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的寒冬已經來臨,本該是羽絨服的旺銷季節。然而近日記者在2001中國 哈爾濱首屆羽絨服裝節上,看著眼前不算少的品種花色,聽到的卻是許多消費者買不到稱心羽絨服的抱怨。
記者在哈爾濱市一家商場裏的服裝節現場看到,略顯狹促的賣場裏,匯集了眾多知名品牌,衣架上挂着各式羽絨服裝,就連墻上也挂滿了樣品,廠家更不失時機地打起了大小不一的廣告牌。雖然有不少消費者慕名而來,記者在收銀臺旁觀察了10多分鐘,卻不見一位顧客交款。
抬眼望去,整個賣場裏的羽絨服以深色居多,雖然樣式不少,但與往年差別不大,少有新意。一位東北農業大學的女學生失望地告訴記者:“我想買件時尚一些的,最好是淺色,但逛來逛去,都是些老樣子,沒有讓人一見就眼睛發亮的。”
今年62歲的吳老先生陪老伴來選購羽絨服,但最終也沒買成。他説,老伴想要件半身、簡單樸素的,可眼前的羽絨服不是細腰貼身,就是帽子上有一圈毛,“太時髦了”。
羽絨棉褲也應該是冬令商品的消費熱點,但是在機關工作的劉女士怎麼也沒找到適合自己的款式。她説,羽絨棉褲都是罩布和裏布夾上羽絨做的,為防止羽絨亂跑,廠家就把褲子砸成一條一塊的。可這樣的褲子在機關根本沒法穿,平時穿的褲子又套不下,要是有條面料滑爽的外褲就好了。
業內專家認為,眾多廠家令人遺憾地錯失商機,反映了它們市場定位不準、對消費者心理揣摸不透的問題。但深層次原因還在於,眾多廠家缺少自主創新能力,而生産領域也缺少公益型科研、服裝設計所為它們提供社會服務。(新華網/記者曹霽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