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到達茅坪港開始,庫區就一直是大霧瀰漫,到現在也看不出一絲好轉的跡象。是因為蓄水嗎?未來庫區的生態會有怎樣的變化嗎?這個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一個答案。
雖然環保與垃圾不應該簡單擱在一起,但是提起垃圾人們的關注度會高一點。就象前一段時間,《新聞聯播》突然因為非典播了一些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的新聞一樣,長江三峽蓄水後漂浮物和垃圾的問題也應當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
今天是世界環境日。長江海事部門今天要搞一個主題宣傳活動,我們受邀去採訪。檢查船的油水分離器和廢氣排放,就象我們在道路上對汽車做的環保檢測一樣。最讓我們感興趣的是對船上生活垃圾的檢查,每天江面上會有一艘專門的垃圾船收集過往船隻的垃圾,同時發還他們一張證明,海事部門就會根據這張收條和他們的載客量,判斷他們是否正確處理了船上的垃圾。當然這項工作只針對15座以上的客船而言的,對於再小一點的船,海事部門缺乏足夠的力量去檢查。
因為蓄水期間對小型船隻禁航,所以我們在壩區看不到那些被稱為農用船的小型載貨船。在我的印象裏,川江段內有很多這樣的農用船,一家人生活在船上,吃住在船上,很難想象他們會專門上岸扔垃圾。還有在一些客船上,吃完東西隨手扔垃圾的現象屢禁不止。解決這樣的問題,除了要求大家自律以外還沒有更好的方法。
這幾天三峽總公司專門雇了兩艘垃圾清理船對漂到大壩前的漂浮物進行打撈,工作量非常大。由於蓄起來的水經過沉澱顯得非常清澈,所以江面上的垃圾和漂浮物變得更加醒目,與大壩雄偉的身影顯得很不協調。想想,我們從過去“五講四美”、愛國衛生運動,到去年重罰亂吐口香糖和現在非典時刻嚴處隨地吐痰這些運動和舉措,再説下去會真的很沒意思。真心希望,長江上的垃圾會越來越少,那時的三峽會更讓我們心曠神怡。(張繼宏)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見證三峽135》直播組、《時空連線》節目組聯合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