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張樸
主持人:觀眾朋友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商界名家》,説起環保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因為越來越多的媒體宣傳都在呼籲我們增強環保意識,而實際上在産業界大家也認為環保是一個非常大的産業,應該説一個流行的詞彙叫朝陽産業。那也就是説它裏面的機會非常多。企業成長的環境會越來越寬,成長的空間非常大,但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在這樣大的一個産業裏面,我不知道大家能數出多少中國的非常實力強大的有名氣的環保企業,我先做一個現場的調查吧,咱們現場的哪位觀眾能夠數得出中國在環保産業裏面發展的比較大的企業,叫得出名字來的,或者它的産品,哪位觀眾願意跟我們交流一下你的這些環保的知識儲備。
同學1:據我所知,好像清華紫光以前就是做環保出身的,然後後來它那個,因為企業的規模擴大之後,又做了其它方面的東西。
主持人:還有哪些?
同學1:還有哪些,還有一個叫雙益的,也是清華的。我覺得可能因為知識所限,我也不太清楚。
主持人:你是來自哪兒的?
同學1:清華環境係。
主持人:怪不得,所以我們看到這樣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只有在具備專業知識背景的這一群人群當中,才能叫得出這麼有限的幾個,更何況那些不在這個專業裏面的一般的生活中的老百姓了。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為什麼在這樣一個,大家公認為有非常大的發展前景和獲利空間的産業裏面至今還沒有發現一個非常讓人敬佩的,或者讓人側目的中國的環保大企業。
主持人:我先來介紹一下我身邊的這幾位嘉賓,坐在我身邊的就是清華紫光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裁李星文先生,歡迎李先生。
主持人:李先生身邊的這位是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井文勇教授,歡迎井教授。坐在對面的是中國環境保護産業協會的秘書長韓偉先生,歡迎韓先生。
主持人:剛才這個調查是近距離的,我想也是大家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不管是教育界的,行會的,還是企業界的,韓會長,您能不能先給我們講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現狀出現在我們面前?
韓偉:現在中國做環保的相關的這些企業,大概有一萬八千家左右。但是銷售額特別大的,特別高的這樣的企業,我覺得還是比較少的,就像你剛才説的,像超過十個億以上的恐怕我還不太清楚有。
主持人:連您都不清楚,別人可能就更不清楚了。
韓偉:所以基本上都是一些小企業居多。
主持人:在我們的話題展開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些數據,咱們先來看一段短片,
近年來,環保産業越來越來受到投資者的追捧。人們對改善環境的強大需求和可提供商業機會的環保技術不斷出現,加上可再利用加工的污染資源,使環保産業的門類不斷豐富,産品不斷翻新,利潤不斷增大,僅2001年,全球環保市場的年産值達到6000多億美元。
相對於世界環保産業,我國的環保産業顯得較弱,年産值在1700億元人民幣左右,只佔全球環保市場的三十分之一,而且至今沒有出現堪稱強大的環保企業。但我國的環保市場十分誘人,幾乎每個環節上都有國外環保企業進入。這麼廣闊的市場,如何醞釀強大的企業?我們的環保企業如何長大?怎麼長大?這是我國環保産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主持人:環保産業大的發展,在企業家看起來,空間到底有多大,在一個大的産業面前,企業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或者什麼樣的心理準備,來對待産業中面臨的種種機遇和陷阱?
李星文:中國環保産業的價值鏈應該分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應該是投融資方面。第二個是建設服務,第三個是運營管理。那麼真正要把這個産業鏈做起來的話,第一步國家必須要政策引導,那麼政府應該在這裡,剛才井老師説的是政府要唱主角。我完全同意這個觀點。那麼政府在這裡面不僅僅一個搭臺唱戲,第二個一定要有支持,政策引導。那麼回過頭來另一個就是建設服務。建設服務這個過程裏面企業必須有自己的自有技術,必須樹立自己的産業品牌,最後一塊是運營服務,我們企業未來的發展,必須以服務為先導,那麼服務要從服務中求效益。
主持人:剛才我們這個同學介紹,説他知道清華紫光是一個環保企業,李先生您認為清華紫光算是一個環保行業的大企業嗎?
