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繞着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一系列活動已漸漸落下帷幕,消費者對於今年的年消費主題“科學消費”又是如何解讀的呢?有關調查顯示,多數消費者表示願意做一個“科學”消費者,但更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管理,以保護消費者的消費安全。
北京市醫療保險中心的李建玲女士説,不太懂什麼是“科學消費”,但現在覺得食品等消費不是很安全,比如我女兒吃的奶粉吧,因為經常聽説哪個牌子的奶粉激素含量超標,這樣我給女兒喂的奶粉就換着牌子買,這樣不會使毒素在體內積累,降低危害風險。
家住北京市通州區的董先生表示,做到“科學消費”太難了,作為消費者辨別能力有限,如果完全依靠消費者來鑒別産品的質量等幾乎不可能做到,而對於服務消費的質量更是無法預料。對此,董先生現在購物時儘量買實惠的商品,用董先生的話説就是:“就是上當了,錢也不多”。
接受調查的消費者普遍表示,提倡“科學消費”是必要的,在生活中也會儘量做一個“科學”消費者,但廣大消費者作為被動群體以及自身能力的有限,在提高自身“科學消費”能力的同時,還是希望有關政府部門加強管理,使自己的權益受到保護,讓百姓所購買的商品和服務是安全合格的。
據了解,最早由山東省工商局副局長王天仁提出的“科學消費”,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要求、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追求人與自然和諧進步的消費觀念、消費方式、消費結構和消費行為,主要包括安全健康消費、適時適度消費、正確選用商品和可持續消費等內容。
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對中國十九個城市所做的“中國城鎮消費者科學消費狀況”的調查顯示,消費者採取不科學的態度和做法的仍佔有相當的比例。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一方面,今後將繼續普及科學消費知識,讓消費者更多地了解“科學消費”。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安全可靠的消費品,沒有誠信的服務和良好的消費環境,科學消費只能是一個夢想。試想一個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太太怎能精確計算出房屋的面積,而知道所購商品房是“縮水”的呢?
有關專家呼籲,有關部門應儘快制定相關措施,凈化消費環境,讓經營者履行義務、恪守商業道德,以保證消費者的消費安全,讓“科學消費”真正走近普通消費者。(中國新聞網/作者阮煜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