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關於成立郵政儲蓄銀行的事曾幾度傳聞又幾度沉寂,隨著我國“入世”步伐的加快,成立郵政儲蓄銀行的消息近日又趨明朗化。有關人士稱,我國銀行大家族中將再添新丁,郵政儲蓄銀行——又一家“百姓銀行”不久將會浮出水面。
我國的郵政儲蓄始於1986年。開辦郵政儲蓄業務的初衷,是想利用郵政的網絡和人員為基層提供個人金融服務,以積聚閒散資金,支持國家的經濟建設。經過15年的發展,截至2000年底,我國郵政儲蓄資金餘額已達4560億元人民幣,僅次於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
現行體制問題多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郵政儲蓄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郵政儲蓄的性質不明朗。自郵政儲蓄業務開展起來後,郵政儲匯機構的金融機構性質一直沒有得到有關方面明確的界定。形成了郵政儲匯局屬於郵政部門內設行政機構,郵政儲蓄網點又屬於金融機構,而整個郵政儲匯機構的金融機構性質並未明確的現象,這樣就給央行監管造成了一定難度,央行監管難以真正到位。
二是由於郵政儲蓄資金價格長期高於正常水平,其計價方式又不盡合理,從而直接導致了公平競爭的金融環境被打破,同時也使郵政儲蓄失去了生存的危機感和發展的緊迫感。目前人民銀行對郵政儲蓄業務管理仍在沿用計劃經濟體制下設立的管理模式,即郵政儲蓄存款金額轉存人民銀行,人民銀行按季度支付利息,郵政儲蓄部門從中獲取利差。自1996年以來,人民銀行連續7次降息,銀行業資金的存貸差水平已十分微小,由於種種原因,惟獨對郵政儲蓄的轉存款計息利率仍保持在4.6008%的較高水平上,使郵政儲蓄轉存款獲利差高達2個百分點以上。也就是説,即使人民銀行將自己吸收的郵政儲蓄資金以最高利率貸出去,到年末,其倒貼的利息仍要高達數十億元。
三是郵政儲蓄業務尚未實行獨立的財務核算。目前郵政儲蓄業務已與郵遞類業務、集郵業務構成郵政企業的三大支柱,其經營收入佔整個郵政部門總收入的30—40%。在郵政儲匯業務與整個郵政業務統一核算的情況下,基本上無法確定這項業務的成本和費用,這不利於郵政部門實行專業化經營,也不利於央行對郵政儲蓄業務實施監管。
四是郵政資金運用渠道急需拓寬。隨著國有商業銀行機構改革力度的進一步加大,一些縣級以下機構網點將逐步減少,這部分金融市場的退出必然需要有新的力量進行填補。建立郵政儲蓄銀行將確保國有商業銀行退出後金融服務供給的連續性。
“百姓銀行”大有可為
據有關方面透露,即將成立的郵政儲蓄銀行,將在全國實行一級法人,行政上隸屬國家郵政局領導,業務上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並申領《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方能營業,其主要負責人的任職資格也須報中國人民銀行審批。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郵政儲蓄銀行在業務範圍和市場定位上,要區別於一般意義上的商業銀行。它不具備商業銀行的所有功能,它是一個以經營儲蓄業務為主、面向居民個人提供零售金融服務的“百姓銀行”。除了目前經辦的儲蓄、國際國內匯兌、代理保險、代銷代兌國債及其他代售付中間業務外,還可以根據條件逐步增加外幣儲蓄、郵政劃撥、信用卡、代保管箱業務以及個人理財服務等,待條件成熟後,還可以開辦個人消費貸款、住房按揭貸款等業務。
郵政儲蓄銀行問世之後將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機遇之一是國有商業銀行正在大刀闊斧進行機構改革,一大批縣(市)支行及其附屬機構將被逐步撤並,這將為郵政儲蓄銀行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郵政儲蓄銀行可以低成本、快速地填補這些機構退出的市場空白,不斷擴大自身業務。機遇之二是我國中間業務市場尚屬一塊正待開墾的處女地,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也還只是處於起步階段。郵政儲蓄銀行可以利用自己網絡資源的優勢發展中間業務,與其他商業銀行平分秋色。
可以相信,郵政儲蓄銀行只要依據正確的市場定位,突出自己個性化服務的特色,就一定會受到老百姓的歡迎。(生活時報)
|
|