李星文:談不上,客觀地説。
主持人:發展了多少年?
李星文:應該我們清華紫光産業板塊三個方面,環保算其中的一個板塊。
主持人:這個板塊發展了多少年?
李星文:從 1988年成立到現在也有十幾年的歷史。
主持人:在我們一般的印象當中,一提起環保政府應該投資,政府的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廠,其它等等一些方面。這個時候企業的空間還有多大?
李星文:我覺得這個東西就是企業你想有多大的空間,就會有多大的空間。這個是政府把這個空間已經留給了你了,那麼國家在十五期間總的投入是7千億人民幣,剛才看到了。那麼國家真正的投入,國家現在撥的資金現在有600多個億,那麼你想空間有多大。現在最關鍵的問題要做就必須好解決一個投融資的問題。
主持人:那這樣的大好前景擺在你面前,為什麼紫光現在不是一個眾人皆知的環保著名企業?
李星文:應該説我們還是一個成長型的企業,那麼現在最大一個問題我們還是在解決呼喚我們中國的投資意識。那麼現在我們在南方做的包括在泰州、太倉和上海的朱家角,我們投資3個城市污水處理廠,每個城市污水處理廠投資最小的也是幾千萬,最高的也將近1.6個億,那麼這些項目,政府的意識和我們之間的這種合作應該都是統一的,大家在這個發展上來説,大家都感覺是雙贏的。
主持人:政府和企業之間應該在環保方面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李星文:對,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合作夥伴關係。
主持人:這裡面有沒有矛盾的地方,雙方的利益衝突不衝突?
李星文:肯定會有的,一個要想多花錢,一個想少花錢,這個大家一定要尋求一個合作中很合適的平衡關係。所以我現在我向政府要的是政策,它向我要的是環保效益,一定要把污水處理好,或者是把垃圾處理好。
主持人:所以在一個看上去很公益性的産業裏面,如果企業想要生存的話就不能擺脫追逐利潤的本質,關鍵是雙方怎麼結成夥伴關係,這方面我們聽現場的另外一位企業家,郭先生的説法。
郭宗榮(美商集團亞太區總經理):我搞資源回收的,綜合利用,我仔細算了一筆帳,我們的綜合國力,一年單單一億四千噸垃圾,能增加1935個億的綜合國力。又能解決很多下崗工人找不到工作的問題。比如説塑料紙的回收,紙張的再生利用,金屬,玻璃,這個産業油然而生。而且中國目前很多機械的産業,它們是比較蕭條,比較蕭條的時候,我們環保應運而生,就産生一些環保機械,就能盤活國有資産,解決很多下崗工人的問題。那個很多社會市場也穩定,工人也賺到錢,我覺得環保確實是一個大前提,應該全面地來呵護,而且在這個同時,企業跟政府應該同步去做。
主持人:好,謝謝郭先生。
主持人:當政府的外圍環境給你創造好了之後,平臺給你搭好了,就該企業唱戲了,我們現在經常會聽説這樣的例子,比如説某一項環保技術發明了,或者實用新型技術註冊了,能解決如此這般的問題。但是實際上我們很難見得到這種技術,或者實驗室裏面的産品,在市場上被大規模的推廣。或者被企業所承認,這是為什麼呢?
李星文:這個我感覺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行業的職業經理人的培訓。
主持人:是職業經理人的問題。為什麼問題會出在他們身上?
李星文:為什麼呢?現在技術,作為教授,科研人員他研究的東西要真正到工程實踐去應用的話,還是有一段距離。那麼要把這個科研的東西,轉化成産品或者商品,必須有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就是企業界應該做的事情。
主持人:你們紫光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事情?
