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梁山伯與祝英臺到羅密歐與朱麗葉,古往今來,歷史上曾經留下多少優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千古傳頌。同樣,現在正在我臺電視劇頻道黃金時間播出的《生死之戀》講述一代革命先驅高君宇和著名才女石評梅之間的故事,也是這樣一個真情又摯愛的一段佳話!高君宇走了,英雄之死如同一聲迅雷,擊碎了石評梅的心。於是,英雄墓畔便多了一個纖瘦的身影和遠去的英靈開始了心與靈的對話。
主持人:電視劇《生死之戀》就是從石評梅對高君宇走後深深的懺悔和切切的思念中展開的。首先將要和您見面的是扮演五四時期進步青年、優秀女詩人、女作家石評梅的郭柯宇。
主持人:你好,郭柯宇,歡迎來到《走進電視》演播室做客!
主持人:你在《紅櫻桃》中的出色扮演獲得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大家對你的情況很熟悉,不過我對你的印像是從一部叫《太陽鴿》的電視劇開始的,你扮演了一個給畫家做繪畫模特的女孩子,好像還是中學生吧,那是你第一次涉足的影視作品嗎?
郭柯宇:是的,那是在92年,我剛剛14歲的時候。
主持人:從你的《太陽鴿》開始,到《你我一樣》,還有大家非常熟悉的《紅櫻桃》,你一直塑造的都是單純、天真的少女形象,到今天《生死之戀》裏的石評梅,更多的展現的是一種富有知識的成熟的女性美,這個轉變過程對於你來説難不難,通過什麼方法完成的?
郭柯宇:我感覺石評梅這個人儘管是那個時代的進步青年,但她對感情上還是追求很完美,很傳統的一個女人。從她的文章中可以感覺出她是一個很有思想的女人。那時候都女性都被封建禮教管束得循規蹈矩甚至連思想都被禁錮了,可石評梅在當時算是個有思想的女性。我很欣賞她。
主持人:今天很多現場觀眾都是年輕人,讓現場的觀眾也和你做一些交流吧!
觀眾:剛才看了《生死之戀》的片段,我個人感覺其實石評梅在感情上也是比較追求穩定的,吳念秋是個求安逸的文人,高君宇是個有激情的革命鬥士,如果不是吳念秋有妻室,也許石評梅就和他在一起了,而且好像即使他們分手後,她對高君宇的感情也一直保持保守的態度,我想知道你怎麼看石評梅對他們兩個男人的感情?
郭柯宇:如果是石評梅,我想她可能會選擇把高君宇作為自己精神和感情的寄託。就我個人而言感情就是感情,沒有其他的什麼東西在裏面。
觀眾:我想問一下,就是如果讓郭柯宇你來選擇,你更喜歡高君宇那樣的激情鬥士還是吳念秋那樣求安逸的文人?
郭柯宇:那我就再和這兩個人談談吧。不過我不是石評梅,我很欣賞高君宇,但我可能不會選擇他,我不太喜歡過那種飄泊的生活。不過我也不太喜歡吳念秋那種文人的“酸”,其實他骨子裏是個小男人。
主持人:感情的話題總是耐人尋味,而且答案也不盡相同,問問郭柯宇,你接觸過的石評梅的作品中,那一部對你的印象最深刻?
郭柯宇:我讀了一些石評梅的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是《沄沁》。我認為她的作品站在女人的角度上對女人提出的一些觀點,語言和表達的意思都很準確,文筆上又很女性化,很美,但又不是那種關起門來只關心自己的小情感的觀點,而且很關注整個社會,對國家、對民族的關注。我感覺女人結婚後往往不再關心這些,所以石評梅是位很難得的優秀女性。
主持人:俗話説“文如其人”,石評梅的文字是富有濃烈的激情,你在屏幕上演石評梅,同樣也經歷了她大起大落的感情變化,應該對她的文字更有共鳴吧,今天我們準備了她的一段文章,不知道能不能請你現場為大家朗誦呢?
