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日程安排表上,記錄了從3月4日一直到3月末,安排滿了的都是去找水的工作,這又是誰的日程安排表呢?
生活在河北順平縣葛莊子的人們,一天的日子就是從打水開始的,他們身處在太行山深山區,祖祖輩輩靠天吃飯,過着貧窮而無奈的生活。因為缺水,全村700多人守着的就是這麼一個小水坑,山裏滲出的水少,從坑裏一瓢一瓢舀出的往往都是帶泥沙的水。
缺水的山區水比油珍貴,泥漿水打回澄清後,一盆水洗臉,頭天用完,第二天、第三天接着用,用後還不能倒掉;再澄清後喂鵝、喂羊、喂雞。這裡的岩層是紅色頁巖,是阻水岩層。而一位河北農業大學的教授邊慶年,在這裡便被大家親切的叫成“找水教授”。 他告訴我們:缺水的地方因為缺水而貧窮,有些因為缺水而重新返貧,他要為他們找水。
山區缺水邊教授看在眼裏,痛在心裏,他自己也出生在農村,他不願讓鄉親們因為缺水而受苦。從29歲開始,在河北農業大學城鄉建設學院,除了每星期5天的教書育人,他就再也沒有星期天和節假日了。 邊教授找水用的儀器特別簡單,一塊經緯儀,一個音頻大地電場儀。外行人看來邊教授找水很神奇,可只有邊教授自己知道,打一眼井太不容易了,不能讓山裏的人們失望。為了找一眼出水量大的井,他要翻山越嶺勘測岩層和地貌,一走就是大半天。因為一個地區和一個地區不一樣,一定要詳細的勘察才行。
山區的水越來越難找,當邊教授找到水的時候,等待他的卻是懷疑。因為為了找水,村裏曾經請過許多高人,可是打一個是幹井,再打一個是幹井,一連打了20眼幹井,耗盡了全村的錢財也沒有找到水。而邊教授定的井位就在這20眼幹井中,並且它離最近的一個幹井只有38米。
邊教授就在一塊大石頭上面畫了個十字,告訴大家就往這打。有些老百姓不知道為什麼會有水,他就用手講給他們,告訴他們打井象扎人一樣,扎到指甲蓋上,只有一滴血,如果扎到血管上就會流一點血,要是扎到動脈上,那就會血流不止,水也是一樣,要找到水的脈才行。
鄉親們接受了邊教授的真誠,相信了科學,那眼定在石頭上的井,打到91米的時候,每小時的出水量就有90噸。水是山裏人的命根子,有了水就有了希望。按理説井出了水,村裏要付3000元的找井費,可是邊教授説村裏太貧睏了,收了錢他一輩子都不會安心的。
在打井的過程中,只要有什麼問題,邊教授都要到現場的,每次參加打井的鄉親們都能跟着教授學一些有關地下水的科學知識。從29歲到57歲,邊慶年教授走遍了河北省的溝溝坎坎,山山村村,整整走了28年。在鄉親們眼裏,邊教授永遠是精神抖擻,可誰都不知道,教授因為長期的野外找水落下了終身的病疾。他沒有告訴鄉親們他一隻眼睛看不見,腿也走不了了,他只要每次一齣去,就會挺起身板來。他只想能多去一個地方就多去一個地方。迄今為止邊慶年義務找井300多眼,為貧困村節約資金90余萬元。
大家問邊教授,什麼時候能歇歇呢?邊教授説,要等到自己走不動為止吧。他説,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是有限,他準備辦個找水培訓班,把找水的知識傳授給更多的人。為了子孫後代,為了美麗家園,邊教授要讓青山常在,要讓綠水常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