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春節之前,由張藝謀執導的電影《英雄》在杭州市上映。這部眾多明加盟的大製作影片很快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然而,很多杭州人並不知道,當地的位老人也參與了這部影片的拍攝。
這條大街叫做南山路。因為高檔的咖啡屋和茶舍眾多的緣故,在當地頗有名氣。這條並不顯眼的小弄堂叫做勾山裏,86歲的古琴演奏家徐匡華就住在這裡。除了消息靈通的媒體記者,很少有人知道,電影《英雄》中扮演那位盲人琴師的就是徐匡華。
記者:噢來了,來了,徐老先生您好。
徐老:你好。
記者:我是都市快報的記者。
徐老:噢都市快報。
記者:想特地過來給您做一個小訪問,佔用您一點時間,時間不長可以。
徐老:好我就跟您稍微聊一聊好不好。
記者:佔用您一點時間,請問一下,張藝謀導演是怎麼知道您的,是莫名而來還是怎麼他就找上門來的,因為張藝謀這個劇本裏邊他需要一個會彈古琴年紀大的。然後他就知道您在古琴方面造詣相當的高,然後就通過朋友來和您聯絡了是吧。
徐老:他到浙江來找噦,文化界裏面推薦。
記者:噢推薦您的,那你本人有沒有看過《英雄》這個片子。
徐老:沒
記者:沒去看是吧
徐老:沒。坐過來一點把凳子移到最裏面,再過來一點,再來一點再過來一點,很好,我這次拍《英雄》的電影,串串角色時間也不多的,這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哎喲很多人問長問短,太多了我也覺得煩了,至於什麼名啊利啊,我也不去思考它了,我的這一生就離不開這個古琴,所以集中精力希望把古琴這個文化不要失傳。
徐匡華的家離西湖很近。即使是在冬天,缺少綠色的西湖也會深深地吸引着他。因為當初,徐匡華並不喜歡古琴,是西湖改變了他的興趣。
一個人的生活同環境有關係,同父輩上一代也有密切的關係,我的老父親他的一生就是喜歡古琴,我小的時候經常聽到他白天也彈晚上也要彈,我十來歲的時候,根本對古琴還並不怎麼欣賞,我父親從各方面來誘導我,他説古琴是好東西,你慢慢可以體會出來,他説古琴描寫美麗的山水,畫畫做詩都能描寫出來的,我半信半疑,因此把古琴背出去,他就帶我坐船在西湖裏邊彈彈,這樣子我慢慢就産生了興趣。
徐匡華的父親徐元白18歲時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北伐戰爭。後來在福建,四川等地的政法部門擔任官職。20歲的時候,徐元白拜浙派古琴大師大休法師為老師,學彈古琴。後來徐元白成為浙派古琴的重要傳人。
徐匡華現在是中國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的常務理事。和父親一樣,他也成為浙派古琴的代表人物。然而,徐匡華從事古琴研究的道路並不平坦。這還得從戰爭年代説起。
1937年我剛剛在高中二年級的時候,七 七事變開始了,哎喲天下大亂了,形勢不對了。後來我們就搬家逃難,先逃到武漢去了,後來我又到南昌去讀高中三年級,後來又逃難繼續再逃到重慶,這個時候我就去考學校去了,考到四川大學去了,這段時間是兵荒馬亂的時候,我在古琴藝術方面的提高鑽研,受到抗日戰爭的影響,同國內不安定的影響,所以彈得比較少,這個是影響我事業最主要的原因。
受到戰爭的影響,徐匡華的校園生活也並不安定。第一學年在成都度過,後來由於日本飛機的轟炸,學校又搬到了峨眉山。當時徐匡華並不知道,一段美好的婚姻正等待着他。
她是四川人我是浙江人,我同她是在峨眉山兩個人接觸碰到的,年輕的時候是同學介紹的,1944年4月1日結婚,那時抗日戰爭還沒結束,59年了,噢59年快60年了,半個多世紀了,像做夢一樣的。
這張照片拍攝於1947年。年輕的徐匡華和妻子秦文淑帶着兩個女兒,與父親徐元白,母親黃雪輝合影。那個時候,大學畢業的徐匡華,已經開始在中學裏教書。
彈琴思想上始終是愛好的,為什麼愛好呢,這個是傳統的文化藝術是國寶,我思想上在我父親的教導下,也懂得這個道理,可是在那個時代國民黨統治的時候,對民族音樂不重視,搞音樂還是不行的,所以大學畢業後主要是搞地理教育。
新中國成立之前,徐匡華曾在重慶,上海兩地教書。1952年徐匡華回到家鄉,在杭州四中擔任地理老師。由於他的地理課講得很受學生歡迎,以至於1979年辦理退休手續後,又反聘回校,繼續工作了6年。這裡有徐匡華與學生們一同度過的33個春秋,還有美好的回憶。
地球的運動,講到地球的運動的時候,我地球儀器沒有帶,我就拿我自己的腦袋當地球,比方説地球是由西向東轉,它是一個自轉,我就用腦袋從左向右轉,身體轉過來這樣轉過來,學生感覺到興趣很高啊,老師能夠用腦袋當地球,這段時間一面在四中教書,一面在家裏晚上彈彈琴,這個味道是沒有辦法形容的,因為古琴樂曲的內容非常吸引人,它樂曲裏邊描寫的大自然的風光,聽起來心情愉快舒暢。
徐匡華已經在這條小弄堂裏居住了50多年,悠揚的古琴聲也在這裡響過了許多個年頭,但是在十年動亂的時候,這裡卻沒有琴聲。
歲月的風風雨雨讓徐匡華體會了不同的人生滋味。而懷着對古琴藝術的熱愛,徐匡華也在期盼著春天的到來。
文革的時候紅衛兵來,説我彈琴是搞四舊,後來紅衛兵來抄我的家了,説我搞得不利於革命的工作,把我的古琴摔到床上,好像一個人自由沒有了,我喜歡的東西嘛,你把我喜歡的東西禁止了,所以我那一段時間是相當煩惱。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徐匡華積極與杭州市有關部門聯絡。於1979年組織成立了杭州市古琴研究會。1986年改名為浙江省音樂家協會西湖琴社。而琴社的活動場地就在徐匡華的家裏。如今,徐匡華一邊在琴社裏教年輕人彈古琴,一邊還在浙江省老年大學的古琴隊裏擔任藝術指導。
徐匡華又回到了課堂,像今天這樣教學員們彈古琴,他已經堅持了十幾個年頭。每一星期都有3天的時間,徐匡華要來到這裡和學員們一起度過。為了報答這位不收學費的老師,學員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感謝徐匡華。
當學生們都在為老師能夠參加,電影《英雄》的拍攝而自豪時,徐匡華也在用自己平靜但不平坦的大半生,理解着“英雄”的含義。
英雄呢各行各業都有英雄,不一定你武打打得好就是英雄,你種田種得好農民也是英雄,不過英雄有大有小,為人民做出貢獻,我認為都是英雄。古琴歷史悠久,相傳有三千多年,能夠傳到今天不容易,我覺得現在慢慢地知音多起來了,古時候有句話,70古來稀啊,我已經大大超過了古來稀,過了年87了,我希望能夠爭取多活幾年,希望在我的指導下,年輕的學生他能夠相當不錯,這我就滿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