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二年級的張小雨就要隨做生意的父母到北京去了,但他不願意離開已經上了一年多的天津江南寄宿小學。在這所專門招收流動人口子女的小學裏,張小雨的同學來自福建、浙江、河南、河北等全國十幾個省份。
江南寄宿小學位於天津市河北區,距城郊結合部很近,原來叫紅權小學。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做服裝生意為主的溫州人最早來到了這裡租住農民的房屋,並逐漸形成了“溫州城”。與此同時,這些外地來津人員的孩子入學也成了問題。紅權小學從20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招收這些外地孩子。一些孩子的家長因為生意忙,提出請老師幫忙照顧孩子。老師們看到這些小孩回家也沒人照看,就把孩子領回自己的家裏。有些老師帶一個學生一帶就是6年,除了寒暑假,這些外地學生都吃住在老師家裏。
1994年紅權小學大膽提出建寄宿小學,騰出一部分校舍專門招收流動人口子女。在校生從最早的29名,發展到現在的450名。一個學期1000元的學費,加上每月500元的食宿費,使這所學校非常受歡迎。
像江南寄宿小學這樣解決外地人口子女入學的方式,在天津市只是一種。目前天津採取的主要措施是讓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全日制公辦中小學借讀”。
1996年,天津市制訂下發了有關政策,對流動人口子女就學途徑、學籍管理、收費辦法和教育部門的責任都做了明確的規定,提出不能把一個孩子拒之門外。已在就學的學生在教育教學、評獎、評優、畢業、升學等各方面與本市學生同等對待。針對這部分學生的流動性,無論學生是入學還是插班,公辦學校都要隨時接納、來去自由。
據天津市教委小學處處長王洪華介紹,各區縣教育局對於流動人口子女入學都建立起臨時學籍檔案,單獨造冊,納入學生正式學籍檔案統一管理。每學期對學生流失情況進行定期檢查、核對,結果記入學校辦學業績檔案中。這部分學生小學畢業後,可以升入天津市民辦公助學校繼續學習。
據了解,在外地來津流動人口集中的河北區,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工作已經成為教育工作的優勢和特點。河北區教育局小教科科長魯鳳芬告訴記者,目前全區55所公辦小學中的50所小學有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在冊3000人。由於收費合理,一些外地來津流動人員因生意原因離開天津,但仍把孩子留在天津上學的不在少數。
“九年義務教育是針對全體適齡學生的,不應該有地域的區別,我們想這就是大教育觀的具體體現。”談起天津公辦學校招收外地學生的意義,王洪華處長這樣認為。而魯鳳芬科長認為,招收外地來津人員子女入學,也是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的一種做法。(記者 李新玲)(中國青年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