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春節期間可喝上三級以上優質水

北京企業離休人員養老金上調

權威部門認為藥品降價還有空間

民航總局局長劉劍鋒:堅決打擊機票暗扣銷售

住房分配貨幣化計劃有望3月底出臺

勞動保障部要求進一步安排好困難群眾生産生活

衛生部要求食品不可“回爐再造”

青島:“法律援助溫情卡”情暖千萬家

移民城深圳近6成人春節不回家

上海:春節前夕抽查顯示保健品二成多不合格

山西:醫藥費用增長過快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香港推出馬年四色紀念印及明信片

我國戶籍制度關係重大不會被取消

建設部強調:住宅建設必須面向普通百姓需求

切實保障春節期間食品衛生安全

春節津城更靚

北京市勞動局:春節頭三天加班給三薪

上海律師每小時最高收費3000 百姓嫌高律師説低

十五趟火車十趟晚點 廣州終到正點率不達標

首都機場不堪春運重負 旅客因排隊可能無法按時登機

桂林將對全國開放旅遊市場

工商總局公佈抽查質量不合格電暖器電熱毯名單

我國首次公佈米、面、油等五類食品的全國抽查結果

京郊農村將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成都市人口出生率出現30年最低水平

石家莊人才市場火爆

上海勞動保障推出夜間諮詢服務

北京今天起水價上調 居民用水每噸2元

欲用假學生證購買半價火車票者 當心承擔法律責任

鐵路部門提交無座票售有座價依據


洶湧人潮引出沉重話題--“春運現象”透視



  人潮洶湧,車輪滾滾。一年一度,春運又至。

  根據權威部門的預測,今年春運40天中,運輸部門將運送旅客17.4億人次,相當於全國三分之二的人出門打了個來回。

  春運,是中國經濟生活中的獨特現象。每到此時,農民工這一“城市的候鳥”,就踏上返鄉的路程。持續十多年的春運現象,記錄著我國從傳統的農業國家大步走向工業化、現代化國家的有力步伐。同時,愈演愈烈的春運潮提醒我們,確立有效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加快我國走向城市化、工業化的步伐,成為擺在決策者面前的一個嚴峻挑戰。

  走向工業化的鏗鏘步伐

  最近幾天,北京、上海、鄭州、成都、廣州等地的車站、機場、碼頭,人流如潮。成千上萬的民工從這裡出發,返回家鄉,形成猛烈的“民工潮”。“春運現象”,與“民工潮”伴隨而生。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隨著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實施、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我國農業勞動力嚴重過剩。大量年輕體壯的農民甩掉“故土難離”的傳統思想,勇敢地走向城市,開闢新的天地。同時,外資的大量涌入,工業化步伐的加快,東南沿海以及大中城市對勞動力産生了巨大需求。一年一度的春運,應運而生。

  春運一到,國家都要召開由交通運輸部門、勞動部門、公安部門等參加的春運會議,進行部署。交通部門也逐步摸索出了應對經驗,春運走向有序。但是,春運仍然年年充滿疲憊,年年“票難買,路難行”。春運的人流也一年高過一年。

  農民工多是從內地流向沿海,從農村流向城市,從四川、貴州、安徽等中西部地區,流向富裕的東部地區。農民工不但造福當地,而且“空手出門,抱財回家”。單一個四川省,每年打工者匯回的錢就高達200億元。

  春運車輪傳遞出我國從傳統的農業國家走向工業化的鏗鏘步伐,這是一種不可阻擋的自然經濟規律。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劉易斯有一個著名的二元經濟結構理論。一個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傳統農業部門存在著大量收入低下的勞動力,工業部門可以獲得無限供給的勞動力,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農業部門的剩餘勞動力消失為止。世界發達國家的歷史驗證了這一理論,一國實現工業化的過程,必然伴隨著農業勞動力轉向非農産業的過程。我國正處在這樣的變革過程中。

  “候鳥”為何越來越多

  春運中,農民工如“候鳥”一樣大規模流動。透視這種現象,可以看到我國進一步發展中面臨的經濟和社會難題。

  農民收入低是造成“候鳥”不得不遷徙的直接原因。國家統計局農調隊曾做過調查,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人均年工資已超過1萬元時,1999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年純收入僅為2210元。1997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4.6%,此後一路下滑,2000年為2%,2001年更低,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從未有過的現象。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民工潮”是我國農村改革陷入停滯的折射。

