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的輪胎
人類發明和使用輪胎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但輪胎的基本原理和結構始終沒有改變。由於輪胎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車輪的附着力、減小振動機械的衝擊力,有沒有可能突破輪胎行業長期不變的傳統,提高車輪的工作效率呢?
傳統的車輪重心處於輪軸處,靜態時受力均勻,處於平衡,車輛開動時,車輪相對地面的最大作用點集中在車輪前部,倣生輪胎從輪胎的花紋入手,在輪胎的外緣部分像動物一樣長出許多“腳”來,使車輪産生了一個附加力,改變了車輪重心,提高了乘座的舒適性與安全性,提高了車輪的使用壽命。
踩過高蹺的人都知道,由於重心前傾,走起路來很笨拙,而且震動很大,我們用腳走路卻十分輕鬆,所以能不能把腳的運動移植到輪胎花紋設計中呢。
即使是最好的路面,從微觀上看仍是凹凸不平的,因而總是要對行駛中的車輪産生連續不斷的衝擊力,造成車輛的震動。現有的輪胎基本上是依靠輪胎自身的彈性形變緩衝這種振動,倣生輪胎卻可以通過小腳,將車輪的重心後移,使來自地面的垂直衝擊力偏斜。車輪會隨着震動自動産生自轉,化解了垂直衝擊,起到明顯的減震效果,減少了車輛部件的損壞率。
輪胎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排水,以保證車輛在濕滑路面上安全行駛。儘管輪胎的花紋千變萬化,但都是直立狀的花紋。傳統花紋是用擠水的方式排除水膜,效果很有限。倣生輪胎由於車輪周圍的小“腳”有一定的後掠角,在車輪剎車時先將積水鏟走,然後再捻過,從而增加了輪胎對濕滑路面的摩擦系數,提高了雨雪天行駛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