郭柯宇:當然可以。
主持人:好,那麼讓我們來欣賞郭柯宇精彩的朗誦。
墓畔哀歌
——石評梅
我由冬的殘夢裏驚醒,春正吻着我的睡靨低吟!晨曦照上了窗紗,望見往日令我醺醉的朝霞,我想讓丹彩的雲流,再認認我當年的顏色。
披上那件繡着蛺蝶的衣裳,姍姍地走到塵網封鎖的粧臺旁。呵!明鏡裏照見我憔悴的枯顏,像一朵顫動在風雨中蒼白凋零的梨花。
我愛,我原想追回那美麗的皎容,祭獻在你碧草如茵的墓旁,誰知道青春的殘蕾已和你一同殉葬。
假如我的眼淚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綴織成繞你玉頸的圍巾。
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顆一顆的紅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積永久勿忘的愛心。
哀愁深埋在我心頭。
我願燃燒我的肉身化成灰燼,我願放浪我的熱情怒濤洶湧,天呵!這蛇似的蜿蜒,蠶似的纏綿,就這樣悄悄地偷去了我生命的青焰。
我愛,我吻遍了你墓頭青草在日落黃昏;我禱告,就是空幻的夢吧,也讓我再見見你的英魂。
明知道人生的盡頭便是死的故鄉,我將來也是一座孤冢,衰草斜陽。有一天呵!我離開繁華的人寰,悄悄入葬,這悲艷的愛情一樣是煙消雲散,曇花一現,夢醒後飛落在心頭的都是些殘淚點點。
主持人:感謝郭柯宇包含情感的朗誦,讓我們再一次領略了石評梅的火一樣濃烈的感情,尤其是她有這樣一句“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顆一顆紅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積永久的愛心。紅豆自古以來就被人們作為寄託相思之情的象徵,今天我們《走進電視》欄目也就把紅豆作為特別的禮物送給你,希望你像朋友一樣常記着《走進電視》,來這裡和觀眾進行親切的交流。
郭柯宇:謝謝。
主持人:在黨的早期歷史上,高君宇被稱為“中國青年革命的健將”,他師從李大釗,是青年團的發起人之一;做過孫中山的秘書;在莫斯科聆聽過列寧的教誨,他與才女石評梅之間聖潔而悽婉的愛情,更展現了他富有光彩的人格魅力,在電視劇《生死之戀》中扮演高君宇的就是青年演員王學兵。有請王學兵!
主持人:從電影《愛情麻辣燙》中的周建到電視劇《將愛情進行到底》中的樂言,你給大家的感覺始終是純厚、質樸,而且似乎很內向,年輕人説你是個“非主流”的偶像,但不是太“酷”;後來我和幾位阿姨聊天,她們説如果是選女婿,她們肯定會毫不猶豫投你一票,因為你“夠誠實”。你怎麼看自己的性格?
王學兵:我的性格有些內向,但我不願意承認,因為我感覺性格內向的人總辦不成大事。因為性格外向的人會主動和其他人溝通交流,讓別人明白你的意圖和想法,而內向的人總讓人去猜,耽誤事。
主持人:你的性格比較溫和,你扮演的高君宇卻是“生如閃電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具有火一樣的激情,你是通過什麼手段調整自己的狀態來演出他的這種激情的?
王學兵:我在開始拍攝的時候曾經就和導演聊過這個問題。因為雖然劇本上表現了一些,但這部電視劇不是很長,而且不是完全的敘事形式,期間穿插了很多回憶和幻想的東西。導演説只要抓住一個反差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和原形人物一模一樣。高君宇這個人物在講演的時候很富有激情,而對石評梅的感情上卻不善於表達。我感覺現在人與人之間的愛情和他們兩人相比是瑣碎和無關痛癢的,沒有他們兩人之間那種生死之戀的感覺。這可能與那個動蕩的年代有關,那個年代的人我只能去想象,不像表演現代戲的角色那麼熟悉,不過這部片子很有美感。
主持人:大家對你在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説話》裏扮演的安家睦印象深刻,而且我也聽説最近“國際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日紀念會”在北京舉行,你被授予“中國反對家庭暴力公益形象大使”的稱號,並接受中國法學會頒發的形象大使證書,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具體情況吧!
