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説,現代化的腳手架是進城務工青年撐起的。據估算,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廣東省,進城務工青年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高達25%以上。然而,共青團廣東省委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進城務工青年的地位與貢獻極不相稱,他們的權益保障亟待加強。
據調查,廣東省現有2629萬進城務工人員,其中85%以上是青年,進城務工青年人數約佔全國總數的1/4,居各省份之首。他們當中,65.5%為從事苦、臟、累、險工作的普通工,勞動保護條件極差,工作環境差,經常加班加點,超時疲勞工作現象十分嚴重,80.5%的人每天工作10-14小時,47.2%的人沒有休息日,少數人能領到每小時不足3元的低微加班費,大部分人沒有加班費。
超過半數的務工青年每月只有400—800元的微薄收入,而且很不穩定。他們所在三資企業、私營企業中,64.4%存在拖欠工資、剋扣或拒發工資的現象,有的務工青年辛苦1年,血汗錢卻被無限期拖欠。大多數進城務工青年除維持基本生活需要外,還需節衣縮食寄錢回家,這就使他們的生活質量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線上。
企業(工廠)普遍嚴重違反勞動法有關規定,有31.5%的企業(工廠)老闆對員工有打罵現象,嚴重侵犯務工青年人身權利,工傷事故大量發生,大多數傷殘事故受害務工青年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和經濟賠償,37.4%的進城務工青年認為人身安全權最需要得到法律保護。
只有23.4%的務工青年了解或基本了解勞動法。他們的勞動合同簽訂率和社會保險參保率偏低,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的務工青年只有22.4%,參與了社會保險的只有26.2%。當他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33.2%的人感到很孤獨無助,24.3%求助於親戚朋友,14.5%去找所在單位,13.3%去找工、青、婦組織,只有14.7%選擇去找行政司法部門。
67.1%的進城務工青年認為業餘文化生活枯燥無味,發出“苦悶”、“無聊”的呼聲。他們上班時間長,工作繁重,身心疲憊,生活圈子狹窄,背井離鄉又常常受到歧視,容易産生孤獨感和失落感。企業(工廠)文化娛樂設施極少甚至沒有,而且實行封閉管理,限制外出活動時間。當父母、親戚從家鄉打來電話或到工作單位門口探望時,54.5%的企業(工廠)“絕對不允許”接電話或接見。
有關專家分析指出,某些企業主法制觀念淡薄,進城務工青年缺乏必要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一些政府部門對進城務工青年受侵犯的案件監管不力,有關法律滯後於現實,以及戶籍制度、勞動就業政策、社會保障體系中的種種局限,都是進城務工青年權利屢受侵害的癥結。 (呂諾)(新華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