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國際消息:醫療貸款在一些國家是一種同住房貸款、汽車貸款一樣是受人歡迎的個人消費性貸款之一;在我國一些金融機構也開始興辦了醫療貸款業務,然而,消費者反映並不熱烈。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陸家嘴支行自2000年下半年首次推出醫療貸款至今,只發放了五筆貸款,由於業務少,代辦人對每筆業務都記得非常清楚。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陸家嘴支行金融科介紹:一共發放了7.9萬人民幣,最多一筆呢是四萬元,最小的是四千元。
與這家支行每年發放住房貸款4億多人民幣相比,7.9萬元的醫療貸款顯然微不足道。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這樣一項新事物遇到這樣局面呢?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我國推出的醫療貸款僅限于幾個銀行指定地區、指定醫院和指定病種.如上海浦發銀行原則上也只在上海新華醫院、東方醫院等三家的眼科推行這項業務。深圳發展銀行與北京同仁醫院合作推出的醫療貸款專門針對人工耳蝸植入術。
據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副主治醫師盧海:眼科最高一項手術也就一萬多人民幣,一般的手術也就是六七千,基本上用不著貸款,更需要貸款的是那些大病。例如癌症、腎病等。
此外,申請手續的繁瑣也是使這項業務沒被廣泛接受的別一個原因。據記者了解申請一筆醫療貸款一般需要一星期才能把錢拿到手。
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銀行的評估條件繁雜,造成申請手續複雜,條件過高,像這樣下去,這個産品就會漸漸萎縮死亡。
專家同時指出,醫療貸款畢竟不是免費的午餐,只有形成一個良好的個人信用保證體系,在商家和消費者之間創造良性的信用環境,才能使銀行降低門檻,讓更多的人能夠花明天的錢,治今天的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