王學兵:因為我在《不要和陌生人説話》裏扮演的是一位警察,如果讓馮遠征去當就不太合適了。我也認為當這個大使也是我義不容辭的事情。
主持人:電視劇《生死之戀》中除了像寶劍、像火花一樣的鬥士高君宇,還有一個渴望花前月下的安穩生活的文人,他就是石評梅的初戀情人吳念秋,他的扮演者是演員田少軍,有請田少軍。
主持人:從《補天裂》裏的遲夢寰,到《家園》中的費龍,再到《生死之戀》裏的吳念秋,好像你扮演的二三十年代文人的角色有好幾個吧?這次扮演的吳念秋又是什麼樣的舊文人呢?
田少軍:劇中吳念秋沒有把有老婆孩子的事情告訴石評梅,但他還是一個很溫柔體貼的情人。當然他最遭人唾棄的是他和石評梅情變之後,他把石評梅寫給他的情書公開了,不過後來他也悔過自新了。
主持人:那麼請問你扮演這個角色是不是一次挑戰?
田少軍:的確是。當初看過劇本就感覺吳念秋是一個變化很大的人物,他在革命上很低調,但他並不反對革命。他這個人喜歡風花雪月的事情,不過最後他在石評梅的影響下也參加了革命。
主持人:劇中的高君宇、石評梅、吳念秋都是山西人,導演古錦雲也是山西人,據我所知你也是山西人吧。好像出身與戲曲世家,對嗎?
田少軍:是的,我是太原人,出身於梨園世家,祖輩都是晉劇演員。
主持人:最後和大家見面的是本劇的導演古錦雲,有請導演古錦雲。
主持人:古錦雲導演你好,剛才幾位演員都表述了自己對所扮演角色的感受和理解,但他們也都提到對那個時代的人物和故事理解的不深,您作為導演應該對那個時代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吧,能給我們説説嗎?
古錦雲:我也不了解。雖然石評梅、高君宇等人都是山西人,但我也只是聽説過。接到這個劇本後才知道這兩個人都是英年早逝,但都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在早期的黨的刊物上刊登過很多他們的文章。為什麼這麼偉大的兩個人我會不知道呢?高君宇還是我們共青團的創始人之一,他們還是周恩來與鄧穎超的紅娘、彭真的入黨介紹人。高君宇是個非常輝煌的人。於是我想是不是和我一樣,不了解他們的人很多。於是我就想讓大家了解當時的社會和當時的女孩子,我就想如何帶觀眾了解那個時代,看看他們的愛情故事,他們那種愛情是現在非常少見的,那麼的質樸,那麼的純潔。現在還有這種愛情嗎?
主持人:看了高君宇和石評梅真摯不渝的愛情,您認為拍攝這部電視劇會不會對現代青年産生共鳴呢?
古錦雲:我認為可以。我就是現代人,我已經産生了共鳴了。因為我認為不同時代有着不同的愛情,就是同一個時期不同的人對愛情也有不同的理解。但也有相同的地方,高君宇和石評梅之間真正不渝的愛情就是人們永遠不變的追求。
主持人:下面我們就去陶然亭公園,一起去高君宇和石評梅的墓參觀前緬懷他們。
雖然不是清明節,但當我們來到陶然亭公園卻下起了小雨,雨水中的陶然亭公園比平時更加的寧靜和優雅。1925年3月5日29歲的高君宇因病逝世,按照他生前的遺願,黨組織將他安葬在他生前從事秘密活動的陶然亭湖畔。3年之後,石評梅因思念成疾而病逝,如願被安葬在高君宇的墓旁,永遠伴隨着他們的愛人。據説在1956年曾有人提出將他們的墓碑移出陶然亭,周總理為此提出了異議,總理説:“愛情和革命並不矛盾,留着他們的墓碑也可以教育年輕人。於是到現在高君宇和石評梅已經在這裡長眠了70多年,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他們從來沒有被後人遺忘,園長介紹説每年清明前後都有幾萬人來弔唁他們,平時弔唁他們的人也絡繹不絕。我們送上一束玫瑰花,緬懷這對長眠於此的英靈。
主持人:是寶劍,是火花,生如閃電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這就是高君宇、石評梅的生命寫照!讓我們重新走進這對生生死死的紅色戀人,讓我們再一次仰望他們高潔純凈的精神世界,以呼喚那執着和守信的聖潔愛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