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周袁紅
主持人:歡迎收看《商界名家》,相對於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可能會讓人産生更多的聯想,人文奧運究竟要展示什麼呢?就這個話題,我們今天請來了北京奧組委的副主席蔣效愚先生,同時還有奧委會策劃部的副部長徐達先生。歡迎二位。同時參加我們話題討論的,還有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作家出版社社長張勝友先生,北京八達嶺長城特區辦事處李滿先生,北京大學首都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何曉峰先生。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奧運行動規劃》徵集意見活動中,這三位老先生從展示古都風貌的角度,建設人文奧運的角度給奧組委遞交了一份永定門地區建設的提案,該提案對天壇周邊地區的文物保護和開發做出了具體的規劃。
正是有了他們的參與,《北京奧運行動規劃》徵集意見活動圓滿結束,共收到來信來電3000多人次,在社會各界産生了強烈的反響。
主持人:奧運行動規劃公佈以後,公眾的反映是非常強烈的,這些老百姓提出的建議和意見跟原來規劃裏的差距大不大?
蔣效愚:我覺得豐富了原來的規劃,差距不大。
主持人:現在我想請教一下在座的各位,對人文奧運是怎麼理解的?
觀眾:開奧運會的時候,首先要把自己豐富的歷史、文化,這些東西全面地展示給世界人民看,讓世界各國人民能夠了解北京、認識北京。
張勝友:我想人文奧運不單是給我們提供商機,更重要的還是要看到一種挑戰。為什麼説更重要的是一種挑戰呢?我想談人文奧運要從更大的層面上去談,比如更快、更高、更強,這種競爭意識,比如重在參與,這種開拓進取的理念,比如公開、公平、公正,這種奧運的比賽規則,對我們國家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對我們人文精神的提升,有很多啟迪意義。這也是目前我們搞經濟建設當中也是一種欠缺的東西,還需要提高的東西。提升我們的人文精神,提高我們整個國家的國民素質,我想這一點非常重要。
主持人:蔣先生您是怎麼看人文奧運的?
蔣效愚:人文奧運也是我們籌辦奧運會的三大理念之一,我覺得人文奧運應該是充分展示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文化,也是充分展示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結合的這樣一個過程。同時,人文奧運也是進一步展示我們中國人民精神風貌和我們的文明素質不斷提高的一個過程。同時,我覺得人文奧運不僅是展示我們自己,而且人文奧運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窗口,一個機會,使我們中國人民通過奧運會,更好的來了解世界各國的先進文化,能夠學習、借鑒世界文明的優秀的成果,以便更好的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加強我們的先進文化建設。
奧林匹克運動會既是人類強健體質的盛會,又是優秀文化碰撞和交流的盛會,每一個奧運會的主辦城市都需要制訂文化方案來展示該城市和所在國家的文化生活,因此,現代奧運會非常注重開幕式、閉幕式和奧林匹克藝術節這三個文藝重頭戲,中國的奧林匹克藝術節將在2004年拉開序幕,每年舉辦一屆,大規模長時間的文化活動將拉動旅遊、出版、演出等行業消費。
主持人: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北京歷史文化遺産也是非常的豐富,像長城、天壇、故宮都是舉世聞名的,也是世界級的文化遺産,全世界每天有很多的人,到中國,特別是到長城去旅遊,我現在就想問一下我們北京八達嶺長城的李滿主任,每天大概有多少人在北京爬八達嶺長城,每天的門票大概能有多少?
李滿:登長城分淡旺季,在淡季的時候,每天是6000、7000左右,旺季在13000、14000,八達嶺長城。
主持人:這塊收入是多少?
李滿:每年的收入是一個多億,400萬遊客。
主持人:奧運會帶給你的是商機更大,還是挑戰更大?
李滿:我認為是挑戰大於商機。
主持人:為什麼呢?