李星文:我們這種事情還是比較多的。
主持人:你到研究所裏,或者到研究機構裏面去找一些項目,還是這些技術人員帶著自己的産品,或者技術成果來找你們?
李星文:這兩種情況都有。我們大氣脫硫這個項目,這項技術,包括那個王總,他手下那個企業就是這樣的。原來我們企業就是這個技術是科研人員做的,做完以後,差不多將近有兩年時間。
王:我們從一個科研成果的産業化,這裡頭應該説有很多的問題,因為實驗室的東西和工程上的東西差得很遠,可能在實驗室因為你控制條件好控制,那麼在工程上,不太那麼容易控制。為此我們投入了兩台鍋爐,專門來做這個實驗,就是産生這個廢氣,我們光這個煤就燒了很多,結果就是這個東西,然後把它更多的完善。
井文勇:作為環保産業,剛才李總説,它是一個鏈,但是我們這個鏈目前沒有形成。什麼意思呢?比如説拿垃圾處理來説,它是一個綜合技術的組合,你比如從垃圾分類運輸、收集運輸,到處置,到資源化都有設備,你要把整個設備能夠串聯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産業體系。現在我們還差得很遠。所以從這一點來説,我們既然有差距,發展的空間也是非常大的。
黃:咱們中國的生活垃圾非常複雜,就是這個生活垃圾怎麼樣把這裡面的東西,分類出來,特別是在就是一個很小的鈕扣電池,就是我們手機,或者計算機裏面那個小的跟鈕扣似的那樣的電池,它是污染環境最厲害,怎麼樣把它精選出來,用手工根本不可能,這就要很高的技術。對不對。
主持人:對。
黃:咱們放鬆一點,我認為在垃圾處理上,變成一個資源化和生態化處理,我認為很有潛力。
郭:我為什麼要堅定做垃圾處理這個行業,我覺得這個前景肯定很大。第一個,你只要使用資源化的手段,我跑過大陸206個城市,像大慶,我指一個大慶,它的塑料紙含量是11.8%,就意味著我每處理100噸的垃圾,就有11噸的塑料,而這一噸的塑料我賣的是400塊,馬上廢品廠的人馬上當場拿去再生,這個就很多,就造利。紙張,造紙廠的1噸650塊,當場車停在門口給你收購,玻璃,碎玻璃140塊,金屬750塊,你再給它裝合起來,其實垃圾確實是一種放錯位置的資源。
主持人:垃圾是我們生活消費品一個最終産品。但是在我們進食之前,現在很多家庭都喜歡用各種各樣消毒的一些液體,果菜,鮮肉上面農藥殘留,大家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我們現場還有一位莊先生,他就專門發明這樣一種産品,而且一下子被一個企業家看中,來我們請莊先生介紹一下?
莊:我出身學自控的。西北工業大學學自控的。那麼就是説怎麼用一種方式,能夠把人在吃這種蔬菜的時候,能夠把它的農藥,以及它上面的毒給它解掉,當時考慮到用紫外線的方法,也用生物酶的方法,但是最終經過大量的實驗用臭氧的方式,在一個密閉的容器中,用臭氧的方式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大量的實驗以後,把這個設備做成,但這個設備做成以後,馬上我們就流入市場。
主持人:是你自己推入的嗎?
莊:對,因為我把這個産品研發出來以後,去找一家銷售商,因為我的特長不在於做市場,我的特長在於做研發,那麼要找一個銷售商,就像剛才這位清華紫光的這位同志講的,要找一個職業經理人,由他有一個整個統觀的概念來進行推廣。
完顏宏(上海鑫艷電器銷售有限公司總裁):特別想找機會做我自己的品牌,當時一直在尋覓沒有合適的産品,一直沒有做。那也是偶然中的必然,然後莊總有了這個産品,我覺得這個産品非常不錯。
主持人:你怎麼判斷這個産品不錯?
