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margin="0" text="#000000" link="#0066CC">

走近科學logo
走近科學logo
走近科學logo
欄目介紹
科技知識
節目查詢
欄目介紹
主創人員

BANNERBANNERBANNERBANNER

科技新聞科技博覽走近科學


如何與細菌為友

 
  主持人:最近我正看一本古希臘的歷史小説,裏面有一個細節挺有意思,説在公元前430年,古希臘的雅典與斯巴達打仗。因為雅典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很強,斯巴達久攻不下。正當打的難分難解的時候,雅典卻突然被迫投降了。原來當時有一種傳染病在雅典居民和軍隊中蔓延,沒多久,一批批人都病倒了。這場被稱為"雅典瘟疫"的傳染病使強盛的雅典沒有力量阻擋斯巴達的進攻。

  專家:你剛才説的"雅典瘟疫"其實就是細菌等微生物做的怪。現在,我們都知道人身上有很多細菌,你説是人身上的細菌多還是全身的細胞多呢?

  主持人:當然是人身上的細胞多了,人這麼大一個塊,細菌能有多少?

  專家:不對,人身上的細菌總數比人體細胞多多了,人身上的細菌大約有十的十四次方個,是一個人全身細胞總數的十倍。像你這麼苗條 ,全身細菌的重量也有兩公斤多。

  主持人:這麼重呀。看來如果哪位小姐想減肥,得先把細菌這部分給減了,五六斤,也不少份量呢。

  專家:其實,人身上的大部分細菌在體腔內,這部分的細菌數量和種類比較穩定,能減的只是體表的細菌,而能夠引起人感染的主要就是來自這部分體外的細菌。

  解説:現在,人群的遷移、流動變得更加頻繁,城市變得更加擁擠。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越來越多,每一個人都有更多的機會沾染上周圍的細菌,並在自己身上繁殖起來。李小姐是公司的白領,她非常愛乾淨,讓我們來看一下她皮膚上有多少細菌。用一根無菌棉花棒沾上生理鹽水,在皮膚上輕輕塗抹,用無菌的培養基培養數小時後,我們可以看到,培養基上長滿了形狀各異的細菌菌群。李小姐用流水和香皂洗手後,再做同樣的實驗,細菌明顯少了。為了更好達到除菌目的,目前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加了抑菌劑的抗菌皂、除菌洗衣粉,能使無菌清潔狀態維持一段時間。

  專家:與此相反,有些人認為"物極必反",説太乾淨了未必好,"臟"一點可能更健康,因為如果人體很少接觸到細菌,就像一支很少打仗的軍隊一樣,久而久之,人的免疫系統就會變得懶惰起來,使免疫力下降。

  主持人:現在有種新的説法,説細菌少並不意味着健康,臟一點可能更健康。按照這種説法,人的免疫系統是要用"實踐"來"訓練"的,太清潔了,身體的免疫系統就沒有充分工作起來,使免疫力下降。

  專家:這種説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完全正確。因為人身上的細菌分為體表和體內兩種。體外的細菌,像我們平時數錢、上車扶欄杆或醫生接觸病人時都會沾染上細菌,這些細菌對人是沒有一點作用的,應該清潔掉。體內的細菌是在人一齣生時就很自然的寄生在人體腸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處,是人體的一部分。它們是與人類長期共存的,人體對這些細菌具有相應的免疫力,所以不能也不應該殺滅這些正常菌群。因而和來自體外的細菌是不一樣的概念,所以我們要正確區分開來,不要混為一談。

  主持人:你説的"正常菌群",顧名思義就是對人不致病的細菌嘍?

