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發現6至7小時睡眠能長壽

泰國雙飛七日遊2000多元?出了國門再掏腰包!

杭州一中學推行“學分制”

廣州人有了房産花錢多

北京實施“進京第一印象工程”

香港推出即食食品含菌量標準

非法仲介花招多 民工求職要當心

北京3月1日起上公廁不用再花錢

廣東中山簡化護照申請手續

我國3月1日起對涉外民商事案件實行集中管轄

公安部負責人説,我國不會取消戶籍管理制度

深圳人信息消費佔日常總支出40%

抽查發現蜜餞産品近一半不合格

國家質檢總局今年將重點打擊假冒農資

廣州樓市重心向二手樓傾斜

哈爾濱市元宵市場衛生狀況好于去年

香港舉行“舊書義賣日”推廣閱讀風氣

上海職業資格證書須“簽證”

北京:小學升初中堅持“四項原則”

天津市醫療服務貼近老人

廣州:節後新增崗位僅4萬 

我國7630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上海市將建立公共人事服務平臺標準化覆蓋全市

節後客流大幅增加 鐵路緊急增加運力

煤氣中毒治療不徹底易患腦癡呆

青島市結婚人數連續六年走低

北京市有5大職業供不應求

“心理諮詢”:誰把質量、價格關?

武漢作出規定縮短小學生在校時間

外地民工來京打工必須持證上崗


富家子揮金如土 警惕新一代"紈绔子弟"



  如今,一些富家子女高消費的花頭千奇百怪,記者日前在上海的幾所工讀學校採訪,了解到的情況是發人深思的。有關專家指出,富翁給子女金錢揮霍,是想提高他們的身份,實際是不但毀了後代,而且毀了自己。

  小新是上海浦東新區一所貴族學校的初二學生,他在小學讀書時成績就不理想,語、數、外鮮有考到70分的。不過,他的父親是一家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的老闆,輕輕鬆鬆花15萬元將他送入一所貴族學校。於是,小新成了睡席夢思,嘆空調,吃美味佳肴的“溫室裏的花朵”。儘管該校配備了一流的師資和高檔硬體,但像小新這樣的擇校生,成績依然是最差的。

  迷戀上網聊天成績倒數第一

  更要命的是,小新染上了上網聊天的癮,他每逢雙休日回到自家的高檔別墅後,便全身心投入網上,整天在BBS、QQ等聊天室找網友海闊天空胡聊以及玩遊戲。而回校後因校方規定學生不準瞎上網,小新就翻墻出校,直奔學校旁邊小路上的“網吧”。他從一下課就逃出去上網,直至發展到逃課去離學校更遠的網吧,幾乎達到瘋狂的程度。小新每個月花在網吧的消費約1000多元,但附帶消費的名目繁多,也需1000多元,有時他居然甩出50元大鈔,僅買回小販5根羊肉串。反正他有的是錢,怎麼任他揮霍也是“毛毛雨”,問題是小新陷入網吧後,因逃課太多,成績在全年級倒數第一。最終他發展到專盯住黃色網站,以致在行動上出格,因屢次潛入女廁所而被送入工讀學校。

  記者在上海西部地區一所工讀學校採訪,隨著一陣怪叫聲一個學生從門口“的士”上跳下。該生告訴老師,自己被職校錄取,學市場營銷。記者仔細打量,只見這少年長得非常健壯,頸上挂一條金雞項鏈,手指上戴著白金老闆嵌寶戒,身上著一套“花花公子”衣褲,一臉傲氣。

  少年自稱“打的”大王

  老師告曰:“説到曹操,曹操就到,他就是高消費的典型。”沒想到,這位“曹操”一聽樂了,接口道:這年頭講究高消費,那才有派頭哪。”問他叫什麼名字,他一晃:“就叫我‘打的’大王得了!” “打的”大王的老爸是一家大公司的總經理,對他從小嬌生慣養,錢隨著他花,尤其是這老總經常有各種卡進賬,他便將其中有數千元數目的龍卡給了兒子,兒子從此以“打的”為樂,還戲稱一卡遊天下。他無論去何方,哪怕離家門僅一步之遙,也要“打的”,因為這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如此開銷,得多少錢供他揮霍?記者問他每月家裏給多少零用錢,這位曾讀初三的學生笑而不答。記者説:“800元差不多吧?”他仰天大笑,“這點錢抽煙還差不多。”據了解,他除了喜好“打的”外,還上舞廳、去蹦迪,老師估計他一個月開銷在3000元左右。

  問他為何嗜好“打的”,原來他認為,打得起“的”的人都是大款,這樣做人才風光,他甚至經常“打的”去蘇州、無錫、杭州、周莊等地遊玩,直至在江南某名鎮嫖娼,被送入工讀學校。

  在名片上印上父母官銜

  上海不少中學生流行發名片,有的在名片上印有父母的官銜,有的給自己封個什麼玩意兒的董事長、總經理、總編輯之類,然後印上家中電話號碼;一些配手機的學生再印上手機號碼。

  在社會轉型期,人們從以前對品牌的忽視到注重名牌意識,這本是社會的進步,但其也有負效應,那就是當下許多中學生一味追求名牌。

  小婧是上海虹橋開發區一所中學的高一學生,她的父親在外資銀行當頭,也屬“新買辦”一類人物。她的家就在著名的“羅馬廣場”。這裡是高檔住宅區,幾乎家家有私人小車,各家的孩子在穿著打扮上爭奇鬥艷,令人霧裏看花。僅以小婧為例,她身上的衣服全是美國、法國的,單腳上的意大利皮鞋就值2500元,每天還要撒上其父從法國巴黎帶來的昂貴香水。

