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行業分析家預測,到2003年,全世界投入使用的移動電話有望超過10億,以各種方式上網的移動電話用戶將超過1億。在如火如荼的手機狂潮中,手機熱在大學校園裏悄然興起。大學生中哪些人擁有手機,擁有什麼品牌的手機,手機費用,使用手機的目的等問題是人們比較關心的問題,最近,深圳大學社會學系的師生帶着這些問題在深大校園裏做了一次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50份,回收有效問卷313份,回收率90%。調查對象涉及各個專業,年齡在21-24歲之間,其中男性佔60%,女性佔40%;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別佔26%、40%、26%、8%;來自深圳的學生佔56%,深圳市外廣東省內佔32%,廣東省外佔12%。
大學生擁有手機的狀況
大學生中究竟有多少人有手機是本次調查首先關心的一個問題。調查表明,在300多名調查對象中,有57%的大學生擁有手機,43%的大學生沒有手機。在沒手機的學生當中,有54%的人想擁有手機,46%的人表示不想。部分大學生尚未購買手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原因是自己覺得沒有必要,在沒有手機的大學生中這一原因所佔的比例為43.6%,其次,有34.6%的學生考慮到經濟承受能力,第三位的原因是家人認為沒有必要,佔13.5%,8.3%的學生考慮的是其他原因。
大學生使用手機的品牌是本次調查關心的又一問題。調查顯示,大學生使用最多的手機品牌依次是諾基亞、摩托羅拉和三星,這三個品牌佔調查總數的74%。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使用的手機幾乎都是洋品牌,在所有的被調查者中,只有一人使用國産品牌。
擁有手機的因素分析
從性別上看,男生的手機擁有率為58%,略高於女生的55%。這種差異在統計上沒有顯著意義,即從總體上看,男生和女生擁有手機的比例沒有顯著的差異。從年級上看,各年級大學生擁有手機的比例具有顯著的差異,大一的手機擁有率只有32.5%,大二、大三的手機擁有率在63%左右,大四的手機擁有率則高達84.6%。從地域上看,來自深圳市的學生中,擁有手機的比例達63.3%,深圳市外廣東省內的學生中,擁有手機的比例為44.3%,廣東省外的學生中,這一比例為53%。
另外,父母的職業狀況對大學生擁有手機有一定的影響。父母職業是管理人員或專業技術人員的學生中,手機擁有率在50%以上,最高的達72%。父親或母親職業為工人、農民、個體戶的學生,擁有手機的比例均在50%以下,特別是父母職業是農民的學生,手機的擁有率只有8%。
調查發現,大學生購買手機考慮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功能(37.4%)、價格(33.9%),款式(28.7%)。這一結果表明,在選購手機的學生當中,並不特別注重某一方面的因素,而是呈多元化的消費傾向。從性別上看,男女生對手機功能的重視沒有明顯的差異,但有更多的男生注重款式,更多的女生注重價格。
一般來説,大學生是否擁有手機,擁有什麼品牌的手機主要取決於經濟因素,本次調查再次驗證了這一點。地域和父母的職業等因素對大學生擁有手機的影響實際上是一種表面的影響,其背後的因素主要是經濟因素。但經濟因素並不是惟一決定的因素,並且往往也不是最直接的因素,經濟因素常常通過社會地位、生活方式等因素起作用。另外,消費心理、消費偏好、流行和時尚等因素對大學生是否擁有手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手機及手機費用的來源
現階段,我國的大學生在校期間自己掙錢的渠道十分有限,他們主要是一個消費群體,那麼,大學生手機是如何獲得的?每月手機的通訊費用是多少?通訊費用的來源是什麼?調查表明,66%的手機是家人給的,16%的手機是自己掙錢買的,10%的手機是親戚朋友送的,8%是其他來源。超過1/3的大學生每月的手機通訊費用在51-100元之間,1/4的大學生每月手機費用在101-150元之間,每月費用在151元以上的學生還超過1/4,達27%。在使用手機的大學生中,75%的人手機費用來源於家人的資助,只有18%的人手機費用來源於自己掙錢。大學生每月通訊費用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性別上。手機費用在100元以下的區間裏,男女生差別不大,在101-150元的區間裏,女生佔31.1%,而男生只佔21.7%;在151元以上的區間裏,男生佔31.3%,女生只佔18%,這説明在高通訊費用的大學生中,男生佔的比例較大。
使用手機的目的
在擁有手機的大學生中,有超過一半的人認為,使用手機主要是為了方便與朋友聯絡,還有31%的人主要是為了與家人聯絡的方便,10%的人是為了聯絡工作的方便,僅僅為了順應潮流的只佔3%。在使用手機的目的上,男女生之間有着明顯的差別。22.8%的男生認為,使用手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與家人聯絡,女生中這一比例卻高達45.9%,是男生的兩倍。在方便與朋友聯絡這一目的中,男生選擇的比例為57.9%,女生只有39.3%。這一結果表明,男女生在社會交往中有着明顯的角色差異。
手機給我們帶來什麼
如果要問手機給我們帶來什麼,那麼首選的答案可能是“方便”。這一答案大體上是不錯的,但是不是僅僅就是方便呢?恐怕不是。當你與情人在咖啡廳裏竊竊私語的時候,突然手機響了,這時你的心情就不是一個“方便”了得;當你在公共汽車上閉目養神的時候,你的鄰座對着手機高聲大喊諸如晚到三分鐘之類的話,你感覺的可能是討厭。
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感受,即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疏遠指數在不斷上升。為什麼我們聯絡越密切,我們的疏離感卻越強,難道通訊技術的每一個進步都是人類交往親密程度的一種倒退?在信息革命的路上,我們停止了面對面的交談。公園裏到處都是衝着手機説話的人,他們對與他們擦肩而過的人不屑一顧。有了手機,人們根本無法知道打電話的人究竟在哪。你可以欺騙別人,讓他們誤認為你打電話時離家很遠,而實際上你正走進大門。
手機對現代社會生活的影響是一個饒有趣味的話題,不過本次調查關心的是它對課堂教學的影響,因為在大學的課堂裏,聽到手機的聲音並不稀罕。調查顯示,上課時有22%的手機處於關機狀態,76%的手機處於振機狀態,還有2%的手機處於鈴聲狀態。也就是説,上課時,有近80%的手機處於開機狀態,這種狀況對學生上課時注意力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手機確實給我們帶來方便,但這種方便應該以不影響別人為前提,也不能以損失更有價值的東西為代價,否則,這種方便是毫無意義的。(生活時報/東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