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陳劍教授
漢普諮詢(中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首席顧問張后啟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信息官王曉岩
本期話題:
據説在美國,有一家企業曾經在本企業內部做過一個調查,為了購買一節價值3美元的電池,這個企業的一套手續下來以後,發現它的成本,管理成本組織成本加起來一共付出了100美元,這是為什麼?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春節好,給大家拜個晚年,新年新氣象,從今天開始,我們《商界名家》欄目將會在接下來的三天裏,給大家推出一個系列節目《管理變革》,今天我們探討第一個話題,流程再造。坐在我身邊的三位是今天我們特別請到的嘉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坐我身邊的這位是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信息官王曉岩女士,歡迎王女士,你好,王女士身邊的這位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陳劍教授,歡迎陳教授。陳教授身邊的是我們《商界名家》的老朋友了,漢普諮詢中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首席顧問,張后啟先生,歡迎張博士。三位可能還沉浸在春節的喜慶氛圍當中,但是我們今天要討論一個相對嚴肅的話題。我找到過這樣一個案例,據説在美國,有一家企業曾經在本企業內部做過一個調查,為了購買一節價值3美元的電池,這個企業的一套手續下來以後,發現它的成本,管理成本組織成本一共付出了100美元,這兩個事實數據相比較來説,給人一種非常刺激的直覺。
主持人:王女士,能不能給我們談一談,在聯想這樣一個國內非常著名的IT企業的內部,要買這樣的一節電池,大概得花多少錢?
王曉岩:在聯想,早期的時候,公司規模小,而且我們公司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才成立的,所以我估計早期還是比較迅速的,就是説誰想買,然後他就去買,買完之後給上級報銷就行了。
主持人:説買就買了。
王曉岩:説買就買了。但是這時候也很隨意。
主持人:沒有制度化。
王曉岩:沒有什麼制度化的東西。那麼,到了1994年、1995年,這些年公司規模發展壯大了以後,可能不是會像剛才那個例子這麼極端,但是確實流程也很漫長,我們計算了一下,我記得在1999年,我們的一個員工反映,他出了一次國,研發人員出去開會,開國際的會議,回來報銷他一共用了4個半天,結果報銷還沒報成。
主持人:還沒報成?
王曉岩:還沒報成,是這樣一個環節。
主持人:那這個研發人員肯定很生氣。
王曉岩:對,很生氣,所以在半年總結會的時候,他就把這個意見放到網上,貼到網上,我們內部的一個BBS帖子上的。而且好多員工都有共鳴,都覺得這個報銷,採購,領辦公用品很麻煩,買研發的一些輔助材料也很麻煩,都引起了很多共鳴。
張后啟:我們漢普在2001年,公司內部抱怨的一個焦點就是這個報銷,幾百個員工,經常在項目裏面,大家説我這個怎麼辦呢?財務人員天天被顧問罵,説怎麼搞的,數字也對不上了,報銷一報就是一個月,把單據寄回來以後,要一個月才能完成一次。財務人員説我天天加班加點天天去做。結果沒辦法,(所以)到2002年初,(我們就)集中精力解決這樣一個流程的問題。
張后啟:我想在學校也是一樣。
陳劍:報銷的事情反正對老師來説,經常也是比較痛苦的一件事情。手續繁瑣就是它關鍵的問題,在於分工的問題,在於職能劃分的問題,就是説,沒有關注報銷這件事本身的基本流程。
王曉岩:所以我覺得,可能咱們國內的企業沒有算這筆賬,要是算了這筆賬的話,就會發現雖然數字沒有這麼大的差,也就是報銷成本沒有那麼大,但是肯定有很大的成本在報銷流程裏面。
陳劍:我覺得很多企業沒有算。
張后啟:沒有算,時間本身就是一種成本,起碼你做一件事情要去反復協調,要來回反復跑,沒有考慮這種時間成本,而很多企業更多的是關注直接發生的成本,比如説我去採購,一筆業務的採購,可能要出差,可能花多少錢,然後是直接採購這批物品要花多少錢,他往往會忽視其它方面的一些費用。
主持人:陳教授你覺得這樣的事實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100美元和3美元相差太大了。
