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常説:沒什麼別沒錢,有什麼別有病。生了病本身就是件鬧心的事,如果再因為治病而煩惱,想想這滋味就夠受的,可偏偏這事就讓張奶奶遇上了。
去年年初,張奶奶覺得身體不舒服,她沒敢掉以輕心,馬上就到解放軍總醫院挂了個專家門診。CT、B超,肝功一通檢查下來,病情確診了:肝硬化並伴有腹水。張奶奶家住回龍觀,離解放軍總醫院挺遠的,想著這病得長期治療,張奶奶覺得得換個醫院。她便拿着解放軍總醫院的檢查結果來到了北醫三院,沒想到大夫對她説:部隊醫院檢查的不算數,還得重新檢查。於是,原本已經再解放軍總醫院做過的檢查,張奶奶在北醫三院又做了一遍,診斷結果和以前一樣,還是肝硬化伴有腹水。張奶奶想這下可以開始治病了吧,沒想到大夫説,乙肝引起的肝硬化,具有傳染性,應該到專科醫院去住院治療。
張奶奶想,專科醫院治這病肯定更有經驗,轉院就轉院吧。可讓她沒料到的是,到了那兒醫生説以上檢查又不算數了,還得重新檢查。為了治病,張奶奶只得把同樣的檢查又重新做了一遍,院是住上了,可張奶奶就是想不通。她所找的醫院都是三甲醫院,檢查的結果也都是一樣的,可為什麼每到一個醫院都得重新檢查一遍,多花冤枉錢呢?
我們也給張奶奶算了一筆帳:如果張奶奶只在一家醫院看病,那她所做的檢查CT 1200元,B超120元,肝功70元,總共是1390元,可由於輾轉了三家醫院,這檢驗費就變成了4120元。張奶奶覺得這錢花得冤枉,而花過這種冤枉錢的患者,還不止張奶奶一個人。
我們採訪中許多患者都認為,既然都是三級甲等醫院,近期的檢查就應該各醫院通用,重復檢查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有一個患者甚至給我們發來電子郵件説:這是醫院爭相購置進口醫療設備,為儘快收回成本的結果。那原因究竟是不是患者猜想的這樣呢?
地壇醫院醫務科科長陳一凡告訴我們説:做這些檢測各醫院的方法不一樣,而且對病人診斷做的檢測,是為了一旦病人和醫院發生糾紛,醫院要拿出自己的證據,新的《醫療事故鑒定條例》出臺以後,實行舉證倒置,要是不做這些檢測,拿別的醫院的檢查作為證據,就不太好説了。
我們也電話採訪了其他一些醫院,發現導致重復檢查主要是這樣幾個原因:
1、為了回收醫療設備成本;
2、醫生為了正確診斷,因為各家醫院的檢測方式方法不一樣;
3、醫院為了免責,方便舉證倒置。
不過,只有在一些小醫院,重復檢驗才是為了回收醫療設備成本,而一些著名的綜合醫院是根本不愁回收醫療設備成本的,更多的醫院重復檢驗是大夫為了方便自己診治。因為即使是檢測同樣的項目,但各家醫院選用的試劑不同,操作的方法也不一樣,採用的標準值也各異。比如同樣是查肝功,有的醫院只檢查10項,有的醫院要檢查15項,同樣是做乙肝五項檢查,有的醫院用的進口核,有的醫院用的國産核,醫院的大夫更習慣用自己醫院的標準值來進行診斷,所以他們會要求患者重新做檢查。
不過導致重復檢驗的最重要原因是為了免責,因為2002年4月1日出臺的《民事訴訟適用證據規則》裏面規定:醫療訴訟適用舉證倒置。醫院認為:用自己醫院的檢驗結果做證據這樣比較有説服力。
這樣看來,患者有患者的苦惱,醫院確實也有醫院的難處,難道重復檢驗就真的沒法解決了嗎?
患者覺得醫院的做法只是考慮了自身,沒考慮患者,他們説醫院幹嗎不統一檢驗標準,而且可以有一個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專門來作檢驗,並提供證據。既然醫院重復檢驗最重要的原因是由於《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要求醫院舉證倒置,那國外是怎麼處理這類問題的,有沒有我們可以借鑒的方式?對此,《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起草人之一,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孫東東教授告訴我們:世界各國都有這麼一個過程,比如在美國80年代就出現了醫療檢驗費的無限增高,90年代又回落了,這不是美國的醫生自律了,而是美國的保險機構不幹了。因為他們發現醫療費用大幅升高,但病人的健康並未大幅提高,最後一查發現是美國醫生規避責任,你來個病人我乾脆都給你查一遍,省得你到時候找我,實際這是醫患雙方都在維權,維權的結果導致了這麼一個醫過性的暫時的規避責任,也叫陣痛過程,希望醫患雙方都正確地看待醫療風險,可能這個過程就會縮短。
據了解,北京市衞生局已經開始着手解決這個問題了,他們打算在技術條件相當的醫院統一檢測試劑、統一操作方法,使這些醫院的檢驗結果可以互通。我們希望更多的地方能像北京一樣趕緊行動起來,使重復檢驗的問題能早日解決。《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