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毓

【醫藥名家】王心毓

【醫藥名家】金世元

【醫藥名家】方和謙

【醫藥名家】靳瑞

醫藥名家:夏桂成

幹祖望

關幼波

鄧鐵濤

醫藥名家:呂培文

醫藥名家:王階 

醫藥名家:張士卿

醫藥名家:陳以平

醫藥名家:唐漢鈞

醫藥名家:鄭紹周

醫藥名家:丁書文

醫藥名家:蔣伯齡

醫藥名家:羅雲堅

【醫藥名家】徐治鴻

【醫藥名家】陳鏡合

【醫藥名家】陳淑長

【醫藥名家】黃培新

【醫藥名家】尹常健

【醫藥名家】王秀雲

【醫藥名家】莫成榮

【醫藥名家】王書臣

【醫藥名家】費開揚

【醫藥名家】林洪生

【醫藥名家】何煥榮

【醫藥名家】吉良晨


杏林儒士——孔令詡



  【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主任醫師 孔令詡】任脈呢,任一身之陰,督脈督一身之陽,所以這個任督兩脈實際上是一個陰陽的總交會。

  【解説】這位溫文爾雅的講解者,就是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的主任醫師孔令詡。熟悉他的人都喜歡聽他文采飛揚地講解各種中醫理論,而他卻將這濃濃的書卷氣歸因於自幼家學的影響。

  【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主任醫師 孔令詡】祖父對我的教育從一開始是從這個中國傳統文化上開始的。我記得小的時候,他並沒有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教給我中醫,而是説三歲的時候就開始教我認字,然後到沒有上小學之前就開始請了老師,好像是前清的老秀才,講這個四書五經,《中庸》、《大學》、《論語》、《孟子》。

  【解説】孔令詡1939年出生於一個中醫世家,而他唸唸不忘的祖父便是當年名滿京城的四大名醫之一孔伯華。祖父不僅給他施以文化上的影響,其高超的醫術更是讓他至今難忘。

  【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主任醫師 孔令詡】他去世那年,就是休息在家,不看病。我的小妹妹就在他跟前玩,祖父就盯着看她,看了一會,然後就把我父親叫過來了,就説"貢之,趕緊給她開藥,這孩子是大頭瘟。"

  【解説】全家人在將信將疑中為孔令詡的妹妹準備好了中藥,沒有想到的是,就在當天晚上,這服中藥就派上了用場。

  【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主任醫師 孔令詡】又過了一會,她就忽然發作了,又哭又鬧,就説頭疼得厲害,好在那邊藥已經煮上了,趕緊就給她喝上,喝上以後呢,很快就平復了。

  【主持人】中醫常講,望而知之謂之神,意思是説,醫生僅憑觀察就能判斷患者的病情,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孔伯華就是通過觀察發現了孔令詡小妹的病情。而祖父孔伯華精湛高超的醫學造詣也給了孔令詡很大的影響,成為日後督促他不斷學習積累,精研醫術的最大動力。

  【解説】孔令詡1964年北京中醫學院畢業後,分配在吉林省中醫藥研究所工作,1985年他調到了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幾十年從醫經歷中,他不斷拓展自己的領域,先後涉及消化、呼吸、泌尿、循環、腫瘤等多系統疾病的診療,後期又主治疑難雜症,可以説他的涉獵十分博雜。對此,他也有自己的觀點。

  【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主任醫師 孔令詡】作為一個專科醫生,應該説是最容易深入,也最容易取得成績,而作為一個涉及的科目比較廣泛的(醫生)的時候,難度就比較大。因為你需要掌握的知識太多,你的這個疾病的認識,從中醫角度説它是一個全方位的,從外到內的這麼一個認識。辨證並不受限於説,是不是臉上的病,或者説表皮的病就一定是皮膚科,它有時候不是,有時候是。

  【解説】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孔令詡體會到,中醫辨證論治需要把握根本,在廣泛掌握前人經驗,細緻區別各種中藥功效的基礎上才能準確到位。這也形成了他的診治風格。不少患者經過他的診治以後,療效十分顯著。

  【患者】我是去年9月12號得了一個突發性的腦血栓,我當時的症狀是,渾身沒有勁,暈倒了,我也走入了其它的地方看了看,效果都不是很明顯。

  【解説】聽説孔令詡擅治各種疑難雜症,崔女士慕名找到了他。

  【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主任醫師 孔令詡】我認為她是一個痰熱阻滯經絡造成的這種情況,所以呢我覺得呢對她來説,需要清熱化痰,疏通經絡,這樣子使他的經絡通暢起來,這個功能呢就可以恢復。

  【解説】由於診斷準確,施治得當,崔女士的病情很快就有了好轉。

  【患者】我是吃了他的藥以後,就是由開始沒有勁,就變得精神一天比一天的好,就每次換方以後,都感覺這症狀,由那個腳都不能夠(動),麻木得不行,腿也不方便,到現在,今年5月份就完全恢復了。

  【解説】獨特的診斷風格和良好的醫風醫德使孔令詡有了較高的聲譽,如今他不僅在多處坐堂,還經常應邀到一些涉外診所出診。其實用他推崇的儒家思想來看,這何嘗又不是兼濟天下之舉呢。

  【主持人】孔令詡自幼就喜愛讀書,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這使他多少有了些儒醫的色彩。但他並不是只重理論,不講實踐,他説,他要在實踐中實現儒家思想與中醫理論的結合。

  【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主任醫師 孔令詡】比如孔子説,中庸之道,其治矣哉。就是他強調是中庸,這是一個最根本的東西。中庸嘛,就是過猶不及嘛,就是又不能太過,又不能不及,其實中醫強調的也是這一點,《內經》説,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就是説陰陽一定要平衡,從中醫的治療原則上看,最終也是要達到一個陰陽平衡的地步,所以從這點上來説,應該説儒家的理論在中醫的思想上已經有一個挺好的體現。

  【解説】在個人研究方面,孔令詡主要側重於養生學。養生,在普通人看來,好像並不是醫生的事情,但它的確又是和醫生這個職業的指導思想,有着密切的聯絡。

  【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主任醫師 孔令詡】養生是需要在你的一生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去注意,不斷地去把握,使你的生活,你的飲食,你整個的工作規律等等都盡可能符合人體健康的要求,這樣你就會活得長,活得好。

  【解説】根據多年的研究結果,孔令詡認為,養生的第一要素來自人的心理,而並非是人的生理。

  【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主任醫師 孔令詡】《內經》有這樣一段話叫"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也就是説做到了這一點,你就會心態平和,正氣存內,那麼你抵禦外邪的能力就強,保持健康的機會就大。我想這是最重要的。

  【解説】這就是孔令詡,名醫之後,如今也是名醫,他以救死扶傷為業,又兼有儒雅謙遜的學者風度。看著他閒來飲茶的安詳,讓我們不禁也生出幾分淡泊從容的心境來。

  【醫藥名家檔案】孔令詡,1939年出生,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主任醫師,擅長治療心腦血管病、胃病等內科各種疑難雜症,尤其對養生學較有研究。

  通訊地址: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養生研究室

  聯絡電話:010-64014411-2598   (中華醫藥提供)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