陳劍:傳統上我們在管理企業的時候,主要是按照勞動的分工,以職能來劃分各個部門,那麼這種完全按照職能式的分工,使得很多事情就在部門之間排隊,或者扯皮,或者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就造成了一個非常小的事情,可能要花很多的力氣,在部門之間互相地踢來踢去。
主持人:不管大家有沒有意識到的一些普遍的情況,應該説像聯想這樣的企業,還是比較善於發現問題和總結經驗的,但是我們很想問一個問題,既然這麼傳統的制度安排,會有如此這般的弊端,為什麼直到最近幾年,大家才開始關注流程再造,之前為什麼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陳劍:關鍵是市場的變化,因為傳統的市場比較穩定,那麼流程是固定的,所以它的職能分工效率就高。
主持人:就是説,它可以適應當時的市場需求。
陳劍:對,現在的市場是波動的,是變動的,那麼流程也是在不斷地變動,你要是不以流程為核心,那麼不同的問題,就在不同的部門之間造成的,我們叫交易成本,就非常高。
王曉岩:你看前幾十年的産品多半是供不應求的。
陳劍:只要你能生産出來,就賣得出去。
王曉岩:對,所以它變化小,響應速度不是最關鍵的。而現在,一個是(因為)市場的變化大,另外是(因為)客戶的需求,整個是一個買方市場,客戶的選擇餘地非常大,如果你不能夠快速低成本地響應,你就沒有生存的空間了。這是剛才談的重要的一點,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是,流程再造和IT(信息)技術有關,如果IT(信息)技術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的時候,實際上是沒有手段支持這個部分的,也就談不上流程再造,因為各個部門的工作職責是相對靜態的,大家之間的溝通多半是通過電話,好(一些)的是用傳真,過去是靠信件去溝通,這樣的話,速度慢的時候,也就體現不出來這種壓力,但是現在,你剛才談到。
主持人:現在就不行了。
王曉岩:現在就不行了。
張后啟:陳教授剛才談的那個效率,實際上是以職能為導向的效率,是操作效率,亞當斯密當時提出了勞動分工,跟後來把管理人員按照勞動分工的這樣一種職能分工(一樣),注重的是一種操作效率,而現在,注重整個企業面向客戶這個流程的效率。
王曉岩:我可以舉一下聯想的例子,聯想在1997年之前,我們一直在搞崗位責任制,實際上就是剛才他談的,按職能分工,比如財務應該有什麼樣的職能,售後服務該有什麼樣的職能,研發該做什麼,每個崗位該做什麼。後來發覺崗位定完之後,部門和部門之間的接口就成問題了。
陳劍:就出現一些卡。
王曉岩:對,模糊地帶。大家互相推諉,或者互相重疊,就(發生)這樣的問題,所以我們試圖想把這個接口的職責説清楚,結果發覺越説越麻煩,最後發覺,現在的企業不能按部門職能來劃分,一定要以客戶需求為拉動,以上遊的供應廠商為鏈結條件,在全公司樹立流程,我們最早樹立的一個流程就是産品的立項,開發,上市,整個流程,我們發覺,其實公司的部門之間是靠一個流程來傳動的,這樣才能有真正的效率,而不是把部門的職責界定得很清楚,因為市場是變化的。
主持人:我們查到哈默博士當時對流程再造有一個非常權威的解釋,他説,流程再造是要通過對企業業務流程的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徹底性地再設計,而獲得在成本、質量、服務、速度等等業績方面的富有戲劇性的業績改善,但是現實的問題是,根據我們掌握的資料顯示,國際上施行流程再造的企業,它的成功率大概只有20%,有80%的企業並沒有獲得戲劇性的業績改善,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陳劍:二戰以後,美國企業一直非常有優勢,那麼後來隨著日本企業的崛起,給美國企業造成的壓力非常大,所以當哈默提出這樣一套理念以後,許多企業都非常振奮,有許多企業試圖用它解決問題。
主持人:他們看到了希望。
陳劍:認為他們可能會在一夜之間真的就有一個非常戲劇性的變化,那麼大多數,或者大型的企業都開始接受這樣一種力量,但是實施的效果呢,就像你説的,不是非常盡如人意,這裡面,哈默本人也有一些總結,他認為,大家首先對這種理念的理解上可能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因為畢竟流程再造是一個新的東西。
