動著、他在正待著、等待著加油加速,等著他接受考驗、等著他去完成奔赴一個什麼目標。

  主持人:您怎麼去賦予人物一些個性化的東西,讓他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榜樣,一個可以束之高閣的模式?

  焦晃:對,您説這句話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認為只要是藝術,它就一定是特殊的。

  主持人:您給我們講講,怎麼賦予潘樹德個性?

  焦晃:首先得抓住生活當中最主要,最本質,最基本,可以抓得住的東西,那就是行動。有意志的行動,只有通過行動的規律,才能産生情感,而不是表演情感,等於大家現在其實動也沒動,但是他整個的情感活動,情緒活動都是很生動的。

  觀眾:我很喜歡您的表演。我知道您以前也演過很多話劇,在話劇和電視您最喜歡哪一個?

  焦晃:那當然還是喜歡話劇,那是付出了我全部生命和青春的地方。如果説我演戲學了一點本事,也是從那個環境當中練出來的。

  觀眾:如果有導演請你演某個角色時,能告訴我們你接這部戲的標準是什麼,是否攙雜著演正面人物或者反面人物因素呢?

  焦晃:這個人物我要喜歡。這個角色能夠引起我強烈的創作衝動。

  演員于小慧、郭大林

  主持人:兩位扮演角色都是《汽車城》當中的中堅力量。先説于小慧,在《和平年代》之後,大家對您的印像是非常溫婉的感覺。但之後於小慧也演了不少特別厲害的女性,是不是想突破自己的角色。演厲害的女人多了之後,害怕不害怕被觀眾又定型了呢?

  于小慧:我覺得我不怕。我覺得一個可愛的女人或者是説一個可愛的角色,都是有多面性的,不是單一的,這樣才可愛。

  主持人:下一步,您會期待自己有些什麼樣新的變化?

  于小慧:我剛剛拍了一部農村戲。當然了,我演的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演個縣委的組織部長,是“三個代表”工作隊長的形象。

  主持人:鄭乾龍,我們這次看郭大林的角色是位內外交困,四面楚歌的人,這個角色與你在《渴望》中所扮演的人物經歷很接近。那麼你何時打算改變一下這種角色?

  鄭乾龍:當我接到郭大林這個角色時,跟導演進行過一次交談。我覺得這個人物很有中國老知識分子的代表性,很典型。他在工作、做人上都是認認真真,兢兢業業的。其實劇中的郭大林這個人物自己覺得不太適合當總經理的,他是學者型的,他的經營的頭腦不如潘樹德。他的觀念比較陳舊,而這部戲中在郭大林當總經理的時候應該是80年代初,當時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初期,誰也沒有經驗,不知道改革開放應該怎麼搞。

  主持人:二位兩者人物的關係,對整個劇情的發展起到什麼作用?

  鄭乾龍:這個戲講中國汽車工業50年的歷史。從第二集開始是講改革開放20年的歷史,我扮演的這個人物是主要表現80年代初這段歷史時間我國汽車製造行業的經營管理觀念,然後到80年代中、80年代末,到90年代,這三個人剛好是代表歷程當中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觀念,組成了我們整個改革開放走過20年的歷程,這就是與時俱進。這正是我們國家20年改革開放以來的縮影,改革開放是一個歷史的巨變,這中間是會有要做出犧牲的。

  主持人:犧牲的概念和過去不一樣了。

  鄭乾龍:犧牲不是指去堵槍眼,改革開放也要做出奉獻。

  觀眾:問一下于小慧,您扮過很多特別精明能幹的女性角色,您看來,什麼樣的女性才算是真正的現代女性呢?

  于小慧:我心目中現代的女性,沒有一個規範,因為每個人欣賞的角度不同。作為我自己的感受,我覺得一個現代女性必須自立、自強。只要在事業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有一個溫馨的家、愛你的男人、相夫教子,女人應該是完美一點。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