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來臨,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在節日裏可能會闔家團聚、外出旅遊、走親訪友、舉行婚禮,在一系列娛樂活動中你難免要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一番。但在開心之餘,千萬注意別讓以下“節日病”靠近你。
“四大疾病”是主角
據有關專家介紹,心腦血管疾病、中毒、外傷和消化系統疾病是節日期間的四大疾病。記者在鐵路總醫院急診科了解到,每逢節假日,心血管病、腦血管病、酒精中毒、胃腸炎病人陡增,此外,因酒後打架鬧事造成外傷、大吃生猛海鮮後引起皮膚過敏、上吐下瀉以及魚刺卡喉等病人也驟增。而在這四大疾病中,心血管疾病患者又佔50%以上。醫生分析,之所以節日期間此類患者明顯增多,主要是因為家人歡聚,休息不好,打亂了平時的生活規律,再就是吃得過飽過好,增加了心臟負擔而引起。
當心“美味綜合症”
美味綜合症是由於短時間內食用了大量的雞、鴨、魚、肉等美味佳肴,使人出現頭昏、心慌等一系列病症。其病因是食入物品中所含較多的麩氨酸鈉,它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具有刺激味覺、增進食欲的作用,但若食入過多,它便分解成酪氨酸和谷氨酸,使新陳代謝出現異常,導致疾病的發生。
美味綜合症的表現是在食雞鴨魚肉後半小時發病,可見到頭昏腦脹、眩暈無力、心慌、氣喘等症狀,有些人會表現為上肢麻木,下肢顫抖,個別病人則表現為噁心及上腹部不適。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正在生長髮育的兒童,美味佳肴不可一次吃得過多。兒童的自控力差,容易偏食,父母在飲食上一定要把關,有粗有細,葷素搭配,切不可暴飲暴食而引起美味綜合症。
日益增多的“痛風病”
痛風以前多見於西方發達國家,在我國只有個別的富貴人家患這種病,且多數被誤診為其他病。但近兩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我國的痛風發病率亦相應提高,尤其節假日發病人數明顯增多。
痛風是一種由於血尿酸過高沉積在關節或其鄰近組織所引起的特殊疾病。尿酸由人體中的嘌呤鹼經氧化代謝而生成,而嘌呤主要來自我們的食物,特別是動物的內臟、骨髓及魚、蝦、蟹、雞、鴨、蛋等嘌呤含量都很高。所以,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上述嘌呤食物自然增多,患痛風的人也就不斷增加。
痛風病往往首發或復發于酒宴之後,常在半夜裏突然腳趾關節劇烈疼痛、紅腫發熱,也可累及其他關節並反復發作。有的人在關節、耳殼等處發生大小不一的結節(叫痛風石),並可破潰流出白色粉粒;有的人尿中出現蛋白、紅血球(甚至肉眼可見的血尿)、小砂石。
警惕致命的“胰腺炎”
胰腺“隱居”在腹膜後,有人稱之為“夾肝”,它的知名度遠不如其近鄰胃、十二指腸、肝、膽,但胰腺分泌的胰液中的好幾種消化酶在食物消化過程中起著“唱主角”的作用。
據醫生介紹,暴飲暴食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發病因素。暴飲暴食促使胰液大量分泌,酒精直接刺激胰液分泌,酒精進入十二指腸會引起乳頭水腫和奧狄氏括約肌痙攣,於是沒有“出路”的胰液對胰腺進行“自我消化”;合併膽石症者也可因膽汁反流或是胰液“出路”不暢發生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分水腫型和出血壞死型兩類。水腫型常表現為突然發生的上腹部持續劇痛,經治療後,一般3-5天后漸漸緩解。出血壞死型病情極嚴重,極少數病人在呼叫未被周圍的人發覺,甚至在上腹痛症狀尚未表現時即進入休克狀態,因呼吸衰竭而猝死。出血壞死型雖然相對較少,但由於其病死亡率高達50%,值得高度警惕!
針對以上“節日病”,有關專家提醒市民節假日期間應做到以下幾點:
飲食注意“節”與“潔” 節日期間美味佳肴多多,面對美食切記要注意“食有節。暴飲暴食會增加腸胃負擔,特別是患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更要注意,最好能夠和平時一樣有規律地用餐。同時飲食的潔凈也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中老年人最好不吃海鮮等食物。因為現在不少海鮮、魚類等産品受污染嚴重,所以此類食品須燒熟煮透了再吃,否則易引起食物中毒。
飲酒“喝好不喝醉” 酒逢知己千杯少,節假日不少朋友聚在一起邊聊邊飲,好不愜意。但不知不覺中可能會喝得太多,要知道過量飲酒對人是有百弊而無一利的,為此人們在喜慶中暢飲時務必記住控制酒量,尤其是對於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的患者來説,飲酒是造成動脈硬化,導致腦溢血的一大禍首。對酒量有限,但有些場合又不能不喝的人來説,建議不妨在飲酒前服食2顆“醒酒丸”,能加快飲酒後酒精的分解,防止醉酒。
娛樂不可玩通宵 打牌、跳舞、唱卡拉OK等是節日裏的傳統娛樂節目,元旦期間很多人都想乘機玩個痛快,但通宵達旦地娛樂必將打亂睡眠節律,帶來身心疲勞,誘發多種慢性疾病。“一覺熟睡百病消”,良好的睡眠本身就可以防病治病。
對愛上網的朋友來説,節假日確實是網上沖浪的好機會,但連日連夜的上網,不僅會使腰酸背痛,而且更傷害眼睛,炫目、閃爍的屏幕是引起視覺疲勞和産生視覺不良症狀的重要原因。操作電腦時,每使用1小時電腦一定要休息10分鐘,每次上網時間最好不要超過5小時。(張格華)(生活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