完顏:那我覺得是這樣的,我覺得健康對每個人來説非常非常重要。我覺得每個人最不能透支的是健康,
主持人:那麼你沒有這個專業背景知識怎麼判斷莊先生提供給您的産品是一個最受市場歡迎的産品?
完顏:這有前提,有技術數據,它還有整個專業部門的驗證,包括對所有的蔬菜,解毒之後,它的參數對比,那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證明了。這就是一個前提,還有一個市場,主要是市場,我們做過市場調查,跟大部分的家庭主婦交流,大家都覺得這個産品確實前景比較好,那就在這個契機下我們開始做這個産品。
主持人:但是這個故事最讓我們感興趣的一點就是自從你們第一次合作之後,您好像一下子買斷了莊先生現在和將來發明的這些産品。
完顏:是是。
主持人:這個用一句現代時髦的話説叫人力資源投資?
完顏:對對,是這樣的。
主持人:你怎麼會有這麼大的信心,對莊先生?
完顏:我們想這個産品將來做成綠色環保這個産業,那就不是單一賣現在這個産品,因為莊教授延續很多産品,他都在研發中,那麼研發中有的到明年我們可以推上市場,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我是商人,我肯定看這個商機,那我跟莊總商量,買斷他五年,包括他所有的後續産品的研發,還有包括莊先生五年不得跟其他人合作。
主持人:這是聽起來有點獨佔心理的雄心勃勃的商人。來我們再問問莊先生,您怎麼心甘情願把自己五年之後的産品研發都買給她呢?
莊:當時想跟我合作的是三家,一家是北京的一個企業,一家是武漢的一個企業,一家就是完總,她們這個企業。當這三個企業同時跟我在談全國總經銷代理權的時候,那麼三家企業有三家的風格,如何看上完總這個企業,就是説她把這個産品不是當做一個單一産品去做,而想把它作為一個産業,就是説我們從這個産品入手,在整個環保行業中我們怎麼樣能夠進入這個行業,將來如何把企業做大,如何做強,所以最後就落在完總身上了。
主持人:她是出價最高的嗎?
莊:不是。出價比較適中的。
主持人:企業具體的市場運營當中可能遇到諸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説郭先生,你可能就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當你滿懷希望撐開口袋接那些垃圾的時候,你發現有很多中間環節,比如説那些撿垃圾的人,他們把你想要的垃圾事先撿走了。那時候你怎麼辦?
郭:這個問題在很多城市,即使在美國也是這樣子的,也有這個現象,因為我們企業要生存,所以我們在大慶也吸收了這種的經驗,我們是跟政府簽條約,丐幫你不能撿我的垃圾,你撿完了,我撿什麼?是不是,你把有用的垃圾給我撿掉了,我企業就沒有效益了,所以我跟政府首先定下一條就是説,垃圾你不能讓人家撿,你要派人給我看著,你如果運來的是沒有資源的垃圾,塑料我判斷是11%,如果你小于這個,你政府要賠我多少錢?所以政府這點上,在大慶做得比較好,派那個城管隊的,每個垃圾場都有兩個人看著,它有6個垃圾場。其實我覺得企業一旦運營好了,政府要投靠你,就要依賴你。我説這個很實在,我把垃圾,大慶的垃圾已經全處理掉了,政府就把很多掩埋廠關閉了。我如果我這個生化廠再關閉,政府垃圾一時將到處氾濫,沒有地方放,所以我們企業只要做大了,我相信政府也會給予相應的支持,這是一種關係。
主持人:還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這個時候比如在污水處理方面應該和政府的關係更加緊密,跟垃圾一樣,因為跟我們的生活聯絡得密不可分的,是不是跟政府在合作方面是不是也會覺得兩者越走越近?
