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名家】陳鏡合

【醫藥名家】陳淑長

【醫藥名家】黃培新

【醫藥名家】尹常健

【醫藥名家】王秀雲

【醫藥名家】莫成榮

【醫藥名家】王書臣

【醫藥名家】費開揚

【醫藥名家】林洪生

【醫藥名家】何煥榮

【醫藥名家】吉良晨

【醫藥名家】周平安

【醫藥名家】陳彤雲

【醫藥名家】唐玉秀

【醫藥名家】俞才鈞

【醫學名家】鄧成珊

郭志強

郭維琴

龍瑞敏

謝海洲

王懷義

鄧鐵濤

王世成

張友仁

李素卿

周靄祥

張吉

閻洪臣

張聖德

崔金海


【醫藥名家】徐治鴻



  【名家檔案】徐治鴻,1933年生,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中國中西醫結合口腔學會副會長,中國國家藥品監督局新藥審評專家。擅治口腔扁平苔蘚、復發性口瘡、乾燥綜合徵、天皰瘡、白塞氏綜合徵等口腔疑難病症。

  【解説】許多人人生事業的選擇,都是在中學畢業時完成的。口腔醫學專家徐治鴻也不例外,1951年,填報大學志願的時候,他憑着一個年輕的想法,在最喜歡的醫學院校中,選擇了北京醫學院的口腔專業。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 徐治鴻】

  為什麼選擇口腔呢?我認為口腔專業在當時的情況下,醫療器械、設備都是很新鮮的,我感覺很先進,內科、外科我沒有選擇,就是因為我面對非常痛苦的病人,我感到有點顧慮,所以這方面我就沒有選擇,這樣第一志願我就報了口腔醫學系。

  【解説】1957年,徐治鴻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北京口腔醫院工作。四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北京醫學院組織的半脫産學習中醫班,雖然這是個只有三個月的短期培訓班,但就是這短短的90天,給徐治鴻的專業思想注入了新鮮的氣息,並由此確定了他今後一生的專業方向。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 徐治鴻】

  學完中醫以後,我就遇到一個復發性口瘡很嚴重的一個患者,是新華書店姓董的售貨員,30多歲,我們當時用了很多西醫的辦法給他治療,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後來我就想,我可以試試用中醫來給他治一治,我就把我所學的中醫知識,根據口腔的特點,給他進行了辨證,採取一些清熱、滋陰、瀉火的辦法,治療了1-2個月,情況大為好轉,後來情況也很穩定,病人也很高興。由此我就嘗到了一個甜頭,我就感覺到,以後我逐步地要把中醫和西醫醫結合起來,來給病人治療疾病,更好地解除他們的痛苦。

  【解説】1970年,徐治鴻懷着要把傳統中醫學經驗運用到口腔醫學當中去的願望,他再一次重返中醫課堂,進入了北京中醫學院西醫學習中醫班,成了這個班幾十名學員當中唯一的一名口腔醫生。學習結束一年後,由徐治鴻主持的中國第一個口腔中醫、口腔中西醫結合診室正式開張,這也是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個中醫口腔科室。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 徐治鴻 】

  首先結合起來的開端,我想從口腔粘膜病下手,因為什麼呢?當時口腔粘膜病在口腔科是一個疑難之症,缺少有效的辦法,因此我當時就以復發性口瘡、扁平苔蘚、多形性紅斑這幾個主要的口腔粘膜病為開端,我就想,先把這幾種口腔粘膜病抓起來,用中藥、西醫這兩種辦法給他治療,然後不斷地摸索,然後把病種再不斷地擴展,擴展到其他的口腔學術領域當中去。

  【解説】由於傳統中醫學沒有關於口腔這一學科的單獨論述,徐治鴻就在實踐中自己摸索。他經常自己上山採藥,結合臨床實踐擬訂處方。經過30多年的不斷努力,徐治鴻的許多方劑和觀點已經被國內外的同行所採納,並在臨床上受到了患者的讚揚。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 徐治鴻 】

  我認為治療口腔粘膜病是以調理為主,我不太主張大清大補,因為我們現在人的體質基本上還是可以的,如果給他大清的話,清火很重、時間很長,這個病人的體質就要下降,抵抗力就要下降;如果給他補的太厲害,這樣的話,火可能夠更要大,這個潰瘍會更重。所以我要採取一些調理的辦法,使他的失調的關係能夠平衡下來,這樣來説,他的機能狀態,處於一種由不好恢復正常,高亢、亢進的可以變成低下,這樣來説,取得一個平衡的狀態,人的健康就得以恢復了。

  【解説】徐治鴻的愛人林琼光女士早年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口腔專業,平日裏夫妻間經常會對一些專業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作為中華口腔醫學會理事、著名的口腔專家,林女士對丈夫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口腔疾病,也給予了堅定的支持。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 林琼光】

  因為共同都是熱愛這個專業,他既使是研究中醫,那他也沒有放棄口腔,而是更豐富了口腔專業,尤其口腔粘膜病是比較棘手的,很多病療程很長、病人也很痛苦,這樣的話,你多一種手段,把病人的療效更提高一步,所以我是很支持他的。

  【解説】作為中國口腔中西醫結合醫學的開拓者,徐治鴻對推廣和開展口腔中西醫結合做出了重要貢獻。他説:我只是先行了一步,起了鋪路石的作用,我更希望後來者能夠超過我,把口腔中西醫結合的事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