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曾淑 

王孝濤 

費開揚 

學癡——黃世林 

杏林儒士——孔令詡

王心毓

【醫藥名家】王心毓

【醫藥名家】金世元

【醫藥名家】方和謙

【醫藥名家】靳瑞

醫藥名家:夏桂成

幹祖望

關幼波

鄧鐵濤

醫藥名家:呂培文

醫藥名家:王階 

醫藥名家:張士卿

醫藥名家:陳以平

醫藥名家:唐漢鈞

醫藥名家:鄭紹周

醫藥名家:丁書文

醫藥名家:蔣伯齡

醫藥名家:羅雲堅

【醫藥名家】徐治鴻

【醫藥名家】陳鏡合

【醫藥名家】陳淑長

【醫藥名家】黃培新

【醫藥名家】尹常健

【醫藥名家】王秀雲

【醫藥名家】莫成榮


余紹源



  【醫藥名家檔案】余紹源,1940年出生,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廣東省中醫藥協會消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擅長治療中醫內科雜病及消化系統疾病。

  “記得當年,我愛中醫,別辭故鄉,習岐黃仁術,除瘟治病,杏林遣法,救死扶傷,同學推敲,師心誨授,不負韶光日日長,曾記否,讀傷寒靈素 背誦條章”。這首詩是余紹源1963年從廣州中醫學院畢業時寫下的,四十年的治病救人 潛心專研,終於實現了父親對他的期望,繼承家傳,再造歧黃,回想起剛剛進入到中醫這個浩繁的海洋裏時,最初的認識就是從正確理解陰陽五行開始的。

  【廣東省中醫院內科 主任醫師 余紹源】中醫把陰看成是一種能夠看到的一種器官,一種物質,氣就把它當成一種完全是功能性的問題。所以説中醫的陰陽不是虛幻的,是一種古代的樸素的唯物論。

  【解説】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在他的脾胃論中曾經提出脾胃病的治療應該以補為主。但是由於時代發生了變化,疾病譜也發生了變化,余紹源根據廣州的地理氣候特點認為,現在脾胃病治療應該以運化為主。

  【廣東省中醫院內科 主任醫師 余紹源】我覺得核心就是這個運字,運化的運,胃腸最後就達到運化,你看我的這個方充分體現,比如大便不通,我也是用些運化腸蠕動的藥,所以我採用羌活、防風,我是用這類的藥,為什麼呢,就是它能使得胃腸蠕動,加強蠕動的力度。

  【解説】偶有閒暇,余紹源都會來到廣州的古文化街上,在古玩字畫店中流連忘返,仔細品味着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蘊的藝術品,享受着它們帶給他的快樂.由於自幼受到家庭的影響,余紹源詩詞歌賦都有很好的功底,特別是當他學習了中醫以後,更加感到中國的古典文學對學好中醫的重要.

  【廣東省中醫院內科 主任醫師 余紹源】因為古書都是用古文字寫的,所以如果你古文字不精通,你看不懂就不能夠理解它其中的內容。

  【解説】金元時期有一首著名的湯頭歌訣《清胃散》,它是這樣寫的"清胃散用新麻連,當歸生地牡丹全,或益石膏平胃熱,口瘡吐衄及牙宣"。但是余紹原在臨床中感到他並沒有講出此方的真神,於是他把這首湯頭歌訣作了改動。"清胃新連歸地丹,胃中火熱上新頑,牙齦糜爛唇腮腫,瀉火滋陰涼血間"

  【廣東省中醫院內科 主任醫師 余紹源】最重要是後面一句,瀉火滋陰涼血間,也是説它主要功能是一個瀉火 一個滋陰,一個涼血,這三者才是它的主要的功用。

  【主持人】1970年,余紹源響應政府把醫療衞生的工作重點放到農村的號召,回到了家鄉惠州.由於當時農村的醫療條件差,有許多急症病人得不到及時的救治,送到醫院時已經很危重了,這樣的情況在大城市很難遇到,這使余紹源有了很多臨床實踐的機會.有一天清晨,一名男子抱着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急衝衝地闖進了醫院,余紹源看到孩子昏迷不醒,渾身出現了紫斑.他仔細檢查後認為,病人患的是急性腦炎.結果幾服藥下去,病人的症狀就緩解了。

  【廣東省中醫院內科 主任醫師 余紹源】那個小孩從中醫角度來講呢,就是衛氣營血,已經進到這個血分去了,是最後的一關了,這個病人經過治療好以後呢,我感觸很大,我覺得如果我沒有這段的經歷,可能我以後也碰不到這樣的病例。

  【解説】十年的農村生活讓余紹源得到了很多,而余紹源高超的醫術也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健康.由於農村交通不便,有很多病人都是通過電話請余紹源診治的,由於診斷準確,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於是當地人送給了余紹源一個“隔山開炮”的雅號。對此,余紹源十分感慨,特地作詩一首來紀念這一段難忘的經歷:

  出診歸來月正中

  滿身尤帶稻香風

  病孩安睡知無礙

  藥石欣投信有功

  劍膽驅邪能伏虎

  琴心卻病可降龍

  雕蟲小技酬心願

  父老相逢一展容

  【解説】1983年幽門螺桿菌的發現對胃部炎症的治療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余紹源和同事們在臨床中發現僅用殺菌的方法治療胃炎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有一部分病人雖然殺了菌,但是症狀不僅得不到改善,反而更嚴重了.針對這種情況,余紹源篩選出了四味中藥製成”胃炎清”藥片,取得了明顯的療效.

  【廣東省中醫院內科 主任醫師 余紹源】它侵犯人體以後引起一系列濕熱的症狀,因此我們就以這個清熱解毒的中藥為主,輔以理氣、益氣和活血的藥,我們也做了動物實驗,也做了臨床試驗,而且我們現在的確也是用這類的藥去治病,那效果還是不錯,菌殺了,病人的症狀也改善了。

  【解説】竭力磨磚祈作鏡,誠心點石欲成金.這個座右銘跟隨余紹源行醫已經四十餘年了,治病、育人、寫書也成了他工作和生活的真實寫照。

  【余紹源】中醫説六十成材,也就是説到六十歲這樣一段年齡他才能總結自己一生的經驗。  (來源:《中華醫藥》欄目)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