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藥名家檔案】蔣伯齡,浙江人,1936年出生,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研究員,全國中醫眼科學會委員。擅長治療角膜病、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科疾病。
【解説】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在五六十年代是一個群英薈萃的地方,全國各地的著名中醫組建了這家醫院,當時眼科是廣安門醫院的重點專科,白內障針撥術更是享譽全國,正是這所醫院隨後又造就了許許多多的人才,蔣伯齡就是在醫院眼科最輝煌的時候來到了廣安門醫院。
【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 蔣伯齡】 從學術上來説,我們有兩位老中醫,還有一位中醫造詣很深,而且學過西醫的中學西醫,帶着我們一幫年輕人,所以當時學術上面和臨床上都是蓬蓬勃勃、朝氣蓬勃。
【解説】蔣伯齡畢業於南京醫學院醫療係,被分配到了中醫醫院工作後,他給自己訂下了一個方向,就是要學百家之長以求得最佳治療效果。
【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 蔣伯齡】 我覺得西醫好,中醫好,如果兩個我都學的話,我就應該説是更好。
【解説】蔣伯齡系統的學習了西醫學的知識,但他對中醫學的觀點也不排斥,甚至為很多中醫眼科的治療方法着迷,他很想再系統的學習一下中醫的理論,1964年,他終於等到了這樣一個機會。
【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 蔣伯齡】 到了1964年,正好北京市衞生局舉辦一個西醫學中醫研究班,那麼我就積極要求參加,在那個班裏面我就是系統學習中醫,學了兩年多,另外我還跟名老中醫,現在早已經過世了那幾位,跟他們一起隨證學習。
【解説】帶着兩種系統學説的觀點,蔣伯齡重新又投入到臨床治療中,他發現中醫中藥的治療有着奇妙的作用,視神經萎縮當時被西醫學派認為是不可逆轉、沒有治療價值的。但在中藥的治療下,有些視神經萎縮的病人病情又有了明顯的改善。
【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 蔣伯齡】 當時的視神經病、視神經病,很多人都覺得視神經已經萎縮了,那麼就只能放棄了,臨床上就放棄了。有些人就跑到我們中醫研究院來試一試,而且在治療過程中,他視力比原來初診的時候提高了,這個對我啟發很大,就是説以中醫的整體觀點來治病的話,比僅從局部考慮要好,這樣思路就寬了,而且確實臨床也得到一定的療效,所以這樣就增加了我學中醫的信心了。
【解説】在臨床治療上,蔣伯齡採用了許多中藥治療的方法,但眼科的疾病種類繁雜,中醫的診斷方法有限,這樣辨證施治的長處就不能充分施展,因此辨證就不是很清晰,在這種情況下,蔣伯齡認為中醫治療眼病有一定的局限。
【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 蔣伯齡】 因為當時的歷史條件,當時的中醫看不到眼底變化,雖然説中醫講:望、聞、問、切,雖然有望診,可望診他沒有這個儀器來看到眼底,僅憑幾個表面症狀,他的診斷就比較籠統,治療起來當然針對性也不是很強了。所以説如果把局部和整體、把現代科學技術和傳統中醫整體觀點都結合起來的話,就比較完美了。
【解説】1981年,蔣伯齡又來到北京同仁醫院進修。在這裡他發現,西醫眼科從治療到診斷都有許多突破。影像學的發展給眼病診斷提供了更加科學的證據,治療上已經開始利用精密電子儀器,進行顯微手術,這讓他感到十分新鮮。
【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 蔣伯齡】 我到同仁醫院是為解決兩個問題,一個就是手術學,補充了中醫比較薄弱的一個方面;第二個就是提高診斷水平,對眼病的具體的眼病的診斷水平和對病的認識的水平,這樣我想自己在眼科臨床上來説,就覺得比較自如了。
【解説】1986年,蔣伯齡又有了到美國學習的機會,在美國,他把他的臨床發現與美國同行進行交流,他對眼病的一些見解很受同行的讚賞,而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也為他開啟了新的研究思路,回國後他將自己積累了幾十年的中醫經驗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提出了中藥與激光並用治療眼病的方法,臨床上收到了很好的療效。
【中醫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 蔣伯齡】 因為有些病理組織的改變,依靠吃藥達不到好的效果,如果中藥能解決,激光就可以不用了,如果新生血管有出血傾向的話,靠吃藥起效慢,會耽誤時間,所以該用激光就要及時用。那麼兩者是什麼關係,如果用中醫成語來説,一個治標,急則治標,治標我用激光,緩則治本,如果你不是出血跡象很明顯的話,那麼我就用中藥調理。
【解説】蔣伯齡從踏上醫學院那天起,就努力刻苦學習。他汲取了大量的傳統中醫和現代醫學的知識,併為治療各類眼病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