李星文:是,是這樣的。包括我們現在在泰州從事污水處理這個項目上我們應該是合作得相當好的,現在政府給我一個很好的收費政策,為什麼呢?我給它投入這個污水處理廠,開始的時候我們只是談污水處理廠本身,後來他感覺我們做的方方面面都是比較到位,那麼把管網都給我,這樣一來的話,政府給我們搭了一個很好的舞臺,然後我們給政府回報相對來説也是比較可觀,政府和企業應該是雙贏的關係。
主持人:你有沒有替政府也算一筆帳,如果它們不用你這家企業的話,自己做這種東西,它的成本提高還是降低?
李星文:這個就看政府它自己的經濟發展輕重的問題,一個政府每年財政它可支配的資源應該説還是有限的。它有些部分它要從事基礎設施的發展,,還有其它的一些發展,用於環保可投入的資金並不是很多,它可以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把環保的項目做好了以後,那麼把資金余出來,可以幹別的,城市要發展,資金需求的量還是比較大。
主持人:這還是一個需要不斷地轉變觀念的問題,就是基礎設施不一定都得由政府來做,完全可以由比較有實力的企業去實現它。
李星文:對。所以説環保産業要大發展的話,必須走向市場化,市場化帶來商機,同時也給政府減輕負擔。
主持人:我們現場有很多同學都是來自清華大學的,我們聽一聽他們對我們剛才所談的內容有什麼自己的想法或者問題要問我們現場的這些嘉賓。
觀眾:我想問一下臺上幾位嘉賓還有在座的企業家們,你們覺得對投資西部環保産業的前景,你們是怎麼看的?覺得主要的優勢在哪些地方,還有主要困難和障礙有哪些?
李星文:客觀地説的話,我覺得還是需要一些政府的政策引導,現在政府在西部開發給予的政策還是比較優惠的。那麼西部,西部這一塊應該是未來發展的空間是最大的,我覺得有眼光的人應該開發西部,投資西部。
主持人:我們現場兩位企業家都是做大型工程項目的,都是跟一個城市的發展密切相關的,你們怎麼選擇自己的客戶,就是你們的城市?
李星文:因為我們主要和城市的政府打交道。那麼政府的誠信對我們來説最重要,地域是一個方面,但是前者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那麼郭先生認為呢?
郭:我們是在商言商,如果按照實際的來説的話,現在西部要談環保的,我想在這方面是比較艱難,因為很顯然的一個問題,氣候和地域貧瘠,如果我到西部去開發,垃圾裏面的有機質含量在27%或者37%,那我這樣換算起來,變成31噸垃圾才可以做一噸有機肥,那我就沒有錢賺。但是我先選中上海浦東這個城市,先把它做起來,讓西部的政府長官們去看,他看到覺得環境營造好了,對整個生態環境好,老百姓身體健康和地價會逐步的上升,因為你這個環境搞好了,很多人就會來買地,政府就會重視這個問題,就會來請我們搞環保,我相信有一天我們會進軍大西北。
同學:如果沒有政府支持的話,我們企業可不可以自覺地,或者是自動地完成環保項目?
李星文:我覺得任何一個産業的方向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就像剛才郭先生講的,最後搞了老半天還是政府在支持你,我覺得政府的支持是永恒的,企業不懈的努力也是永恒的,這兩個東西是唇齒相依。
主持人:尤其是環保這個産業的特殊性。
主持人:環保一説起來就是讓人聯想到這是一個影響到韆鞦萬代的事業。這和每一個有責任心的企業家想把自己的企業打造成百年老店,其實是一個的不謀而合的雙軌,當這兩個軌道上面走的人越來越緊密的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時候,實際上也是在推動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和環保之間的關係,當然我們剛才論證了這麼多,得出的結論當然是互相促進的。所以可能更多的人應該擦亮自己的眼睛,去選擇環保産業中的具體的技術,而應當能夠影響更多的人,也應該擦亮自己的眼睛,去和更多的環保産業去做積極的配合,也許那天我們就會享受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生活安定美滿,而且有山清水秀的世界了,感謝各位收看今天的《商界名家》,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