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氣候溫暖潮濕的上海,晾曬衣物、用陽光來除濕和消毒已經成為居民的日常生活習慣,然而現在,隨意晾曬成為一種違反城市管理法規的行為。
今年4月1日起,上海市開始實施全國第一個綜合性的城市管理法規《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條例》使整治上海街頭的“亂晾曬”現象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
《條例》規定,今後禁止在道路及其他公共場所的樹木和護欄、路牌、電線桿等設施上晾曬物品,違者將處以罰款;而主要道路兩側和景觀區域臨街建築物的陽臺、門窗和屋頂也應當保持整潔和美觀。
長期以來,上海人囿于家中狹小的空間,再加上空氣潮濕,街頭、窗外以及一些公共設施就成了市民的“晾衣場”,隨意晾曬的衣物極大地影響了上海的大都市形象。
從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開始,上海的“亂晾曬”現象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但當時的物質條件不成熟,市民生活習慣難以立刻改變。近年來,上海的城市建設和市民素質都發生了巨大的進步。上海人在生活質量得到改善的同時,也意識到美化身邊生活環境的重要。杜絕“亂晾曬”現象不僅是上海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需要,也逐漸成為上海普通市民的呼聲。在這樣的背景下,《條例》于去年得到了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的通過。
《條例》執行一週以來,上海各方對於“亂晾曬”現象的治理都給予了相當的關注。市民對《條例》的實施非常地通情達理,給予了積極地配合;而執法者在進行監督的時候也充分考慮到了改變市民生活習慣的長期性,遵循著“嚴格執行,有情操作”的原則。
連日來,上海的媒體不僅對殘留的“亂晾曬”現象進行曝光;也積極探討解決問題的出路。在上海廣播電臺為“亂晾曬”所作的一次專題節目中,一位聽眾打電話提出:上海市民洗衣晾曬大都集中在週末,而在這些時候,居民區附近的學校和工廠往往空閒了下來,他建議有關部門可以協調這些學校和工廠向市民開放“晾曬空間”。
積極“挖掘晾曬空間的潛力”被認為是解決亂晾曬的可行性方法。上海市黃浦區金陵街道山西南路居委會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據山西南路居委會幹部虞翠娣介紹,這個居委會管轄著1374戶居民,其中有600多戶生活在舊式“火柴盒”房屋中。過去,這些居民都將衣物雜亂地晾曬在一街之隔的福州路兩旁,極大地影響了這條“文化街”的市容。現在居委會在小區內部建成了專門的晾曬區供居民使用,小區所鄰的福州路上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亂晾曬”的現象了。
晾曬問題還引發了上海的房地産商的設計靈感,一些商家也開始考慮在新的房産開發中改進住宅陽臺的設計,滿足居民晾曬的需要。不過,目前還缺乏相關的規定來保證在新建住宅中的“晾曬空間”。
此外,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採用電子産品解決上海市民的衣物晾曬問題成為可能。據上海一家媒體的報道,《條例》出臺後,一些烘乾機的銷售商和洗衣店主都紛紛看好在上海的市場,認為自己也可以在上海整治“亂晾曬”現象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調研員王洺説,以前政府規定不能“亂晾曬”,體現的是政府意志和城市發展的要求;如今《條例》作為法律得到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的通過,説明告別“亂晾曬”已經成為了市民的呼聲。“我們治理‘亂晾曬’,靠的就是建立在利益共同上的一致性。”(房寧 季明 新華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