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的吳先生因為找不到手機檢測機構,沒法申訴自己的主張,武漢的余先生能找到珠寶檢測機構,卻因為和廠家的檢測結果不同,致使問題也得不到解決,檢測難成了他們維權路上的攔路虎。而有着這樣遭遇的,不只有吳先生、余先生兩個人。據了解,中國消費者協會在2002年受理消費投訴690062件,解決649909件,這沒能解決的40153件投訴,大部分都和檢測難有關。那檢測難究竟難在哪呢?
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董京生説,這是個歷史問題,羽絨服、皮鞋也都發生過類似問題,現在都解決了,新的問題主要發生在新興的消費領域,比如一些10萬元以上的商品,像汽車、商品房等等,在去年的投訴中,新興的消費領域産生糾紛,如需要檢測鑒定,難在找不到相應的機構。
據了解,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目前正在積極地解決這一問題,他們打算對一些企業實驗室、外資實驗室、甚至是個人實驗室進行資質認證,以儘快的解決消費者找不着檢測機構的矛盾。如果您要檢測的是一般産品,可以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出臺的《有關消費爭議的商品送檢規定》的通知,到其中公佈的294家受理消費爭議的商品檢驗機構去進行檢測。不過檢測難的問題,並不是找着了檢測機構就能得到全部解決。
北京的王律師處理了很多消費糾紛案件,他説由於一些商品的檢測費用甚至超過了商品本身,這給消費者維權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像有人洗皮衣,本身才幾十,可後來為了證明是洗花的,就要花幾千元的檢測費。日常糾紛標的很小,但是做任何一次檢測費用都很高,遇到這種情況,消費者一般是兩種做法,一種是堅決和你打,打到法院看這些費用最後由誰來承擔,一種是忍氣吞聲,大不了假酒就不喝了。王律師還説,現在消費者的維權意識越來越高,對檢測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檢測機構何不也按市場化的方法運作,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薄利多銷,不是兩全其美嗎?
看起來,王律師的建議挺好,其實檢測機構也該轉換點經營思路,現在的消費者是市場經濟環境中的消費主體,不如把檢測的門檻降低些,對自己的發展也有好處。據了解,眼下有些消費者煩惱的既不是找不到檢測機構,也不是付不起檢測費,而是心煩檢測結果不一樣。
那如果遇到這種問題又該怎麼辦呢?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肖良主任説,由於檢測的技術性很強,各檢測機構的設備不同,使用的方法不同的,因此結果不同也不奇怪。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委託一個更權威的第三方再進行檢測,在這裡,我們告訴大家一個網址:www.cnca.gov.cn ,這是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網址,進入實驗室和檢測管監管窗口,您可以查詢到所有國家級權威檢測中心的地址電話。肖主任還特別提醒大家:在選擇檢測機構時,不僅要看它是否獲得資質認證,還要看它獲得認證的是哪個項目。
比如想檢測計算機,檢索後您就會在屏幕中發現8個國家級實驗室,有檢測微型電子計算機的,有做計算機網絡的測試的,有檢測計算機和外部設備的等等。不過也有人對檢測結果不一樣的現象有其他猜測,比如檢測機構會否故意讓檢測結果對廠家有利呢?其實要防止這種現象也有辦法,消協的董秘書長便給有關部門出了個主意:即嚴格資質管理,也就是在檢測機構進入市場時要嚴格控制,其檢測出的數據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檢測鑒定機構應該是全國的,不應該是地方性的,以免形成地方壁壘,更要社會化、公開化,仲介化。
當檢測人員和檢測機構,要對他的行為完全承擔後果時,相信檢測結果就會公正許多。相信隨着大家對檢測的問題越來越重視,有關的規章制度將會逐步完善,檢測難的問題也終將得到解決。《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