李滿:我們有很好的資源,像長城、像故宮,應該説都是人類文化遺産,是奇跡,這是公認的。但是實事求是講,我們在服務、軟體、硬體建設方面,離國際的水平,這裡面還有很大的工作。説商機有,那能不能達到這個水準,到這個水準了,企業就被認可了,達不到這個水準企業就被淘汰,這種壓力和挑戰應該是大於機會。
主持人:你在這方面做了什麼準備?
李滿:剛才開始我講了,我們根據北京申辦奧運成功之後,提出三個理念,我們作為一個企業,沒有感覺奧運來了,機會就飛來了,我們不是這麼理解的,八達嶺長城,舉世矚目的景點,可能大家對它的要求、標準更高了,我們應該按照國際化的水準,把它規劃好,把軟體、硬體建設做好,把環境做好。
徐達:我們有兩大優勢,一個優勢就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好東西,這是現成的。還有就是我們改革開放20多年,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與旅遊相關的,像飯店、交通等等各個方面,也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平。但是我們也有弱項,可能就是説在服務上我們要進一步的提高。總的來説,奧運會的舞臺,最直接的受益的是旅遊業。
記者:這次奧運對北京的旅遊業到底能夠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徐達:從這幾屆奧運會,旅遊與奧運的聯絡是越來越緊密。應該説像巴塞羅那奧運會,像悉尼奧運會,都是通過奧運會的平臺,大大的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我覺得巴塞羅那奧運會是最典型的,通過這麼一屆奧運會,在近10年來,西班牙的旅遊創匯在國際上是一路攀升。我最近見到的一個資料,它已經是僅次於美國,躍居於世界的第二位,人們認為西班牙本身旅遊資源並不豐厚,比起我們的5000年文明,它差得多,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奧運會。
徐達:通過奧運會的舉辦,您覺得中國能不能成為旅遊第一大國?
徐達:不是旅遊大國也應該進入三甲之列,我們北京奧運會的規模,按照國際奧委會已經提供的信息跟悉尼相差無幾,這樣一來,在奧運會期間,奧林匹克大家庭大概就有20萬人,根據這幾屆奧運會提供的數據,遊客大概在30—50萬人的樣子,所以説從旅遊這個角度,僅僅在這16天,前前後後大概1個月左右的樣子,就要有近50萬海外遊客涌入北京。我覺得過去我們經常講的海外遊客來北京,三件事情,一個是登長城,一個是看京劇,一個是吃烤鴨,我從這件事情上想到,2008年來北京,我們有最精彩的奧運會,我們除了有長城、有故宮、天壇、頤和園、週口店,這些文化遺址之外,我們可能還有不僅僅是京劇,而是各種歌劇、舞劇、交響樂,各種形式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至於説吃烤鴨,不僅僅是吃烤鴨。
主持人:還要吃烤鴨。
蔣效愚:客觀上來講,高水平的文化演出對旅遊業來講是一個很大的促進,比如像三高,三大男高音在這兒演出,很多人要從國外坐著飛機,坐著專機專程來看,他要來看他要住飯店,住賓館,要消費。而且他沒來過北京,順便看看長城、看看故宮、看看天壇,這些都會帶來很好的影響。
徐達:到去年年底,我們北京的海外遊客,大概達到了300萬,這個蔣主席比較熟悉。前兩天的報紙登了,我們上半年是138萬,下半年應該更多一點,估計突破300萬是沒有問題,到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應該在450萬到500萬的海外遊客,如果每一位海外遊客在北京消費1000美元,那麼可能我們凈增的收入是15到20億美元的收入。
主持人:這只是一年?
徐達:一年,我想通過這一年,我們凈增的15到20億美元,可能我們場館建設的那筆費用就出來了,這還僅僅是在北京,比如説我們奧運會同時舉辦的城市青島,他們提出,奧運北京、揚帆青島。大連也提出“北京看奧運,大連來旅遊”,是這樣的。
主持人:你剛才説道旅遊業的收入的時候,大夥的眼睛都亮了,感覺錢都跑到自己的腰包裏了。
主持人:因為在我們申奧的過程中,曾經提過一個口號,叫“新北京、新奧運”,什麼是新北京,這個新北京到底怎麼體現人文奧運這個概念?
