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是怎樣“動”起來的?

  小朋友們,在今天的節目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畫片中的菲菲是怎樣一步步地“動”起來的——

  這一本本有文字又有畫的是什麼?多像是手繪的連環畫呀!

  這可不是簡單的連環畫,在動畫片的製作過程中叫:分鏡頭臺本。簡單講,是將劇本中文字的故事情節用動畫片所需要的流暢的畫面來清楚地表現出來。

  分鏡頭臺本詳細規定了每個鏡頭的秒數,對鏡頭運動,人物運動的要求和所要達到的效果在這裡都要一一註明。

  動畫片的製作是嚴格地按照分鏡頭臺本進行的。

  在分鏡頭之後,是設計稿的創作。

  一組設計稿就是分鏡頭臺本中的一個鏡頭。創作設計稿時要將其中的人物和場景分開來。一個簡單的鏡頭基本上是人物一張、場景一張;有時背景層次多,還要分前層和後層,那樣一來,張數就多了。

  設計稿要根據臺本做人物動態方式的提示。比如:人物從什麼位置入畫、怎樣轉身、動作停止的位置等,在秒數上要有嚴格的規定,鏡頭的運動軌跡也要標明。

  原畫相當於影視劇中的演員,所要完成的任務就是表演。要明確地將人物一套動作的起止點、轉捩點規定清楚,簡單的説,就是一套動作中的關鍵張。

  通常,一秒鐘的動畫片需要3張左右的原畫,這個走動的鏡頭有5秒鐘,共有14張原畫。注意每張原畫旁的這個標記——意思是:1-7之間需要加5張動畫。這樣一算,動畫要有60多張呢?

  原畫的中間部分就是動畫。把這14張原畫的中間張加進去,菲菲不就自如地走起來了嗎?

  瞧,紙上的菲菲開始在屏幕上“動”起來了吧。

  不過這可不是拍好的動畫片,將一組組的動畫線稿輸入之後,連續放映,就看到了動畫的效果,以此來檢查動作是否順暢、準確。

  該給菲菲點顏色看看啦,先將一張張的線稿掃描到計算機中,經過電腦上色後,菲菲就由黑白變成了彩色。

  好啦,小朋友們,你看明白了嗎?菲菲就是這樣一步步地“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