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從開播到現在已經有兩年的時光,在這兩年的時間裏,給廣大的戲迷觀眾朋友們奉獻了一部部優秀的戲曲節目,滿足了廣大戲迷觀眾的不同層次需求,同時戲曲頻道也在這兩年裏不斷成長和壯大,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作為我國唯一的戲曲專業頻道,它已經成為弘揚我國傳統戲曲藝術的主要陣地之一。在新的發展時期,一個頻道整體統一的形象定位已經成為與國際化接軌的標誌之一。為了配合頻道的改版,加強頻道形象的整體包裝,整合視覺效果,同時更好的弘揚歷史悠久的國粹,振興博大精深的戲曲藝術,2003年5月,戲曲頻道推出了一套精彩的三維水墨效果的形象片。
由中央電視臺文藝中心綜合部&&,聯合技術製作中心推出的這套戲曲頻道新的形象片,主創人員選擇以形式感強烈的不同側面來體現中國戲曲藝術的魅力,在藝術手法上大膽創新,採用了獨特的三維水墨效果,同時通過實拍後處理的精彩優美的戲曲造型來創造視覺盛宴。力求每條片子在內容、情緒和核心視覺元素上,都個性鮮明而風格統一。
為了加快拍攝進度,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新形象片的前期拍攝是由兩台機器兩個導演同時進行,而且都在攝影棚裏完成的。這套形象片總片頭叫《神韻篇》,內容比較寫意,以三維製作與戲曲歷史有關的畫片、浮雕、漢畫等形象展開。畫面與文字相互交替構成對戲曲歷史文化進程的折射。本片羅列了戲曲中的典型表現形式,如“生、旦、凈、醜”行當,“唱、念、做、打”動作等,既有戲曲歷史人物的造型,也有水墨的文字,用字的組合變化形成“戲曲神韻”四個字,高度概括了戲曲藝術的歷史文化。構圖採用中國畫重視空間的形式,用音樂節奏變化與字體運動結合,體現本次戲曲頻道包裝的總概念:以水墨形式錶現戲曲的博大精深。
唱:拍攝旦角開唱的場面,為了把創意的要求表達得更準確,鏡頭以臉部特寫為主,同時從不同的角度來展現旦角在表演中的魅力。因為這一次參加拍攝的演員都來自中國京劇團,所以拍攝起來要相對簡單。
念:為了把念的動作表現得更準確,導演在現場和京劇團的老師對起戲來。面對演員的熟練表演,導演在把握了戲中的要領後,鏡頭裏面終於出現了這個清晰而傳神的畫面。
打:在拍攝打鬥場面之前,中央電視臺文藝中心的領導和技術製作中心綜合部的領導來到了拍攝現場和攝製組的工作人員一起參與到了前期創作中,並及時與演員們進行了溝通,使他們能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拍攝當中去。在拍攝過程中,兩位領導在與導演和京劇團老師們溝通後,從全局的觀念出發,臨時提出把打鬥的場面改為小景,將更有利於表現創意要求的那種氛圍,最終這個畫面也留在了《神韻篇》的成片裏面。
《戲迷篇》
戲迷是戲曲藝術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新的形象片《戲迷篇》是通過描寫戲迷的“癡”來表現戲曲的“意”。由現實生活中的戲迷把觀眾帶入戲曲表演氣氛中,展現以武戲為主的場面、氣勢,強調動感的一面。最後再次收回到戲迷中。暗示了三個舞臺空間的存在——戲迷心中的舞臺、戲曲舞臺、十一頻道這個電視舞臺。
在拍攝戲迷為演員的表現叫好的時候,因為是俯拍的角度,演員旋轉和攝像機的旋轉難以很好的協調,所以導演要求演員在一個方向旋轉的時間比平時演戲的時候要長一些。這個畫面完成以後,導演又按照創意要求把四週戲迷換成了戲曲的人物,最終有了象徵京劇奇妙的畫面。
為了後期製作的需要,攝影棚佈置了白色的背景,但是白色的反光度很強,而置身其中的主體人物就相對暗了許多,所以工作人員不得不把反光板移到離戲迷最近的距離,以滿足拍攝特寫鏡頭的需要。可能是一開始戲迷們對鏡頭和強光感到不適應,拍攝前他們總也進入不了狀態。經過導演的講解和幾次試拍之後,戲迷們的情緒開始調動起來,最終完成了鏡頭,同時在接下來表現不同戲迷神態和表情的拍攝中,他們的個性色彩開始發揮出來,幾乎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地,這樣把不同年齡層次的戲迷對戲曲的癡迷表演得非常到位。
《戲迷篇》中最後的拍攝任務是一場武戲,表現在不同的場景中靈活自由的描繪了京劇角色不同的個性色彩。為了更能符合主創人員的創作意圖以及更好的完成拍攝人物,演員們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去尋找最佳的狀態。拍攝開始了,我們看到戲迷們進出舞臺與現實之間,武生演員和武旦做出亮相,加強了視覺的戲劇性,象徵着京劇奇妙的兼容了真實與幻覺、寫實與寫意、現實與歷史。
《戲牌篇》
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新的形象片《戲牌篇》的創意是放大的京劇中各種局部的畫面,如服裝的紋樣、書法的筆鋒等,與實拍的典型動作和富有活力的數字或文字相結合,具有很強的觀賞性。而玄妙的圖案、紋樣、書法的奇特構圖等,又充滿了東方神秘的美感。用“一”到“十”的數字打頭的曲牌名串聯,最後隆重推出“十一頻道”的字樣,既表現了京劇藝術的歷史悠久、題材豐富,又簡潔説明了十一頻道是名段薈萃、好戲連臺的,意味着該頻道在未來京劇事業發展中將唱重頭戲。而用數字的方式推出曲牌名,十分口語化,富有親和力。
形象片《戲牌篇》裏需要拍攝的場景中,主要都是突出每齣戲中的經典動作,但是為了合理利用資源,兩台攝影機同時工作,各自選取不同要求的鏡頭。拍攝表現“二”字打頭的曲目《二進宮》時,因為只需要一個動作造型的拍攝,對於常年登臺表演的京劇演員來説非常拿手,但是為了適應水墨色彩的製作效果,還是從構圖和光線上進行了多重選擇。拍攝過程中,導演和創作人員總是及時交流,把創意中的要求表達得更加充分,同時,在京劇團老師的指導下,經過一次次練習後拍攝開始了,演員的表演近乎完美。
沒有多久,一幅具有很強觀賞性的畫面完成了,達到了主創人員的創作要求。同時為了更好的把握這個場景中精華的部分,導演對他們的造型進行了多遍的試拍,最後終於抓住了這個精彩的瞬間。這樣《戲牌篇》的前期拍攝任務也按照創意的要求圓滿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