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貴品 新疆屯河股份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公司聯絡電話:0994-2350108)
朱新禮 匯源果汁集團總裁 (公司聯絡電話:010-60483383)
一個生在天山腳下,一個長在沂蒙山中,不同的發展道路,不同的人生歷程。然而,一個共同的目標,讓兩個遠隔千里的企業家終於走到了一起。
嘉賓風範
何貴品年輕時的想法:不瞞你説,我們班50多個人,有兩個黨員,我是其中之一,那時候60年代初,黨員起&&作用,那個時候那艱苦到那個地方去,像我們來的16個人,大部分都是班幹部,黨團員,一般普通學生都不願意來。從我自己角度來講,我目前來講,我找這個位置還能做出事,你比如當時在來講,83年水利局搞這個水泥廠的時候,我是自己來的,我就想一天在機關裏頭一天忙到晚,好像沒有什麼形狀似的,下來做一些具體的事,就比較具體,做一件就能看得見摸得著,所以當時我就自報奮勇下來承擔水泥廠。
朱新禮年輕的時候夢想:年輕上學的時候最想去當兵,當兵能指揮千軍萬馬,去打勝仗,我這樣去做,我感覺我無愧於這個時代,因為我有這個使命感,有種責任感,我去做我現在的事。
朱新禮那時的感覺:中國這個企業家太少了,中國的政府官員太多了,可以説到處是政府官員,我想一個優秀的人才,他要在優秀的人堆裏就很難施展自己的才能。如果一個優秀的人才在缺少人才的地方,他可能更好地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就辭去了政府部門的工作,因為中國不缺的是政府官員,中國缺的是企業家。
播出文稿
何貴品 朱新禮——璧合之舉
記者印象
一、初識新疆屯河公司的董事長何貴品和北京匯源公司總裁朱新禮,他們並沒有給我留下十分深刻印象。但隨著採訪的深入,從他們的身上,我逐漸地感受到一種廣闊的胸襟和一種人格的力量。
驅車從烏魯木齊出發,一路所看到的儘是廣袤的戈壁灘,給我感覺是一種貧瘠和一種荒涼;但當我們走進兵團農場,走進維族人的果園,給我的感覺卻是這裡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在我們同農場職工和當地維族群眾的交談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番茄也可以撐起一片天”,屯河實施“紅色産業”發展戰略,的確是造福了一方。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屯河的董事長何貴品,他今年已經64歲,1962年從東北農學院畢業來到新疆,這半輩子都撲在了屯河水泥廠。如今讓他放棄水泥廠,轉而進入果蔬飲料行業,從感情上説,他的確難以割捨,從個人角度講,他今天所做的很有可能只是“替他人做嫁衣裳”。然而,今天的他仍然忘我地工作著,究其原因,或許就是他自己的所説的:“我只想做出一個又強、又大的企業,在國際上有個位置”。
而匯源的朱新禮,八年前,由一個國家幹部下海經商,從一文不名,到今天擁有十五億的資産,應該説也是冒著極大的風險,經歷了無數的磨難才有了今天。而如今,新疆屯河公司與北京匯源公司共同組建了一個合資企業,控股權是屯河一方。作為匯源的創始人朱新禮有沒有可能有一天會大權旁落呢?就這個問題,記者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詢問過他,但他的回答只有一個:我從來沒有想過我在不在,我只想做一個“大匯源”。
記者曾問過何貴品和朱新禮一個同樣的問題:你的理想是什麼?兩人均回答:沒有什麼大理想,只想把企業做大。或許正因為兩個人都有這樣一個共同的目標,才有了今天的屯河,今天的匯源,以及屯河與匯源之間的合作。正是出於對兩位主人公的切身感受,記者在最後一段解説詞中這樣寫道:一個生在天山腳下,一個長在沂蒙山中,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發展歷程。然而,一個共同的目標,讓兩個企業家終於走到了一起。
二、人們常説:電視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確,在這次採訪中我再一次體會到這一點。應該説,這個選題是十分好的,也應該包含更大的信息量。比如從屯河方面來説,它打造“紅色産業”的意義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企業進行的産業轉型,拓展了企業的生存空間,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二是對區域經濟起到了整合作用,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造福了一方百姓,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是十分突出的。記者本來設想,對地方官員和當地百姓進行採訪;對企業的員工進行採訪,通過方方面面的採訪和對整個産業目前的基本狀況的分析來説明,屯河的轉型以及與匯源的合作是一種必然趨勢,是中國企業做強、做大的一個有效途徑,從而為受眾提供一個如何發揮地方優勢,將區域經濟融合到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當中去的一個典範。而對匯源來説,要想從一個傳統企業迅速地發展壯大,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在即,中國企業面對的是實力強大的國外企業,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産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相互融合更顯得至關重要。因此屯河與匯源的合作是大勢所趨。正因是出於這種考慮,節目最初的片名是“何貴品、朱新禮──殊途同歸”。如果這個節目這樣做的話,帶給觀眾的信息和啟示或許會更多一些。
但遺憾的是,由於播出時間的急迫和節目時長的限制,這個節目只能是“點到為止”。在這裡,我只能向給予我們厚愛的廣大觀眾表示深深的歉意!(李志勇)
製片人語
這回説的是一個水泥和果汁殊途同歸的故事。
編輯的思路還是清晰的,“理兒”是談清楚了,估計可以在主任那裏得到“同意播出”四個字。
也許是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天山腳下做水泥的和沂蒙山中壓果汁的兩位老闆,就象兩條平行線,看著讓人有點著急。
如果重新分配一下“戲份”,做水泥的、做果汁的一個為主一個為輔,也許會好看一些?
——施偉(主編)
老手法,新話題,因為被採訪的人的時間約不到一起,故沿用了過去的採訪,夾敘夾議的手法。
故事的脈絡(事件)是清楚的,敘事也有層次。
不足(或給人不清楚的)是由於兩個人的篇幅有限,疏漏了朱新禮下海後成功的“原始積累”,同時對屯河上市公司與朱合作的5億多換産權是現金還是資産置換沒説清楚,經濟節目一定要説清與這種合作有關産權、資産、份額、合作形式等既屬概念又屬實踐的問題。今後要忌取之。
——王少華(製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