蔣效愚:提出新北京,是因為北京有3048年的建城史,六朝古都,有這樣悠久的歷史傳統,我們提出新北京,應該是在保留和弘揚歷史上的北京的基礎上,把它注入我們進入21世紀現代化的新的文明,所以我們在新北京的建設上,在文化設施建設上,也是有一個很好的計劃,目前,已經開工建設的,像國家大劇院,目前已經規劃設計準備完了的,比如我們首都博物館新館,這個方案已經通過了。比如我們中國電影博物館,因為2005年是中國電影100週年,在100週年的時候,我們要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中國電影博物館,包括中國科技館三期,包括還有其它的。我剛才提到的這些,都是一些重點的新北京的文化設施建設,而且有的是帶有標誌性的文化設施建設。
張勝友:剛剛蔣主席説的新的文化設施,正在建設的文化設施,包括已經建設完的中國現代文學館,當然對我們北京,新北京的整體形像是添光添彩的東西。但是這些基本上還是靠國家投入,文化産業這塊怎麼經營,現在我們還在探索,好象基本上除了産生社會效益以外,怎麼産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好象我們現在還沒有拿出一個好的辦法。
何曉峰:面對公眾提供服務的這種行業,我認為它的産業化,跟具體的商品産業化不一樣,因為它的很多服務是面向社會,面向所有人的,也就是説經營的小單位,這個企業也好,事業單位也好,它很難通過微觀的,能夠取得他的收支平衡,甚至還盈利。所以他需要政府代表這個社會去收取,從社會收取利益,並且把利益補償給這個企業,我認為對文化也好、教育也好,提産業化的口號,並不是照搬商品的産業化的概念,應該把宏觀、微觀綜合協調來考慮它的效益。
在世界範圍內,體育産業年的總産值到達4000多億美元,並且每年還在以20%的速度遞增,體育産業同旅遊業、網絡業、影視出版業一起被譽為21世紀最具活力的“朝陽産業”,但是在中國,它還處在一個初級階段,日漸上升的經濟生活,給中國體育産業巨大的發展空間,有人預測,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成為中國體育産業的黃金時代。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體育産業每年有很高的收入,而且每年都以20%的速度在增長,同時也都説中國的體育市場,體育産業的市場前列是非常大的。我們中國的體育市場、體育消費與國外的那些發達國家的體育消費差距在什麼地方?
徐達:總的來講,我們的生活水平還拿不出更多的錢來用於體育消費,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跟消費觀唸有關,現在逐漸人們已經意識到了不能光去賺錢,還得想法花錢買健康。
主持人:我們也知道像阿迪達斯可能是隨著奧運會的發展而逐漸的發展起來的。
蔣效愚:我覺得舉辦奧運會對中國的體育産業來講,一個是我們如何企業界能夠跟上世界體育産業發展的潮流,我們能夠跨越式的前進,利用奧運會的機會來縮短我們中國體育産業和世界體育産業的差距,這個是個核心的問題。是不是能夠利用奧運會的機會也能夠推出一點帶有世界影響的中國體育上的一些著名的品牌,這也應該是我們考慮的。我覺得奧運品牌不應該盯著一兩個品牌,它應該是雁陣理論。
主持人:從客觀上來看,制約整個中國體育産業發展的瓶頸在什麼地方?
