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旅遊有了“調節器”
“五一”旅遊“黃金周”,4600萬旅遊大軍引發旅遊業“井噴”,而節後各地旅遊投訴多如牛毛。“十一”“黃金周”旅遊者還有沒有同樣的出遊熱情?面對假日經濟的難得機遇,旅遊業如何應對?
本月,國家旅遊局和國家統計局在廣州召開了全國假日旅遊統計及預報工作會議,正式啟動了旅遊預警工作。在假日旅遊旺季,提前將旅遊目的地的交通、住宿和景區熱度等情報通告旅遊者,從而指導假日旅遊消費。為什麼實行假日預報,假日預報如何指導假日旅遊?我們走訪了有關人士。
一道難以吞咽的大餐?
據國家旅遊局統計,今年“五一”期間,全國居民外出旅遊4600萬人,旅遊花費181億元人民幣;另據鐵道部統計,5月1日-7日完成旅客發送量2712.7萬人次,客票收入比上年同期增收1.1億元;民航運輸市場也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火爆場面,航班平均客座率達72.8%。
種種情況都顯示著“假日經濟”這個概念的含義,即假日旅遊、娛樂、購物的空前火爆以及由此帶動的各種消費的活躍。
但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在雲南迪慶,目前大大小小的旅館床位加起來只有幾千張,而“五一”期間涌去的1.5萬名遊客讓小城實在招架不住。更不用提華山上那條擁塞的人龍。突如其來的大量遊客,帶來假日旅遊後的投訴高發期。
正如廣東省旅遊局資源與市場開發處負責人李富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今年“五一”,遊客“走不好、睡不好、玩不好”的問題在一些熱點旅遊城市、旅遊景區已相當突出。旅遊者的一個共同感受是,如果花錢買的是不愉快,下次一定不來了。這不啻是對新生的“假日經濟”發出的一個危險信號,有關部門必須認真對待。
交通擁擠、住宿緊張、服務價格上揚、借機“宰”客、亂收費……是不是假日旅遊這盤“大餐”真的很難下咽?
業內人士紛紛指出,如果旅遊熱點地區以及交通等相關部門,能及早向社會預告各種旅遊信息,便於遊客作出選擇,就可能實現有效分流與疏導,避免一些不愉快的旅遊,有利於假日經濟的健康發展。洶湧的假日旅遊人潮需要合理的配置,旅遊市場呼喚預報機制的建立。
於是,不久前國務院的文件中明確提出了解決“黃金周”旅遊高峰期問題。並令有關部門及時推出假日旅遊預報系統,為更好地引導發展假日旅遊注入了“強心針”。
旅遊大潮的“調節器”
根據調查,遊客投訴往往都集中于旅遊熱點地區。遊客的投訴則多集中景區超負荷接待,旅遊設施無法滿足蜂擁而來的遊客的需要,出現了降格接待等違約行為。分析指出,實行旅遊信息預告制度,披露接待能力及接團進展情況,能幫助遊客作出正確的選擇。
怎樣建立一套有效而實用的旅遊預報系統?國家旅遊局政法司司長杜一力説,剛開始他們曾經考慮過從旅遊的6大要素統計預報內容,但發現從旅遊者的角度看過於專業,不可行。所以現在出臺的預報系統很簡單,就是讓遊客在出遊之前了解“有無房、有無票、景點人多不多”,是旅遊者需要的非常具體的信息。並採取“政府來負責,旅遊者來檢驗”的運作方式,使科學有序調整假日旅遊熱潮成為可能。
正如國家旅遊局副局長孫鋼所説:“建立這個統計制度和預報系統,是運用作為先進生産力的信息手段,對旅遊生産力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一種調節措施。”同時也是“推動各地和各有關部門、有關單位對‘假日經濟’實施精細化服務和管理的一項基礎工程。”
據介紹,目前國家擬在“三個層次”上建立我國的旅遊預報制度。這“三個層次”分別為國家級、省級、城市級。目前被納入全國假日旅遊信息統計及預報系統的城市有21個,景區有10個,涵蓋了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是現階段我國國內旅遊業比較發達且假日旅遊期間客流比較集中的地區。並明確要求鐵路、民航、公路、水運等相關行業和部門參與統計預報。同時規定各省參照這個預報制度,組織實施對本轄區“黃金周”旅遊的預報監測和統計。也就是説,遊客出門前可以從全國旅遊預報系統中了解主要旅遊區的旅遊情報,到達目的地後又可以從各省市的預報系統了解當地更為週全的旅遊信息,做到點面結合。
業內人士認為,旅遊預報制度的建立,將有效地緩解旅遊者出遊難的問題,減少旅遊者盲目出遊。這不僅在宏觀上對假日旅遊“洪流”進行有效的調控,而且對旅遊經營者的經營行為進行監督,從而保障消費者的旅遊質量,促進整個假日旅遊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目前,我們了解到,為迎接“十一”國內旅遊“黃金周”,各省(區、市)已開始抓緊制定工作方案,建立由省長、市長直接領導下的省、市級假日旅遊協調機構。同時,各旅遊景區、景點在加緊測定當地的合理接待量、完善服務設施,制定景區分流預案。各地對住宿設施接待能力進行摸底,重點旅遊城市建立信息中心,動態反映各住宿設施的接待狀況。住宿設施缺乏的地區,想辦法組織“家庭旅館”、“旅遊帳篷”等預備設施。我們相信,有了充分的準備,假日旅遊不會再是一道難以吞咽的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