  即便如此,小婧還不滿意,她常常纏著父親帶她坐小車去“巴黎的春天”、“夢爾嬌”、“伊勢丹”、“東方商廈”等高檔大商廈買服裝。如果哪一樣名牌服裝超不過同學,她會毫不猶豫地甩掉,再去購最時髦的。從此,她有了一個“東方小美人”的雅號,以致她成天飄飄然,成績自然一落千丈。

  然而,有一點小婧頭腦是清醒的,她對英語始終不放鬆,現在已達到4級,口語更是頂呱呱。原來,其父早已與美國加州的一所大學聯絡好,等小婧高中畢業就越過太平洋,去啃洋麵包,難怪她心中穩當著呢。

  據上海一些工讀學校老師統計,進工讀學校的學生95%是因高消費所致;至於日益蔓延于中學生的高消費狂潮,確實使人擔憂。

  上海某民辦外國語附中初一學生張雯説:現在是開放年代,只要有錢就可以高消費,我老爸是一家進出口公司的總經理,到底掙多少錢我也搞不清。反正我光進這所名校的贊助費就是15萬元,最近我買的一雙名牌鞋也不過700元,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我們學校花大錢的同學很多。

  有學生覺得高消費很正常

  上海普陀區一所普通初級中學的初二學生秦文紅説:我認為有錢的人可以高消費,但不能沒錢卻要擺闊;如果家長有錢不給孩子消費,他們為了攀比,只好去偷去搶。我的父母都是一般的知識分子,不可能供我高消費,但我也不羨慕一些富家子弟,我感到最自豪的是自己發表了文章,掙到稿費後去消費。

  某中學初三學生白萍説:我認為中學生高消費不宜提倡,但可以在心中有這個想法,因為人總希望生活得幸福、美滿。現在我母親下崗了,父親收入有限,生活只能將就點,因此我從來不與擺闊的同學比。但我要努力讀書,將來當白領,掙大錢,想怎麼消費就怎麼消費。

  上海徐匯區一所高級中學的趙老師説,中學生高消費實際已經成為風氣,我們不能單純地作傳統教育,而應採取疏導的辦法。家長有經濟條件的應該滿足孩子們的消費願望,不然,他們一旦難以滿足願望,就會與家長、老師形成抵觸情緒,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我們學校有過這樣的例子。

  某重點中學的李老師説,由於我們是全國重點學校,進來的學生層次較高,他們對高消費早已習以為常。這一現象固然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我們仍得保持警惕,防止出現一代紈绔子弟,因為生活太富裕的孩子,經不起挫折,將來難以處世,又如何為國效力呢?

  小心敗家子葬送父輩産業

  記者採訪這些“大款”之子揮霍金錢的事例後,心情十分沉重,遂專門邀請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對此發表看法。

  著名社會學家、民進中央副主席、上海大學教授鄧偉志指出,中國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指的是“養不教,父之過”,敗家子葬送父輩産業,現在看來“富不過兩代”就完了。那些富翁自以為給子女金錢揮霍,是想提高他們的身份,實際是不但毀了後代,而且毀了自己,而社會上出現這一現象,是因為富翁的錢來得太容易了,可以為所欲為,這就提醒我們,要採取措施阻止他們不勞而獲、非法而得等等。

  著名社會學家、復旦大學教授胡守鈞認為,社會上消費分高中低的等級,是符合經濟規律的,但服務行業應該將重點放在中低檔,高消費者畢竟是少數,遺憾的是我們恰恰重視高消費,這就助長了中學生之間的攀比風。對富翁而言,自己不應提倡、追求高消費。國外的企業家如美國洛克菲勒,就十分注意教育子女有個約束。如新加坡規定中學生不準穿名牌,台灣不準中學生燙髮,英國皇室子弟與平民同甘共苦等等,我們是否也要採取相應的措施呢?

  中學階段教育極其重要

  著名心理學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林崇德分析道,中學階段是一個人生的關鍵時期,樹立什麼樣的人生觀對他們今後的道路至關重要。中學生青春期外形的劇變,引起心理上的很大變化,他們具有很大程度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們更多的是缺乏辯證思維的能力,對什麼是正確的友誼觀、幸福觀、自由觀和英雄觀還不理解,對於光榮和恥辱、美和醜、香和臭、高尚品質和下流行為、公和私、誠實和撒謊等界限,往往分不清。如果教育不當,或不良的外在因素比較強烈,就容易産生不正當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燕國材則建議,鋻於我國目前貧富分化在不斷擴大,反映在教育上的不公平發展趨勢,以致産生許多貧困家庭的子女,哪怕成績再好也難於上大學、上重點高中或設施齊全的寄宿制學校,而某些“大款”之子,成績再差,只要有錢,就可以上“貴族學校”的反常現象,政府應該想個辦法,引導鼓勵企業家、個體老闆、少數高收入的白領階層把錢拿出來投資教育,以資助“希望工程”,讓寒門子弟得到良好的教育;而不能讓“大款”們任意揮霍金錢。

  高消費擴大社會兩極分化

  記者認為,高消費席捲大都市的現象,是與改革開放大潮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相悖的逆流,它反映了封建主義毒素和西方資本主義腐朽人生觀對我們社會的影響,是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突出表現。

  然而,當那些富翁縱容子女追求高消費之際,他們忘記了中國尚有7000萬民眾沒有解決溫飽問題,許多窮鄉僻壤的農家子弟連幾元錢的書費都交不起;僅以上海而言,目前已有十幾萬貧困中小學生。因此,高消費擴大了社會的兩極分化,它不僅敗壞了社會風氣,而且在下一代身上培養了好逸惡勞的奢侈之風。 (東方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