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北京的人均GDP已達到3060美元,人們吃的自然是越來越好,然而危險也隨之來臨。北京市統計局的一份調查顯示,京城居民糧食豆類消費明顯下降,熱量、蛋白質、脂肪嚴重超標。北京正處於膳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
統計顯示,居民以往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的飲食結構已明顯改變,而由此所導致的營養失衡將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從1997年到2001年,在人體所需的十大類食物中,糧食類和豆類消費下降較快,分別下降了12.6%和6.8%;而奶製品5年間增長了69.2%,人均多消費11公斤,糖類次之,增長了42.1%,其次是植物油類、肉禽類、蛋類上升了20%以上。2001年,北京人均日攝入熱量2588大卡、蛋白質96.8克、脂肪125.4克,三大營養指標已超過國家標準。按標準,在人體攝入的熱量中,來自植物的應佔75%,動物的佔25%,而2001年北京人的情況則是植物性的佔55%,動物性的卻佔到了45%,超標20個百分點。蛋白質的攝入中動物蛋白達到了57.5%,高出標準22.5個百分點。
在居民肉食消費中,高油脂的豬肉所佔比例過大,低油脂的畜禽類,如牛羊肉則相對較少。同時,魚類、豆類等優質蛋白的攝入量也不足,2001年市民人均水産品和豆類的消費量分別比標準低8.1公斤和5.7公斤。專家指出,北京市居民的食品消費結構急需進行調整。(北京晨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