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博士張玉琪、主任醫師馬振宇等,在王忠誠院士和羅世琪教授指導下,採用開顱新方法:經胼胝體—透明隔間隙—穹隆間入路和經額部縱裂入路,近五年來共治療了顱咽管瘤患兒158例,腫瘤全切除率94%,死亡率不足1%。術後出現的並發癥經藥物控制在出院前都恢復較好,使下丘腦功能損傷降低到最小程度,大大提高了患兒的生活質量。
兒童顱咽管瘤是一種良性的顱內腫瘤,治療首選開顱手術。但因腫瘤生長部位深,周圍血管多,基底動脈環、視神經、視交叉、垂體柄和下丘腦等重要組織都環繞其中,特別是與下丘腦緊密相連,術前極易誤診,術後又易復發,而該病導致的尿崩症、高或低鈉血症、癲癇等並發癥是嚴重影響兒童健康的難題。
張玉琪、馬振宇等通過病理形態學研究發現,兒童與成人腫瘤不同,成人顱咽管瘤以實性為主,兒童主要是囊性變和鈣化,腫瘤好發於三腦室內或鞍上,用國際公認的傳統翼點入路只適合腫瘤位於腳間窩或向側裂方向生長者。額底入路切除兒童顱咽管瘤有一定的局限,而採用經胼胝體—透明間隙—穹隆間入路或經額部縱裂入路有許多優點。對於三腦室腫瘤,選用前種入路,不僅切口小,對正常腦組織損傷小,而且瘤體在直視下可達到近全切除,能解除腦積水梗阻,減輕下丘腦損傷,同時胼胝體切開能預防術後癲癇發作。經額縱裂入路,對鞍上腫瘤暴露充分,醫師術中能看到垂體柄,可有效保護視交叉和前交通動脈,避免額底入路極易導致的單側嗅神經損傷。 《中國醫學論壇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