陳劍:當然也還有它本身的,就是BPR(流程再造)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BPR(流程再造)更多是一種管理的理念,它很多地方的操作性並不是那麼好,所以在實施的時候,就需要很大的藝術性或者相當的策略性,或者實施的一些技術性的問題。
主持人:有這個環境依賴性。
張后啟:很多諮詢公司就設計出來了,BPR(流程再造)怎麼做,企業怎麼去實施,但是這裡面也有很多人沒有搞懂。
陳劍:對。另外這種相當於一個管理的方案,它很難按部就班地像數學公式一樣,哎,1+1就是2。
主持人:標準化的流程。所以顯示出來的成功率實際上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高。
張后啟:對。
主持人:就是在這個戲劇性的改變上,我想可能大家的爭議比較大,因為戲劇性嘛,大家總覺得是出乎意料的,那才叫戲劇性,不然不戲劇。
王曉岩:我想補充一點的含義,就是大家不要把BPR(流程再造)看成是一個特別神奇的,特別靈丹妙藥性的東西。
王曉岩:可以做這樣一個比喻,其實企業的業務流程再造,是解決這個企業的管理和效率的問題,對於企業的管理和效率的改進,
就像一個人有了慢性病,用中藥療法一樣,你不能指望它一天就能奏效,但是一定要堅持,在於持續的過程,所以我們的實踐體會是,流程再造,首先要把你的業務,它現在是怎麼做的,把它梳理清楚,描述清楚。描述完了以後,你再看問題在哪兒,可能你會發現一大堆的問題,但是在這些問題裏最突出的問題是什麼?企業當務之急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用我們的話説,就是木桶盛水取決於短板在哪。
王曉岩:對,木桶盛水多少取決於它的最短板,所以你首先要發現那個最短板。最短板解決了,你會發現新的短板,然後經過這樣幾個循環的過程,持續的過程,就會完成業務的不斷優化,所以更準確地説,業務流程的梳理和業務流程優化的過程,很難完全從根本上做到。
張后啟:其實就是説,BPR(流程再造)後面到了90年代的後期,實際上有很大的改變,要想讓業務流程重組或者流程再造,達到這樣一個預期目標,那麼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沒有IT(信息)系統和ERP(流程再造)這樣的系統,對手工流程的一種創新,來支撐一種高效率的(辦公),包括我們在前面所談的員工的這種(報銷),這種流程的改造,現在手工就是那種流程,那麼如果沒有這樣的IT系統支撐,就達不到這樣一個業績,這樣一種效率,就沒有這種費用的戲劇性的改變。
主持人:是不是沒有IT信息技術,就不能做流程再造?
陳劍:其實也不是,不完全需要用IT信息技術的,比如説像生産過程中,我們要快速響應市場,比如説織毛衣,做毛衣,傳統上織毛衣就是要各種顏色的線買好,然後再去織出各種花樣。
主持人:這個不用給王總解釋,她一定懂,您懂嗎,王總?
王曉岩:我小時候織毛衣速度還挺快的。
陳劍: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市場上花色的變化,流行色變化得非常快,你很難預測今年是紅色流行還是綠色流行,那麼有很多,特別是一些國際上領先的企業,像貝納通就是先把毛衣織出來。
主持人:什麼顏色的?
陳劍:沒有顏色。
主持人:白色的。
陳劍:然後根據市場的需要,把它印成各種各樣的顏色,從局部的角度來説,它肯定是不划算的,從工藝的角度來説也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從全局的角度講,它的速度很快,對市場的響應速度很快。
主持人: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問問王女士。我記得有一篇報道指出,聯想在成立之初,正好有一個學者去做考察和研究,因為聯想當時還算是一個新的機構,運用新的組織模式。他回來報告裏寫的是,聯想的內部是驚人的混亂,但是聯想卻在創造驚人的效益,您説那個時候,聯想要做BPR(流程再造),它可行嗎?
王曉岩:我想那個時候,您説的情況是在90年代之前,就是80年代聯想剛創業的頭幾年,因為大多數創業型的企業,都有這樣的特點,就是主要領導人的精力都用在開拓市場方面,用我們柳總(柳傳志)的話説,因為你要“搶棒子”。
王曉岩:原始積累,你要是沒有開拓市場,你就得不到生存的空間,但當你搶到大量的棒子的時候,如果你沒有在管理上下功夫,沒有夯實企業內部建設的基礎,這些棒子就都會爛掉了,所以柳傳志説,管理就是理棒子,這個棒子北京叫老玉米了,這是一個形象的比喻。
主持人:聯想是在哪一年開始理棒子的?
