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常聽到一些求職者説,面試的成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和面試者的“緣份”,這裡所謂的“緣份”就是求職者留給面試者的“印象”,儘管越來越多大公司試圖用比較科學、客觀的方法來挑選合適的人才,但是,面試中的“印象”還是會極大地左右面試者對求職者的判斷。
“誇誇其談”的求職者
面試中,求職者需要在有限的時間裏讓面試者盡可能多地了解自己的優點和價值。因此,他們必須爭取在面試過程中儘量多説一些,但是如何通過言談得體地展現自己,卻是大有學問,有些求職者為了加深面試者對自己的印象,在面試中誇誇其談、東拉西扯,竭力要表現自己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好象招聘的崗位非他莫屬,往往留給面試者“言過其實”、“過於自負”的印象。
“反客為主”的求職者
一般情況下,應該由面試者主導整個面試的過程,並向求職者提出問題。但有些求職者卻反客為主,不等面試者開口,就不斷向面試者發問,特別是那些關於工資待遇等問題,諸如,“你們會給我什麼樣的職位”“你們提供什麼樣的福利待遇”“上下班是不是有班車”“是不是有很多加班”等等,這樣容易引起面試者的反感,認為你對工作以外的東西更為關心。其實,面試者通常是希望求職者,先不要問:“我們能為你幹什麼”而是先告訴我們:“你能為我們幹什麼”
“糾纏不清”的求職者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交談後,面試者會明示或暗示求職者:“今天就談到這裡吧。”但是有些“拎不清”的求職者,繼續纏着面試者問這問那。雖然面試者出於禮貌,一般會繼續耐着性子解答這些問題。但是一種“纏不清爽”的厭煩情緒會油然而生,對求職者先前的一些好的印象也會大打折扣。
“目的不明”的求職者
一些求職者對應聘的公司或崗位不甚了解,對自身的定位也不清楚,但又非常希望得到一個“飯碗”,於是在面試中便問求職者,“你看我適合幹什麼”他們雖然擺出一副願意聽從安排的樣子,似乎很有求職的誠意。但是,面試者常常傾向於認為,一個不知自己想幹什麼或能幹什麼的人,又怎麼能指望他把工作幹好。
“熟人介紹”的求職者
有些人自恃有親戚、朋友或領導介紹,與面試者大談與介紹人的關係,意在向面試者施加壓力。殊不知現代的大多數企業特別是外企並不吃這一套,他們看中的不是求職者與XX人有什麼關係,而是求職者自身的能力、知識和人品。
“家屬陪同”的求職者
有一部分求職者,特別是一些剛踏入社會的青年學生,由家長或其他家屬陪同到面試現場。更有甚者,有些家長越俎代庖,代求職的孩子填表、介紹情況、回答問題。他們惟恐孩子涉世不深,不能正確應對面試中的問題,而失去工作的機會。但是,面試者懷疑,一個事事由別人包辦的人,是不是有能力獨立應付工作的壓力。 (人民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