蔣效愚:我覺得剛才徐達部長談到的,就是觀念的問題轉變觀念是包括企業界、包括政府、包括老百姓三方都應該努力的問題。比如從政府來看,我們過去政府從80年代初期一直是強調是菜籃子、米袋子,那時我們沒有解決溫飽時的現象。到90年代以後,大家就開始注意了藥罐子,各種保健品、送禮、過年給老人全是這樣。菜籃子、米袋子、藥罐子,現在到了球拍子了,實際上就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問題,體育的觀念問題已經提到了日程上來了。只有樹立了健康的觀念,大家重視健康,參與運動,而不是坐這兒觀看奧運會,好啊,球迷高興,而是我要投身於健身運動,這樣我們民族才有今後的長久的活力和生機。
主持人:實際上剛才講到了奧運帶來相關産業的發展,這種連帶作用是非常強的,它帶動旅遊業、文化産業各個方面,應該説它這種效益是非常之大,特別是張先生,我想問,對於出版業這方面奧運給你們帶來的商機,你們做了哪些準備?
張勝友:現在已經開始了,圍繞奧運歷史、奧運人物,包括世界冠軍,包括我們國家的運動員,包括世界著名的運動員,包括教練員,可以出很多很多相關的圖書,現在已經在出。而且我們也還可以出展示我們優秀文化遺産的圖書,包括旅遊,出一些旅遊圖書,這些都問題不大,這個都在做,而且所有的出版社都在做,都抓住這個商機。
主持人:到2008年的這個階段,這方面圖書的出版量會越來越大?
張勝友:越來越大。比如報紙上我們的媒體就經常見到好象我們的旅遊業,包括北京的旅遊業,這種欺詐行為,這種強買強賣,亂收費,我想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我們離奧運還有六年,如果我們的管理跟不上,我們的服務質量跟不上,那個時候我們向全世界展示我們的什麼東西?
主持人:當時國際奧委會對中國申奧有個評價,北京舉辦這次奧運會將會給奧林匹克運動留下一個獨特的遺産是吧?
蔣效愚:對中國和世界體育。
主持人:那這個獨特的遺産是指什麼?
蔣效愚:從奧林匹克運動的普及來看,儘管至今經歷了從1894年成立國際奧委會到現在108年了,去年是107年,但是從來沒有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舉辦,咱們又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在咱們國家舉辦,肯定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普及,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弘揚是能産生一個歷史性的巨大推動作用。所以從這一點上,他認為你會留下獨特的遺産。再加上我們中國,他認為我們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又是一個經濟蒸蒸日上、不斷發展的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所以在這兒舉辦,將會在奧林匹克運動史上,在發展中國家舉辦,應該説可以創造一個奇跡,你也會留下獨特的遺産。從我們自身來講,我們當然希望通過奧運會在我們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進入21世紀、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求得新發展的時候,給我們國家發展的歷史、給我們的民族復興的歷史留下一筆重重的遺産,所以這幾個方面結合起來,都會是獨特的遺産。
主持人:奧林匹克的口號是更高、更快、更強,北京這次有沒有相應的一種説法?
蔣效愚:我們不光要留下一批場館,不光要讓人家説,哎呀,北京奧運會好,長久起作用的是,我們在人文精神上,豐富奧林匹克精神內涵,奧林匹克運動更高、更快、更強這樣的格言,以及參與比取勝更重要,這些都帶有西方文化、競爭性強的一面,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帶有很含蓄的一面,帶有我們更包容的一面,更和諧的一面,我們能不能夠提出一點點什麼樣的口號,今後這個口號被世界認同,可能更豐富了,也成了奧林匹克運動史上一句非常出色的口號,這樣會對整個奧林匹克運動會留下更大的遺産。就像我們過去70年代可能提出過“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個口號本身不一定適合今天,但是就像這樣的內容我們應該去考慮。我們也感覺到這是擺在我們民族的一個任務,也是我們組委會很關心的一個工作,正在研究。
主持人:舉辦奧運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難得的商機,促進了我們的經濟發展,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更強調通過體育運動使人類不同的文化進行交流,從這個意義上來講,2008年對北京對中國來説,更重要的是,能夠從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中吸取些什麼,繼承些什麼,同時我們北京、中國也會給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留下一些什麼,貢獻一些什麼,好,非常感謝大家收看今天的《商界名家》,下期節目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