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陶靜,她的愛人陶冶就是每天在屏幕上為我們發回有關伊拉克戰事最新消息的前方記者。
結婚兩年來,陶冶作為中央電視臺國際新聞組的記者,出國並不新鮮,可這一次奔赴戰場的採訪,對陶冶來説卻是第一次。兩個月來陶靜只收到愛人一個電話。
陶靜:他讓我多收集一些大家對他節目的看法,好做出更好的調整和改進。作為家裏人來看,我覺得自己比別人緊張得多,一會兒覺得他説話太快,生怕大家聽不清楚,一會兒又覺得他好象説慢了,不像戰爭性的節目了。
從2月5日(大年初五)陶冶出發起,整整60天過去了。60天裏,陶冶他們五人報道組從巴格達、從科威特、從約旦為我們發回了來自前方的聲音。屏幕上的愛人黑了也瘦了,陶靜的心也時時隨着戰爭的進程,緊緊的揪在一起,她牽掛着愛人,也祝福着愛人,她的心第一次這樣的矛盾。
陶靜:一方面覺得臺裏那麼信任他,他自己也那麼熱愛他的工作,他做什麼我都會支持他,希望他能做得更好。但是另外一方面,作為家裏人來説,我很擔心他,任何時候我都覺得平平安安是最重要的。
3月27日凌晨,水均益他們重返巴格達,陶冶和康銳留在了科威特。殘酷的戰爭讓記者們的報道工作更加艱苦。
陶靜:老公,我在家裏挺好的,沒胖也沒瘦。你好象瘦了,有兩天從電視裏看你都是浮腫的,方便麵是不是吃多了?你早些回來,我給你做你最喜歡吃的藕丁、紅燒肉、水煮魚。
如果説妻子對愛人的思念柔情似水,那麼父母對孩子的惦念更讓我們為之動容。這兩位老人是中央電視臺前方報道組記者冀惠彥的父母。
冀母:初三晚上,他告訴我説要去一趟新疆,初七突然來了一個電話,説已經到巴格達了,我當時就蒙了。
冀父:畢竟我也當過兵,我是老兵。她曾經哭過好幾次,我也經常勸她。
冀母:我們最擔心的時候是他們由伊拉克撤回到科威特,又由科威特到了巴格達。
從這一天起,兩位老人生活裏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看電視,不放過每一個有關伊拉克戰爭進展的畫面。他們懸着的心一直不曾放下,他們為前方的兒子緊緊捏着一把汗,這是他們唯一的兒子。
冀母:我接了他的電話以後,跟他説:你就在那兒幹你的工作吧,別給人家丟臉,反正家裏也沒什麼事。
15歲就當兵的冀惠彥在當了中央電視臺軍事部記者後,曾經為我們報道過海軍艦艇編隊出訪、神州飛船成功發射等重大事件。
面對鏡頭,老冀説:我們三個人進來之後,就沒有吃一頓正經飯。雖然買了一點吃的,但一點吃的心思都沒有。
冀媽媽告訴我們,兒子馬上就要回來了,她希望兒子這一次沒有騙她。
冀惠彥:最對不起的就是我媽媽,98年我來的時候,就瞞着她,這一次又是瞞着她來的,她老人家身體也不好,我想跟我媽媽説一句:媽媽,您放心,我們在這兒一定會注意安全,好好工作。有您和爸爸,家裏的親人,還有祖國人民在做我們的堅強後盾,我們一定會勝利完成任務,不會給你們丟臉的。
在這裡,我們的鏡頭僅僅為您記錄了兩個家庭,其實五人報道組中的每一位都有着美滿的家庭和牽掛他們的家人。戰火中他們不能退卻,因為他們是戰地記者,他們要用最客觀的報道傳遞呼喚和平的聲音,我們和他們的家人,一起盼著這場戰爭早日結束,盼著他們能平平安安的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