  專家:這並不是因為這些細菌沒有致病力,而是人體在長期與它們共存相處的過程中,産生了針對這些細菌的免疫力,這種免疫力使人體和寄生的細菌之間處於一種"誰也吃不掉誰"的平衡狀態。當然應該明確,正常菌群只是對具有相應免疫力的個體來説是不致病的,如果某一個人的正常菌群到了另一人身上就不再"正常"了。就某一個體來説,針對正常菌群的免疫力是有限的,如果正常菌群的種類比例、數量發生大的變化或侵入到血液中這類原來無菌的地方,就會造成感染。

  主持人:我們一般説"病從口入"在我們平時吃東西飲水時,不可能絕對的乾淨,把一些外部的細菌帶入了體內,這些侵入的細菌在體內會不會繁殖生存呢?

  專家:體內大量的寄生菌在粘膜表面形成了一個比較緻密的細胞層,有人稱它為"生物涂層"。在這些部位,局部微環境中的各種供細菌生長的營養物質相對缺乏,如鐵元素,這些長期在"營養不足"的環境中生存的細菌,奪取營養物的能力就特別強。因此,從外部侵入的細菌就難以生存。有些細菌適應在低PH值的環境中生存,而且不斷分泌酸性物質維持一個酸性微環境,從而使其它細菌(包括絕大部分的致病菌)無法生存。因此,對於有益的正常菌群應該保護。

  解説:"正常菌群"並不是沒有致病力的,而是人體在長期與它們共存相處的過程中,産生了針對這些細菌的免疫力,這種免疫力使人體和寄生的細菌之間處於一種"誰也吃不掉誰"的平衡狀態。如果正常菌群的種類、數量發生大的變化,就會造成感染。但是,有很多感染性疾病並不都是由細菌引起的,例如上呼吸道疾病90%都是由於病毒所引起的,要是感染上因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果錯誤使用抗菌藥物特別是廣譜抗生素,非但不能起到治病的效果,而且還容易導致耐藥菌的産生。因此,要到醫院進行檢查後,針對病情對症下藥。對於細菌引起的疾病,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窄譜抗生素,只殺滅單一或少數有關的致病菌。以前,為了防止手術感染,通常術前用一次抗生素,術後連用數日,感染是避免了,細菌卻有了耐藥性,以後抗生素就奈何不了它們了。為了避免大量使用抗生素導致的細菌耐藥性,現在,醫院依靠嚴格的消毒技術進行術前預防,因為消毒劑對細菌是一概殺死,既防止了感染,又不會出現耐藥性問題。

  主持人:看來,現在抗生素已喪失當年那種橫空出世,力掃頑敵的氣勢了。我經常看到廣告上宣傳抗生素藥,説是廣譜型強力新藥,原來還覺得很好,現在看來用了還有可能誘發更多耐藥病菌的産生。

  專家:是的,有的人生病後往往隨意服用一些廣譜、強力型抗菌藥物,這樣的藥物雖然殺傷力強,但面積一般也廣,這樣會大量殺傷腸道內的正常菌群,造成菌群失調。例如給兒童使用廣譜抗生素類藥物,時間一長,會使口腔內一些細菌大量死亡,正常狀態下很少的耐藥菌就會過量繁殖,造成感染,給入侵的細菌掃除了競爭對手。另外,越使用廣譜藥物産生耐藥菌的問題更嚴重,經驗已經表明,耐藥菌的出現與人類研製新型抗生素的速度是一場激烈的競爭,而且後者沒有取勝的可能。我們在預防病菌的同時,要減少抗生素的使用,要使用也應該是窄譜藥物。細菌與我們共存是不可改變的,所以我們要正確的對待它們。

  本節目介紹了無火發熱劑的分類及在生活中的應用,並着重介紹了一種最近發明的,可以迅速産生高熱的無火發熱劑,它利用化學中的“水化”原理,是現在唯一一種可以在瞬間把食品加熱至100度以上的無機鹽。它具有無毒、快速等特點,解決了在荒野、災區等地區給食品加熱的難題。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1999年12月 1999年11月 1999年10月 1999年9月 1999年8月 1999年7月 1999年6月 1999年5月 1999年4月 1999年3月 1999年2月 2000年7月 2000年6月 2000年5月 2000年4月 2000年3月 2000年2月 200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