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擬保護維修世界最大土建築古城遺址
中國在未來5年內將投入1750萬元保護維修當今世界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遺址——交河故城。
新疆自治區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岳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他們計劃在以往保護的基礎上對交河故城內的大寺廟、東北小寺、東城門、民居、塔林、雅爾湖千佛洞等遺址進一步維修,全部預算經費中的70%為國家投資,其餘資金由地方自行籌集。
距吐魯番市區約十公里的交河故城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都城遺跡,是吐魯番地區最早的居民——2000年前車師人的王城。唐代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在這裡,不過該城在13世紀末毀於戰火。
交河故城長1650米、最寬處300米、崖高30米。全城由1條南北向的中央大道分為北部寺院區、東部官署區和西部手工作坊與住宅區。現存遺跡總面積為22萬平方米,大致是唐代鼎盛時期的規模。
由於交河故城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它進行了專項考察研究。
近年來,吐魯番地區文物局一直在搶救維修這一重要古代文化遺存。據了解,在過去兩年內,文物部門為古城維護已經投入了325萬元。這裡的文物主要包括規模宏大、形制古樸的土結構建築物,古代先民使用過的器物以及故城周圍的墓葬。
《漢書 西域記》留下了有關交河故城的最早記載:它坐落在一個30米高的柳葉形河心洲上,四週環水、地勢險峻,交河故城因之得名。
3000多年前,原始居民為避免野獸侵害和防備部落間戰爭,選擇在河心洲上建立家園。他們在堅硬的黃土層挖洞居住,鑿出通往河谷底部的通道。他們當時使用過的石器和陶器陸續在遺址區內發現。
交河是從中原到西域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原各王朝以及北方遊牧部落激烈爭奪的戰略要塞。
西漢王朝開始屯兵駐守交河城以控制塔裏木盆地,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從此,吐魯番盆地成為西漢及後來歷代王朝的屯墾中心。
當同時期的西域古國接連湮滅在塔克拉瑪乾大沙漠肆虐的風沙中時,吐魯番盆地憑藉中原帶來的先進農業和水利灌溉技術,積累了巨大的物質基礎,最終成為西域最大的國際商會、宗教和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