王曉岩:我們應該説是在90年代就開始非常重視這些事情了,柳總(柳傳志)在90年初就談到了管理的三要素,叫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那帶隊伍裏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規範流程,這是我們一個基礎性的工作。
王曉岩:所以我們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去優化我們的流程,我們從産品開發的角度,去優化我們的流程,再造我們的流程,因為我們原來沒有經歷過産品這樣一個角色,然後從産品設計這個角度,通過設計流程去優化。聯想在 90年代後期的高速發展,一定是得益於我們在這個階段對管理的重視,如果我們還是停留在您説的,聯想早期這種驚人的混亂,驚人的效益的狀態的話,那肯定不會有今天的聯想。
主持人:但是聯想呢,應該説,很多人也認為這是一個很特殊的案例,IT企業,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對於中國更多的傳統製造業或者服務業的企業、中小企業來説,他們跟BPR(流程再造)的親密接觸的機會有多大呢?
張后啟:我們做過一家企業,總共有25個人。
主持人:是嗎?
張后啟:這個企業的老總是從國外回來的。
主持人:也來做流程再造?
張后啟:他是美國的一個博士,回國來創業了,做的是一個寬帶企業,他有技術,然後就做了一個産品,然後産品在國內生産,然後就推向市場。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天開始,他就買了一套ERP(企業內部資源管理系統),有一套系統,但是ERP(企業內部資源管理系統)的關鍵是,我們這個企業開始成立了,我到底要做哪些事,要什麼樣的流程,設什麼樣的組織架構,他從一開始就把它規範,把它全部體系化了,然後把ERP(企業內部資源管理系統)同時上。
張后啟:所以他説,我的企業從一開始起步就是規範地去走,這是一個很小的企業了。
主持人:我們談話的內容還都是在經濟領域,或者在企業範圍內,我們有一個網上的朋友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見解,我們待會來討論一下,他説生活當中的很多事例,似乎也跟流程再造有關,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網上的建議。
主持人:歡迎繼續收看《商界名家》,關於企業流程再造的話題。其實企業的流程再造是我們今天討論的主要內容,但是有一位網友説,流程再造似乎並不局限于企業範圍內,比如説他提到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他到醫院去看病,他掛號排隊,看醫生排隊,劃價排隊,交費排隊,取藥排隊,這是不是也存在一個流程的問題?
王曉岩:確實。
陳劍:實際上醫院也是一種服務性的企業。
主持人:還沒有脫離企業。
王曉岩:現在大家都知道電子政務,是整個國家和社會的一個熱點,其實電子政務的第一點首先還是一個流程問題,有了流程的優化才行,比如説企業,你要註冊公司,你得找到工商局,要做進出口,你得找到海關,稅務,你又得和稅務局去打交道,實際上如果一個社會的電子政務做得比較好了,其實可能就通過網上或者是在一個地點,把所有這些流程就都能做下來了,但這些過程一定要先有業務流程的優化、再做這樣的工作。
主持人:哦,我們現在在很多城市都可以看到有“一廳式”的辦公地點。
陳劍:對。
主持人:裏邊有(工商登記,稅務等等)這些方面的審批,到一個地方就可以辦理了,是不是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王曉岩:其實這就是一個流程再造的一個例子了。
主持人:又找到一個案例。
張后啟:所以在今天,電子政務熱起來的時候,實際上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電子政務的本質就是流程的重組,再造。
陳劍:實際上是再造政府的業務流程。
主持人: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比如説我們回家每天穿衣做飯,有沒有也牽扯到流程再造這些思想的,我們能不能學習一些,來提高我們生活的效率?
張后啟:比如每個人做菜,在做任何一道菜的時候就是一個流程,做“宮爆雞丁”的時候,你肯定是先把油燒熱了,把花生米炸熟了,然後再放出來,然後再放油,先把油放進去,再放雞丁,雞丁進去再放花生米,然後再放調料,最後出鍋之前可能再放各種味精,這樣就是一個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