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以來,我國絕大多數的孩子終日被埋在“書堆裏”,即使時下“減負”後,其父母們在課外也不外是讓孩子們進行一些電腦、書畫、琴棋、體育等這個那個的教育,而惟獨忽視了對孩子的“理財教育”。很多孩子因極少或從未自己經手過錢,乃至上大學及工作以後理財方面仍是一塌糊塗,或極其缺乏投資理財的能力。
然而,提起“錢”很多人都有話説,可當我們把“錢”與“孩子”扯在一起時,大多數的中國家長便會感到困惑與異議:“對孩子談錢?是不是過分了點兒?”“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有‘錢’的意識,有必要嗎?”且我國傳統的“君子喻以義,小人喻以利。”的價值觀念一直被推崇,也使大家都羞於談“錢”,更使得對孩子的“理財教育”不被家長重視。
國內外兒童教育專家認為:孩子越早接觸錢,學會了理財,長大後也就越會賺錢,關鍵是家長如何教會孩子花錢、理財;而進入21世紀的孩子,則更將不可忽視生存必備的基本素質——金錢觀念和理財能力。那麼,我們的家長該對孩子具體進行哪些方面的“理財教育”呢?
這裡,不妨先借鑒一下西方國家對孩子“理財教育”的一些方式:如在美國,有專門針對少兒理財教育的目標要求:小孩從3歲起,要使其能辨認硬幣和紙幣;5歲時知道硬幣的等物,並知道錢是怎樣來的;7歲時能看價格標籤,以培養其“錢能換物”的理財概念;8歲時知道他可以通過做額外工作賺錢,知道把錢存在儲蓄賬戶裏;10歲時懂得每週節約一點錢,以備大筆開銷使用;11-12歲時就知道從電視廣告中發現事實,制定並執行兩周以上的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中的術語……上述美國人的少兒理財教育目標體系是值得我們參考借鑒的。
在充分考慮到我國的文化傳統和家庭實際,在我國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的主要目標應是“培養他們正確的金錢觀念和基本的理財技巧”。
比如,在小學階段,我國的少兒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零用錢如何花,家長可與孩子一起討論怎樣用錢。又如:當帶孩子去商店時,不妨給孩子一些零錢,鼓勵他去購物付款,既使其了解金錢的實際價值,又可鍛煉其膽識膽量。
到了中學階段,一方面,可以幫孩子進一步嘗試買一些保險、債券、甚至股票,讓孩子體驗一下做受險人、做債權人、做股東的滋味,使其對投資與報酬之間的關係産生一點感性認識。另一方面,還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懂得進行價格比較購物消費;在家庭有關金錢、財務問題的一些討論中,不妨讓孩子也加入進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