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張泉靈抵達前方移動船)
每天面對的都是難事,每天都要苦口婆心,難怪誰都會覺得自己對得起這個“最”字!
我們直播的第一站選在了萬州。選萬州是因為它算是庫區裏的大城市,而且在135水位線以下的移民非常多,足足有12萬人,是整個庫區最多的。
關於移民的問題,使用“最”這個字,要非常地小心。我們一路走來,路過了五六個縣市,和當地的領導説起移民,都説自己是最多的。這種事情碰到多了,不免糊塗。關於移民數字,在三峽建設委員會那兒有精確統計,因為是按人頭下撥移民的補償款。我們可以簡單地排出一二三四五的順序來。但是,看到他們信誓旦旦地説著自己是第一,也不免疑惑起來。也是一級官員,總不能睜著眼説這种太容易被戳穿的瞎話吧。後來才知道,所謂的“最多”,前面都省略了定語。比如,“遷到外省人數最多”、“農村人口移民最多”等等。但是,有趣的是,一提到移民,他們會不約而同地省略定語。
時間長了才知道,之所以會這樣,並不是人人都喜歡表功,而是搞移民工作實在太難了。用當地負責移民官員的話來説,“以前都説計劃生育難,移民比計劃生育難上百倍。”
巫山的副縣長原來在大昌古鎮搞移民,那兒有一部分人要遷到安徽,比起遷到上海、廣東自是差了點。幹部們挨家挨戶地做工作,講安徽當地的環境、講優惠的政策,甚至直接給人家出發家致富主意。好不容易思想都通了,鎮上恰巧又從安徽來了一個耍猴的,這下移民們都不幹了,“你説安徽條件好,為什麼當地人都要到我們這裡來耍猴掙飯吃?想讓移民也得給我們一人發一隻猴……”所有的工作還得從頭再來。縣長説,搞移民工作的沒有不啞嗓子的。甚至因為移民工作犧牲了的,在三峽庫區都有好幾個。
移民工作簡單不得,哪怕只有一個人不願走,蓄水也不能完成。而且,也不是移民走了就萬事大吉,如果已經走了的生活得不好,依然是當地政府的負擔。再説,那麼多接著要搬的人還看著呢,如果先走了的人日子過不好,後面的工作就更難了。
每天面對的都是難事,每天都要苦口婆心,難怪誰都會覺得自己對得起這個“最”字!(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見證三峽135》直播記者 張泉靈)
旅遊小貼士:遊三峽,大多會在萬州停靠過夜。一定要去城裏的火鍋一條街飽一下口福。好吃且便宜,大概只有北京同類餐館的三分之一價錢。材料都是絕對新鮮的,決不是用水發的糊弄。不愛吃辣的人,一種叫“湯鍋”的吃法也值得一試。
當地“棒棒”的職業道德完全可信賴,如果幫你挑東西又一時和你失散,他會在原地一直等你。據説從沒有因此丟了東西的。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見證三峽135》直播組、《時空連線》聯合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