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手記:那些穿越滴翠峽的日子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15日 14:30
古老文明與現代科技的交融、智慧與勇氣的挑戰
回憶起穿越滴翠峽的那些日子,感覺就像硝煙尚未散盡的戰場,至今那些令人難忘的故事還深深印在腦海裏,教人感動教人愧疚,催人奮進。
義工老張
8月初為了考察架機位的事情,我在巫山報記者小夏,巫山縣電視臺記者小黃陪同下,前往馬渡河口上的桃峰村考察地點位置。那天由於飲食的不習慣鬧了肚子,儘管天上下著小雨,走在崎嶇山路上的我仍是不停的出汗,帽子摘下來,汗水順著帽沿滴答,身上衣褲全濕透了,分不清那是汗,那是雨,邁起腿腳有些軟綿綿的,在上一處較高石階時,絆了一跤差點滾落下懸崖,幸虧抓住小道邊的樹枝又上來了。
同行的小夏看雨越來越大,我體力又不支,勸我回去。想到離京時領導囑咐的“每一個地方都要用腳走到”的話語,為了使節目開拍時儘量多一些豐富的畫面,我咬著牙説:“不礙事,稍歇一下咱一定要走到桃峰村”。此時距桃峰村還有10公里陡峭山路,況且下著雨,岩石較滑。正當我們在雨中前行時,碰到了一位下山的老鄉,三十六、七歲自稱姓張,鬍子拉碴背個竹筐。原來是趕路到縣城把採的中藥賣掉,換幾個零用錢,當得知我是中央電視臺派來拍攝節目的,他非常高興,並説他就是桃峰村人,可以給我們帶路。問他中藥怎麼辦,他説放一天也壞不了,我明天再去賣,你們大老遠來宣傳我們小三峽,又冒這麼大雨扛著機器,我能不幫嗎。於是他扛起了小黃的攝像機,拎上我的小包,領著我們向上攀登,最後覺得我們走的太慢,他説,你等著,我先走了,一溜煙就消失在雨霧瀰漫的山徑上。這時我還擔心此人會不會跑掉,我那包裏可有我所有的證件呢。小黃看出了我的心思,説不會的,我們這裡的老鄉很厚道的。大約30分鐘後頭頂上傳來喧鬧聲,抬頭一看四五個老鄉打著雨傘,披著蓑衣在老張帶領下迎接我們。就這樣我在兩位老鄉的保護下,爬上了海拔500多米的桃峰村,仔細尋找好了高位拍攝的角度、地點,並拍攝了資料。
中午,老鄉們用臘肉、採摘的新鮮玉米棒、剛收穫的土豆款待了我這位遠道而來的北京客人,嚼著香甜的玉米,看著一個個望著我的臉上佈滿刀割般皺紋的老鄉憨厚的笑臉,我陶醉在山鄉的濃情之中,想起剛才自己無端的猜疑,真是愧對老張和鄉親們的一片熱情。臨走了我掏出身上所有的藥品:藿香正氣水、創可貼、感冒藥全部送給他們,並拿出50元錢表示感謝,老鄉説錢我們自己也能掙,你出門在外“窮家富路”收好,藥我們收下了,咱這地方離縣城遠缺醫少藥,就不跟你記者同志客氣了。
下午1點下山時,老張照例和老鄉把我們一直送到山下的馬渡河口,等我們上了船還能看見們披著蓑衣站在雨幕中,向我們招手喊道“有空再來啊”,船離河口越來越遠,老張和老鄉仍在向我們招手,直至化作雨中一個小點,從我們的眼前消失了。
在船上小黃告訴,老張和老鄉這麼幫咱位當地人稱作義工,也就是只幫忙不收一分錢,別説你這了,巫山縣移民時,不少暫時不搬家的老鄉義務為政府出力,幫助外遷戶工作。我們這裡的老鄉對人,只要你是真心待見他們,他們可是掏著心窩子給你講話。
再次想起對“義工”老張的猜疑,我嘴裏應付著小黃的話語,臉卻紅了。穿越滴翠峽正式開拍時,攝像莊小東在我設立的高機位地點準確的捕捉到了大聯盟隊熱氣球快速下降緊急救險的精彩畫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