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聯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 馮濤
主持人:我想問一下馮先生,在考察一個人的時候,是重德還是重才?哪個是放在第一位的?
馮: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們重視德才兼備的人。
主持人:要是不能德兼呢?
馮:那我們就不投資了。因為你光有才沒有德的話,今後肯定要出問題,你光有德沒有才,我們也不感興趣。
嘉賓風範
退休:
我把這個底透給你,我希望聯創的每一個員工,包括幫我開車的司機,都能夠成為百萬富翁,我的司機能夠成為百萬富翁的話,我想我也可以退休了。
這個公司是台灣的一個互聯網公司,當時台灣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在互聯網熱潮的時候,錯誤:我們就跟進一些著名的投資者,共同投資了台灣的互聯網公司。那麼後來隨著互聯網泡沫破滅,就沒有得到很好地發展。那麼現在已經走向關門大吉的趨勢,我們這個投資很可能就打水漂了,那麼我們犯的錯誤,我想一個風險投資者可以犯的典型的錯誤,在這個項目上幾乎都犯了。第一個錯誤就是沒有做自主的一個審慎調查。第二個就是我們沒有派出董事,我們覺得反正投的股份也不多。他們沒有給我們的董事會席位。我們就沒有派出董事;第三個我們沒有注意剛才劉教授提到,就是投資後的管理,投資後的管理其實是我們風險投資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也是佔據我們工作內容的大部分的一個工作,那麼我們沒有重視這個管理,直到出事的時候,我們才非常驚訝地得到一些壞消息,現在反過來想一想,我覺得這個項目的失敗為我們今後公司的成功,“前事不忘後事之事”,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和教訓。
回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我覺得自己比較愛國,原來在多倫多大學,過春節的時候大家唱歌唱祖國的時候,我還掉眼淚,我很少掉眼淚;第二我覺得在中國發展機會比較大,給年輕人很大一個空間;國家也選擇了我,我們董事會的幾個非常開明的長輩、董事,經過對我反復的調查和面談以後選擇了我,他們開明的思想和對科技的理解感染了我。
播出文稿
風險投資家馮濤
記者印象
單從外表看,馮濤在“聯創”最不像總裁。因略顯得“粗”,甚至有媒體稱:他身上若隱若現江湖味道。其實,這都有點兒以貌取人了。他不像“老總”是因為他覺得沒必要擺那個架子,他説跟大家打成一片,他們輕鬆我也輕鬆;整天保持距離裝模作樣,他們累我更累。實在,是馮濤最顯著的特點,這不但表現在他的行為上,更表現在他的言談上。説話直接實在,馮濤説這樣能直接進入主題,還不浪費時間。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一個不願意偽裝自己的人,這就是馮濤。
觀眾有言
很多人都是為錢工作,但是投資公司工作的是錢,拿錢賺錢。所以,馮總敢於誇下海口,讓他的司機都成為百萬富翁。所有的司機注意啦,趕快去風險投資公司找馮總。
風險投資之所以稱為風險投資,就是有風險的存在,他們常説的“只有高風險才有高回報”,但風險投資的人似乎只考慮高回報,所以,也就有人敢説在風險投資公司開車的司機能百萬富翁的話,但另一面是,如果投資不成功,也就只剩下高風險了。
製片人語
[第一次看:]觀眾是遙控器的主人。
這個節目近2/3的部分依然陷入“專業化”,使得節目後1/3部分那些相對精彩的內容被淹沒,不知有多少觀眾會“中途離場”?那我們不能指望觀眾在看了30分鐘的節目之後,就學會了如何當投資家、如何當老闆,我們能不能在如此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和觀眾共同感受人生的境界和氣象呢?
屢次批評“專業化”,並非是反對節目中的專業化。對我們來説,比專業化更重要的,是專業化的電視表達。[由於此節目素材不錯,建議編導重新編輯調整一下]。
[第二次看:]經過調整,人物的性格得到了較好的體現。看來,在好的節目素材之上恰當地取捨素材,對於節目質量的提升,是有必要的。
——施偉(主編)
“風險投資家 馮濤”這期節目我是首肯的,原因有:
1.人物選得好,是遵守了製作流程中的人物要素的選擇標準,無論事業、教育背景、故事性都是可圈可點。
2.對人物業績和人物經歷及性格開掘的信息比照上相應對稱,且互有呼應。
3.主持人在這呼應的連接中(起承轉合)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重要原因是編導和主持人在策劃中就理解了這檔節目的架構機理。
4.這檔節目中的主人公的“人性化”感覺被挖掘了出來,儘管還時閃時現。
5.在看這檔節目時,有人建議做成上下集(據信息量),但從錄製到的信息存儲量看,不足以構成兩集,勉強做出來也會太“水”,從片子合成後的節目效果看,其判斷是正確的。
其缺點:主持人個別主持用語不甚準確,尚需雕琢。
——王少華(製片人)
專家點評
《馮濤:風險投資人》面面觀
今天的節目説的是“風險投資”,人物是青年海歸派之一的馮濤。就節目形態而言,顯然是緊扣了欄目的定位,且未敢越過“雷池”。雖然封套其人眼下還不具有“名家”資格,但其操業卻是中國資本市場上的“新事物”,且具有前瞻性和不可估量的成長性 。這樣的選題顯然能夠引起關注經濟的“白領”階層的興趣。
演播室專題性的節目,最能“抓人”的東西,是話題。新聞性演播室話題節目,主要室新聞背景分析和新聞事件的外延性內容,而專題則需要把“命題”做足做透。當話題設計精到、明白、透徹時,人物在言談舉止中,在“解題”、“釋義”的過程,性格特徵也就自然“暴露”。如“風險投資”如何“舶來”,對經濟發展起到那些催生作用以及如何規避風險等等,應當愈“專”愈細就越有興致。本檔節目中雖然自始至終沒有離開“風險投資”這條主線,但話題設計上仍嫌“支離”。這裡沒有“破碎”感,是因為説話的主角始終是馮濤,沒有枝蔓。
節目中幾個生動的亮點:學歷奇特,現場項目評估(引出馮濤關於“暴發性增長”的理念——足見風險投資的目標追逐,頗耐尋味),典型性錯誤,回國因愛國等。一個二十多分鐘的節目,三四個亮點足矣。
新面孔的主持人不卑不亢,冷靜機智,能即刻被觀眾所接納和認可,這種接納心理的産生,是由於主持人流暢的語言態勢和平和智慧的眼神以及恰到好處的形體舉止。如果節目中話題的設計再精彩一點,主持人就更靚了。但偶有不妥之處是“我按奈不住了”,是否代觀眾所言?此為微疵,暇不掩玉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