  數量巨大的“進城民工”無法有效地融入城市社區,成為擺動在城鄉之間的邊緣人群,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是“候鳥”擠在春運中飛來飛去的根源。我國1958年頒布了《戶口管理條例》,嚴格劃分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控制農業人口遷往城市,以戶籍制度為核心的城鄉隔離體制從此奠定下來。城市戶籍制度的閘門,把絕大多數已經在城市裏工作多年的農民擋在城外,他們無法在城市紮根,只好在家鄉和工作地之間來回跋涉。

  城市化步伐緩慢,則使農民工無法逐步被接納到城市體系之內,只好每年被春運“檢閱”一次。資料顯示,1998年我國城市化率為30.4%,發達國家高達75%。農村剩餘勞動力無法大規模地向城市真正地轉移。雖然到1999年,全國建制鎮數量達到1.9萬個,我國市鎮總人口由1978年的1.7億人,增加到2000年的4.58億人,但這種鄉村城鎮化政策導致了生産力佈局的分散,制約了城市化的正常發展,小城鎮無法將農民留下來,農民工仍然游離在城市之外。

  必須引起注意的是,由於農村人口不能逐步轉移到城市之內,我國絕大多數農村人口依靠落後的農業維持生計,收入水平低,不能為城市工業提供持續發展的國內市場。尤其是在國民經濟需求不足的情況下,農村消費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工業進一步發展的巨大障礙。

  春運何日退出歷史舞臺

  春運中的洶湧人流,將一個沉重的話題擺在了我們面前。不管情願不情願,不管大城市是否接受,甚至制定了許多限制性措施,但農村剩餘勞動力仍以不可阻擋之勢,從土地上脫離出來,向城市進發。

  有專家預測,“十五”期間,我國將面臨5000萬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的問題。春運人潮中透視出的當前中國經濟難點問題,都是事關中國發展前景的急切問題,而不是簡單的旅客走得好不好的問題。我們必須找到農村人口城市化的路子,將這些轉移出來的勞動力合理接收下來,以此促進國家工業化的發展。如果聽任春運人潮年年上漲,則有可能拖整個經濟發展的後腿。有經濟學家指出,當前,我國急需解決的幾個問題有:

  必須採取措施,增加農民收入,吸引部分“候鳥”停止遷徙。我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64%,開拓農村市場是擴大內需的重點。由於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民最終消費需求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比80年代中期下降了一半。農村市場萎縮,反過來制約了國家工業化發展步伐,抑制了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吸收。國家必須增加對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促進農業發展。要用産業把農民聯絡起來,用經濟手段組織農民走向市場,增加農民收入。

  打破城鄉分割,調整現行戶籍制度,逐步實行人口登記管理制度,使一部分具備條件的農民由常年性外出務工轉變為穩定性移民。根據北京市1999年外來人口普查,外來人口在北京居住的時間居住3年以上的農民工佔19.4%,有10.4%的人口在京居住時間達5年以上,舉家在京的越來越多。城市政府方面有必要在規劃建設上確立他們的安身立命之所。只要勞動者在城市有較為穩定的工業和收入來源,都應視為城市的居民,在子女入學、購買住房、社會保險等方面給予城市居民待遇。

  堅持走城市化道路,將農村剩餘勞動力吸納進城市體系。國家要放開小城鎮戶口,為農民進鎮落戶創造條件,用人單位必須為農民交納社會保險費用。據有關資料,印度、印尼、泰國等發展中國家,如果農業向工業轉移一個勞動力的話,則向第三産業轉移1.5至2.9個勞動力。而在我國,只轉移了0.3至0.6個。讓農民進城入鎮,人口的集中對基礎設施建設和第三産業將産生需求,會産生一個巨大的就業市場。

  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後,西部地區投資迅速增多,許多農民工開始向西部轉移。春運中,從新疆、西安、蘭州、青海等西部地區開出的列車趟趟爆滿。我國中西部地區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比重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至20%,國家可有組織地讓農民參與西部大開發,為西部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就業途徑,促進西部城市化發展。

  我們期待著,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當我國80%的人口在城市,20%的人口在鄉村時,春運潮從中國的歷史舞臺上消失。(林紅梅 趙承 江泓)(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